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无物永驻

近来,由于疫情爆发,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又回到大众视野中,那就是医生。医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些人对医生有误解,以为医生高收入,只为赚更多的钱滥开处方。实则不然,大部分医生都是恪守医德,一心为患者着想。


伤医事件频发,从杨文医生到陶勇医生,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医患矛盾问题被搬到台面上。一个医生的培养需要数十载,家属的暴行断送了医生的人生,更是让许多患者失去了希望。


如果有一部纪录片真实地反映医生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会拉近医患距离?

...

《中国医生》这部纪录片将目光转向六家三甲医院,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科室,讲述一个个医患故事。每集45分钟,几个病人,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过程。


真实的环境,人们的千姿百态,让无数人们产生共情。生死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晚做几分钟的一个决定,可能夺去一个患者的性命。《中国医生》是继《人间世》又一医学力作,豆瓣评分高达9.3!

不敢死的医生:责任与信念

朱良付是脑血管科的主任,他的患者是一位82岁的高龄患者,脑血栓的诊治要求快、狠、准。患者家属是从事医疗行业,所以更能理解医生所做的决定,让医生减少了负担。


而在手术前,朱良付拿出手机录音。关于手术风险,这背后是多少医生的心酸,医生小心翼翼的样子,有点可笑但却很无奈。

...

每天工作到凌晨,不规律的生活让朱良付时常担心自己某一天会突然死掉,可是他不敢死,身上还有家庭和医疗的责任。他说,“培养一个主任医师要二十五年,他现在死掉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那些平凡的医生因为有了信念而不平凡,每个都是白衣天使,是人世间的守护神。

年轻医生的成长:接受离别

徐晔毕业于中山大学,工作于烧伤科,如今是他工作的第三年。他的患者是一个经历燃气爆炸,全身95%烧伤的老人,老人的妻子也被烧伤,大面积的烧伤。如果不及时消除创口,很容易感染,造成死亡。

...

患者的家庭不算富裕,家属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了众筹。但是他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做手术就要取出众筹的钱,而取出意味着停止众筹,他们将失去后续的钱。不及时做手术,手上的猪皮就会脱落,那时,小小的细菌都可能要了老人的命。


在金钱面前,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很多家庭都是因为钱而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家人走向死亡。他们不想救吗?他们想!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家人能康复,健健康康。但是他们还要考虑自己的生活,没有钱的来源,一切科技都是纸上谈兵。

...

徐晔努力为他们争取了两万的基金,但烧伤治疗需要一百多万,况且家里还有一个烧伤患者。两万,对于他们来说是杯水车薪。最终,他们选择了出院。每个人都知道出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小的生存几率,很可能几周之后就死于细菌感染,可是没有办法。


对于徐晔这个年轻医生,他即将面临一次次离别,这都是对他的历练。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康复,当救不了患者时,难过的不仅仅是家属,还有医生。“重度烧伤90%以上的治疗,一般还没到达医疗的瓶颈,就先到了人心的瓶颈。”

...

医生的成长不仅是在医术上的提升,更是在医患沟通和对人心考量上,理解患者家庭,比疾病更难解决的是人的思想。

不畏死亡,笑对人生

很多人面对肿瘤时都是恐惧无助,而有一位患者始终用笑容对抗病魔,不曾在外人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

...

三年前,李燕被查出胃癌晚期,他的男朋友因此离开了她,留下她和孩子。她没有埋怨,积极治疗,她每天都笑嘻嘻的,没人看得出来她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她用坚强为自己建了一座城墙,不服输,不向病魔妥协就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她的癌细胞扩散了,她所剩的时日不多了,她的愿望是好好陪孩子成长,还想和她的现任男友生一个孩子。多方联合会诊后,得出她不适合开刀的结论。她一点点消耗生命,但是她还是一直笑嘻嘻的,保持乐观。那时她的家人才知道她的病多严重,她用笑容骗过了大家。

...

如果有一天我身患重病,我大概不能像她这般乐观,明白大道理。知道终日以泪洗面不能解决问题,可我没办法忽略我即将走向死亡的事实,身上的负担重了,自然不能过得洒脱。大部分人没有她那般强大的心脏,笑对困难,我们可以不“笑”,但我们不能放弃。

善意成就温暖:良医与好心家庭的相遇

在我国,唇腭裂算是比较高发的先天疾病,患有唇腭裂的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特殊对待。幸运的是,有人成立了兔唇基金会,给患者及家属们带来希望。


有这样一个孩子,出生不过几个月,就因为唇腭裂被家人抛弃,好心的家庭收养了他,带他来到医院。舒茂国医生听到他们的故事,决定亲自给他们做手术,并且不要他们一分钱。

...


舒茂国说,“他作为一个父亲,把能做的是都做了;而我作为一个医生,自然有我的资源”,他将故事发在朋友圈,人人纷纷捐款,很快就凑齐了手术费。两个善良的人救了一个小孩。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伤医事件中的陶勇医生,曾自费拿了两万给患者治病,这么善良的人,却被小人伤害,再也上不了手术台。事情发生的时候,从医行业的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他们深知从医学生到医生要经历多少困难,知道这医生厉害,好多人开玩笑说想转行了。如果医生被这社会伤了心,那谁来治病?我们要深知,医生和患者是统一战线的人,要共同击退病魔。


医生的善意可能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问题,更可能改善一个社会的问题,传播温暖,让更多的人行善事,改善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谨记:做善事不是医生的义务,不要把好意当成理所应当。

坚守只为根治白血病

她是一个血液科的医生,24年来,她看见无数白血病患者走向死亡。最后那个病区一个病人也没有了,她想过放弃,但是中国还有数百万白血病患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不忍心放弃实验。如今采用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初见成效。哪怕身处黑暗,坚持,总会见到曙光。

...

 

受苦的不仅是医生,更多是患者,医生苦在努力研究却没有任何进展,而病人在经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患者在进行脐带血移植的前30天,需要完全无菌的环境,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被隔离一个月,每天仅有半个小时和外界通话,而剩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输液,他们历经磨难,只求在手术后涅槃重生。


血液科是死亡率较高的科室。有人说在血液科待久了,人会变得阴郁,大抵是见过太多生离死别,眼睁睁看着患者一点点消耗自己的生命却无能无力,因为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幸运的找到配型,活下来的都是那些足够幸运且坚强的人。


患者可以治愈出院,但是医生不能,他们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岗位上。有人说他们冷漠,其实不是,是见多了之后的淡定,将自己的内心打造得足够坚强,才能减少一次次的悲伤和无奈。


很多科研人员数十年的研究,却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坚持,毕竟不能没有人去研究,放任它成为一片灰色地带。总有人会接过重担,中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也源于此。

如今肺炎大肆传播,每日新增大量患者,钟南山院士亲自出征,指导研究了快速检测试剂盒。在一个月之内,飞速完成实验室和临床初步评价,而疫苗也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给人们吃了一个定心丸。正是有了那些研究团队,才能在疫情中突围,稳定局势,安定民心。

...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付出和患者的温情,也让人看到那些无奈与心酸。就像那首流行的MV“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医生也会为病人难过,医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全能,医生会伸出援助之手,但也不能救活每个病人。


他是一个好医生,可能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家庭和医疗没办法同时兼顾。医生的形象不再扁平化,而是立体的多方面的。


他精通专业知识,可以前的他还是不适应告别。


她是一个绝症患者,可是她还是笑对生活,她感染了家人,也感动了医生。


他是一个兔唇弃婴,他是社会共同托举起来的小生命,他身上汇集了众人的温暖。


患者和医生是互相治愈的过程,我除你病痛之苦,你预我心灵慰藉,这才是最好的局面。


中国医生,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