...

看完《一秒钟》,我头一次,冒出给张艺谋作品打五星的冲动。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秒钟》有一串问题,是会被扣分的,与完美无瑕、回味无穷的五星电影无法划等号。

我也同样说过:只要一部中国电影出现了“技术原因”,那么,我出于同情分,随手加上一颗星,也是很常见的操作——无论是《少年的你》或《八佰》。面对无理不公,人就是如此不客观。

《一秒钟》有可见的删改痕迹。对很多人包括张艺谋而言,它都不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无论创作初心还是柏林退赛版,事实上我也接受导演在创作阶段的自我妥协)。主人公为了看女儿新闻简报镜头,一秒钟。观众和创作者则心知肚明,他们早已错失了更多的分分秒秒,千审万查。

刘浩存的问题,是她从声音到外型都不太成立。倒不是说,她抹了一脸锅灰,就不像个流浪儿,也不能孤星泪了。先于电影,《一秒钟》是一部跟时代有关的电影。无论时代怎么隐遁,没有字幕、没有讯息,只要张译一出现,在西北风沙里苟延残喘,随时可能暴尸荒野,那么,观众都首先应该去翻译这一层信息,否则,整部电影就无法成立。

这个问题,后面还会展开说——简单来讲,假小子刘浩存身上,她没有吃过大苦,不时被农场浪荡儿饱以老拳的孤儿怨。她太现代了,不是八九十年代与六七十时代的差异,而是新世纪的时髦气息,精致,错入,与大西北的黄天厚土的不搭调。

光是这两点,就导致《一秒钟》很难成为五星佳片。甚至群里有小朋友疑问,电影看下来明明很安全,怎么就“技术原因”了。

答案就是,这部电影从属于张艺谋的“文革宇宙”。从《活着》,到《我的父亲母亲》,到《归来》,再到《一秒钟》。就好比,如若今天再拍摄《归来》,《归来》也恐怕不是那部《归来》。而事实上,我甚至并不喜欢《归来》。

出于现实原因或宣传把控,《一秒钟》被一些声音,往对电影的爱(影迷体悟),对胶片的痴迷(范电影这人物以及数字格式取代胶片拍摄放映)方向带。这是安全的口径说法,也容易让另一些人将片子当场掩埋。

张九声所渴慕的一秒钟电影,并不是真的爱电影。它甚至不存在于《英雄儿女》正片,而是新闻简报,第22号。刘闺女为一盒胶片,以命相搏,她要的,同样不是电影。对于看过太多遍的《英雄儿女》,她索性坐在影院外头,也并不想看。一丝不苟,自我要求高的范电影,看起来终于是《天堂电影院》之类阿尔弗莱德放映员角色化身了,可惜,他同样不是爱电影,而是想保住放映员这一职务,光束亮起,人生满足。

...

那么,二分场群情激昂的人民,作为昔日中国电影普通观众的化身,它们是热爱电影的吗?对这样的电影,我认识它应该加一个问号,大大的。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那段特殊时期,普通人是没有条件,也不允许热爱电影的。真正的全民热潮,要开始于浩劫之后。况且,也并没有多少影片,能作为被选择的集合。看电影之所以神圣,在于它跟偶像崇拜一样,是需要仰着头,不应该发声,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被放大的图像信息。

我们甚至不需要拿《英雄儿女》的演员遭遇来做时代注解。相反的例子是,当专业影迷刨根究底,发现电影院所放映的电影,居然是掉帧的数字化DVD,而非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底片放映,他们不乏愤怒与失望情绪。

可是,这种疏忽冒失,不恰恰说明了张艺谋根本不是缅怀胶片。有人还是不信,张艺谋口口声声,对着一轮又一轮记者都在说胶片,你怎么就认为不是了。

我认为,《一秒钟》是与胶片有关,但真的与“胶片”无关。因为那一秒种,被剪下的两格底片,与作为电影片目的《英雄儿女》毫无关系,反而是浓浓政宣意味的滚动播报中,猝不及防的个人信息。看到张九声和刘闺女被五花大绑成Kappa状,保卫科的壮丁们还对着银幕滚热泪,如果你无法从这一幕解读出痛彻心扉的时代惨痛,那么,《一秒钟》就会被误解为虚情假意还表错情。

作为一名观众,只有待到获知张九声(坏分子)、刘闺女(孤儿怨)和范电影(为保住放映员一职)道出各自的人生故事,方能体悟尽管电影观众数以百千计,但只有被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当做一小个体来审视,彼此愿意互诉衷肠。同作为电影观众的你,我,他,我们的故事,才能够打动到其他人,否则,所有人只会是被主旋律电影,革命浪漫主义吸纳进去的活动脸谱,移动纸板,抢扛下一个如山重的大包。

为了看电影和偷胶片,张九声与刘闺女互下狠手,刘闺女被无情围殴……动物凶猛般残酷,暴露了那个时代的冷漠和人人自危。这些东西,如两格胶片,被掩埋在了漫天的黄沙厚土之下。埋掉的,表面上是胶片,其实,是那活生生,还有大好青春未开展的人。

那是一个人人身负重物的年代,肩膀上的,思想上的,意识形态压得人抬不起头——即便是在抬起头来电影之际。人们之所以表现得爱电影,是因为在那样的场合之下,大家是安全的,是政治生活以外的喘息角落。

在叙事上,《一秒钟》是典型的单线推动——张九声要看电影,双线交叉——护电影和偷胶片的人,多线交织——抢救底片并完成放映的范电影加入,最终是个人再次被集体的天罗地网擒获打倒,头破血流。

张艺谋活用了他的视觉奇观,将胶卷底片,卷成羊肠子,又是清洗,又是擦拭,又是晾晒。这是陕北老农祈雨求神盼收成的眼神和集体行动。

尤其是范电影拿出他的绝技大循环之际,也是张九声的落网之时。尾声处的循环,似乎将会滚动放映,不止不休下去。电影被两年后的字幕提示打破,但需知,柏林退赛版是没有“两年后”的,刘闺女在风沙中,扬起了一片报纸,或者她拿到了掉落的胶片,都无以告慰张九声。

同样是在这处结尾,张艺谋让观众又回味了一把《黄土地》和《我的父亲母亲》的神韵。

...

朋友间也提供了一种说法,“两年后”那段故事,同样佐证了“女儿已经不在”。回去寻找遗失胶片的张九声,显然不顾大自然定律。狂沙十万里,要找回女儿存在过的证物和遗物——两格胶片,绝无可能。至于解读出胶片放映被埋入土里的浅层意思,完全可以。

看电影这件事,剧本故事一直是观众最关注的部分。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被迫关注电影以外的故事,去脑补、还原、想象,不知不觉,就盖过了对原片的欣赏。纵然如此,《一秒钟》依然是部好电影。

...
一秒即永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