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改剧《最后生还者》更新到了第8集。作为2023年HBO开门第一炮,它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

IMDB 9.2分,豆瓣 9.1分,在游戏原作封神的基础上,剧集仍能带来惊喜,甚至反哺游戏。

...
本末倒置型广告:「改编自热播电视剧!」

豆瓣网友锐评:HBO《最后生还者》开辟了丧尸片新流派——催泪丧尸片。

...
看《最后生还者》的每个人

2013年,顽皮狗公司发售的《最后生还者》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末世题材游戏之一,2010年开播的《行尸走肉》被誉为丧尸题材巅峰之作。

珠玉在前,一部最新播出的丧尸片竟成为年度爆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能往前再走一步,它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6集为例,我们分析了《最后生还者》的改编与还原好在哪。

...
本文整理自铥铥科幻电波,扫码收听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最后生还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3年,一场真菌爆发毁灭了现代文明,幸存人类在军队保护的隔离区内艰难度日。中年男性乔尔带着一名对真菌免疫的14岁少女艾莉横穿美国大陆,在化为废墟的都市与荒野中寻找拯救人类的希望。

面对病毒感染的变种人类与其他幸存者集团威胁,两人展开了改变他们一生的旅程。

改编的第一要义是取舍有度。HBO《最后生还者》舍的是「暴力」,取的是「角色内心」,砍掉游戏中大量打僵尸戏份,将暗线放大为完整的人物故事。

从前6集看,这种取舍使电视剧超越原作,呈现了一场信息量爆炸的官能盛宴。

01. 声音最「安静」的丧尸故事

《最后生还者》可能是近年最「安静」的丧尸片之一。

电视剧惯用配乐烘托情绪,但这部剧没有,多数是环境音和白噪音,风吹草动,细雨虫鸣,鞋子轻踏废墟发出的细碎声响,静得以为下一秒就会有丧尸跳出来。

但很多时候,那个「惊吓时刻」并没出现。

...
温馨提示:观看本剧可以呼吸

它绕开了影视作品制造惊奇的惯常(音效)手段,更贴合游戏对声音的处理方式。远小近大,主角的呼吸、心跳、身体周遭的环境音离观众更近,从而制造沉浸感。

相比其他丧尸片,《最后生还者》的视听感受别具一格。

02. 选角和表演末世里的一缕清风

剧集对原作细致到丧心病狂的还原令粉丝感动,包括复刻游戏音效,多场戏份100%复刻游戏画面等等,但电视剧毕竟应发挥媒介特性,各取所长。

游戏中,真菌通过孢子传播,人们必须带着面罩防止感染,但剧集为了放大表演,突出演员的面部表情,去掉了「孢子传播」这一设定。

...
丁贾林:找我不是因为戴着面罩也能演???

《权游》“小熊女”贝拉·拉姆齐扮演艾莉,《曼达洛人》“丁贾林”佩德罗·帕斯卡扮演乔尔,一开始,观众对这俩选角都不太买账,特别是游戏玩家——大家对乔尔和艾莉这两张脸太有感情了。

小熊女不像游戏里那样瘦弱得惹人怜爱,丁贾林则过于和蔼,奶爸光环太强,游戏中的乔尔却是一个冷酷的生存主义者,逐渐被亲情软化的硬汉。

在外形明显有差距的情况下,两人用演技服众,女儿比老爹更有惊喜。拉姆齐这张眼神清澈、处事老成的娃娃脸,在《权游》里是王者风范,在《最后生还者》里则是末世里的一缕清风。

...
乔尔每一道褶子里都有故事,艾莉每一个眼神里都是主意

又萌又彪又丧,坚韧不失灵气,进可凶狠砍人,退可为冷笑话嘎嘎傻笑。假如现实中真的有一个艾莉,她应该就是这样。

...
03. 设定大胆改编重铸原点

评分最高的第3集和第5集,改动最大,改编也最成功。

第3集,情侣Bill和Frank的故事谱写了一曲生存主义者的浪漫悲歌。

同主角乔尔一样,Bill也是一个冷酷的生存主义者,末世中只扫自己门前雪,直到意外搭救了陌生人Frank。两人渐生情愫,相濡以沫,竟在自己搭建的世外桃源里共度了数十年岁月。

末世负担不起爱情,他们却逛商场、穿新衣、听音乐、种草莓,年老体衰之时共同赴死。

一个同生共死的童话故事,在后启示录题材里异常「违和」,却荡涤心灵。

...
这一集甜到再吃草莓都觉得是TLOU周边

游戏里Bill和Frank是一对怨偶,Frank先一步自杀,遗书里充满对Bill的怨言。

...

剧集大胆将二人改成一对神仙眷侣,有效地推动了主线。

故事开头乔尔便失去了女儿Sarah和伴侣Tess,封心锁爱,很像遇到Frank之前的Bill。Bill留给乔尔遗书上写着:你要用这种方式保护Tess,告诉他末世中爱与守护的价值。下一集中,这种守护就被乔尔移情到了艾莉身上。

Bill与Frank性格迥异,差异巨大的两人依偎取暖,需要迁就与调和,这也是乔尔与艾莉两人建立关系所需要的。

第3集回到《最后生还者》的标题(英文The Last of Us),升华了整个剧集。

这是一个末世故事,不只关于乔尔和艾莉。US=我们,是小集体,是人和人的社群关系。文明建立在「一些人」的基础上,不止两个人。

这段末世童话爱情重铸原点,走近主题,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中如何生活:

生存游戏中,很多东西不是必需品,比如信任、爱情、艺术、美食。但只展现黑暗是不明智的做法。至暗时刻你是否能坚持爱与美,给岁月以文明?

正是Bill和Frank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有多爱这些文明的奢侈品。

第5集,乔尔、艾莉遇到了一对兄弟,弟弟Sam是聋哑人(游戏中不是),哥哥Eric请求乔尔把他们哥俩带到安全地带。

不像游戏聚焦于世界的残酷,剧集更多呈现了人性光辉:Sam喜欢画画,喜欢艾莉的冷笑话,两人一起看超英漫画,在儿童乐园里嬉笑打闹。

这5集回荡着久违的孩童笑声,这种温情质感的悲伤,反而更悲伤。

剧中饰演弟弟的小演员也是聋哑人,年龄比原作小很多,剧组从他的生活和表达习惯中学到了很多,选角的第一原则也是找一个比艾莉更小的孩子,让艾莉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成为守护者。

...

最动人的改编是Sam感染之后,两个孩子偷偷瞒着大人商量对策:Sam不敢睡觉,怕自己变异后袭击他人,问艾莉,你能不能陪我一起醒着。艾莉点头。

第二天,Sam还是袭击了艾莉,哥哥Eric被迫杀死了弟弟。在人生的最大意义——保护弟弟——彻底崩塌后,哥哥也举枪自杀。

有人将游戏和剧集这段做了对比,节奏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游戏侧重于乔尔对艾莉的关心,剧集则重视哥哥对弟弟、艾莉对另一个孩子的感情。

残障人士的设定也将哥哥对弟弟的过度保护合理化了。原作里,哥哥为了保护弟弟不惜背叛组织、出卖朋友,假如弟弟是比普通人更为弱小的聋哑人,哥哥的道德瑕疵便不那么显眼。

剧集还有一个重大改编:第2集,时间回到灾难前夕,通过一位印尼生物学家的视角回顾了世界崩坏的开端。这是游戏里没有交待的。

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对世界合理性的解释,但影视观众无从入手,所以要具体地演绎世界的样貌。这样改编既增加可信度,也通过展现这个世界其他地方、人群的故事,大大拓展了剧集衍生的可能性。

04. 世界观构建末日故事的核心是社会学设计

在启示录题材里,世界观包括末世产生的原因、危机冲突的样貌、危机扭转的机会,《最后生还者》里这个机会是艾莉,一个对虫草菌免疫的孩子。

此外,世界观还包括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设计、生物链设计,这些设计主要服务于视觉,可以增加趣味,但在影视创作的前期不是核心。

《最后生还者》中,感染者分为4个阶段,形态、行为、能力做得很细,这些设定在游戏里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但不会成为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

...
感染者4阶段

影视中,末日故事的核心是社会学设计,即人类内部的冲突,包括社群关系、特殊环境下的家庭关系等等。生态社群的设定也要服务于核心表达,但是丰富而自洽的设定会生长出新的故事。

顽皮狗创意总监、编剧尼尔•德拉柯曼如此阐释《最后生还者》的主题:这是一个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构思的大纲。他从上田文人名作ICO中获得灵感,描绘了一个丧尸题材的牵手故事。

ICO是一款2001年发行的游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头上长角的「异类」和一位少女的救赎之旅,被评为游戏史上最被低估的游戏之首。其宣传语是:决不放开他的手,否则就如同放弃了自己的灵魂。

这个创意源头,是德拉柯曼写出后续所有故事的核心动力。

...

《最后生还者》的早期故事里,玩家扮演一个保护少女的老警察,后来才进化成目前的版本,多了对父女关系的探讨。说它是一个末日中的亲情故事并不准确,吸引玩家的也不只是亲情。

它讲述还是末世里人与人关系的重建,也就是「牵手」。

除了前期扎实的案头工作,优秀的世界观建构也来自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剧本、台词、表演等。

剧中有两个印象很深的细节:

第2集,乔尔和大兵交易时要求对方归还装药的塑料袋——药可再生,塑料不可再生,直观地表达了末世的经济形态。

第4集,艾莉一个十几岁的美国孩子不知道夏延市的读音,可见世界分裂隔绝到什么程度。

灾难爆发前,乔尔的女儿Sarah可以迅速说出大人不知道的地理知识,这才是正向发展的文明:一代比一代见识更多。后来,青少年知识全面倒退,艾莉这样聪明的孩子竟把冷笑话集视若至宝,因为她只有这本书可看。

不能正常学习知识,无法集齐喜欢的漫画,娱乐生活极度贫瘠......文明失落的程度就埋藏在这些细节里。

...

《最后生还者》世界观的自洽还来自一个重大设定:将灾难设置在2003年,前互联网时代。

没有网络,故事的底层逻辑是「人类信息不透明」,无法与远方取得联系,乔尔千里送艾莉才能成立。

这也是老科幻的改编难点,比如《基地》和《沙丘》,许多冲突、误会基于信息不对等,有一部手机啥问题都没了。不加改动,观众就很难相信:科技发达成那样,竟没手机这样一个万金油。

所以,世界观的核心永远是社会学,其次补充各个学科,丰富设定,最后,注重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细节是个无底洞,颗粒度越细越好,但重点永远是:紧紧抓住与情节强相关的细节,加以展开。

...

说到底,丧尸题材为何经久不衰?

丧尸是第一个在族群内部形成普遍性撕裂和生存对抗的思想实验,这简直是一个魔鬼般的设定。

人类可以天然地理解种族间的分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族群内部,乃至小家庭内部会因为什么原因彻底分崩离析?丧尸导致的生存冲突。

古希腊悲剧里有弑父弑母,但都是个体悲剧,引发悲剧的原因也大多不是生存对抗。丧尸题材中,你的亲人骤然变成生存威胁,成为一种有生物外形的全自动武器,恐怖几何指数地放大。

成为丧尸人还是人吗?对于大量相信身心二元论的人来说,这是最可怕的拷问。

《行尸走肉》里有一个故事特别震撼:

男主闯入一座农场,发现农场主把丧尸化的家人圈养在谷仓里,拿活鸡喂养他们。当这些「亲人」失控,男主毫不犹豫地举枪,农场主则难以下手。最后,男主原本要寻找的小女孩出现,她已经变成丧尸。相同的抉择转移到男主身上,枪声过了很久才响起。

当你跟一个人建立了深度社会关系,就很难用绝对理性说服自己:ta已经异化。

丧尸题材的恐怖是多层次的。

首先,它是怪兽题材的一种;其次,是熟悉日常的异化,这是恐怖片经常使用的手段;再次,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丧尸片提供了一个死后的明确可能性,但我们不想接受这样的彼岸世界。

丧尸题材的巨大的价值,在于结合「他者」和「异化」两大科幻母题,产生更多变量。科幻里的「他者」题材是对当下不健全生活的反抗,表达对新秩序重建的渴望,对人和关系建设性的思考,通过新、旧文明的对照反思文明本身的问题。

回到《最后生还者》,剧集用与游戏截然不同的策略,通过几组人物的变化,对心灵哲学提出最极端的拷问。

观看末世题材的人,在这些故事里找到了什么?

规则,道理,人性的极限。

相关阅读

科幻作家梁清散:被《最后生还者2》气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