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曆了《流浪地球》的狂喜,就在影院看到《宇宙探索編輯部》這樣一部截然不同的本土科幻電影,實在令人振奮。

這是一場跳出人類視角,以宇宙尺度進行的哲學思考。沒有硬核科技,沒有大場面特效,但它直抵了科幻應該抵達的訴求與精髓:仰望星空。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披着科幻皮的文藝片,一部「軟科幻」,還有人說它「不科幻」。

這期铥铥,我們想好好聊聊為什麼《宇宙探索編輯部》抵達了中國科幻電影光譜的另一極。

...
下文整理自铥铥科幻電波 | 各大音頻平台搜索【铥铥科幻電波】可解鎖完整内容
...
【一個彩蛋】片尾有未來局logo!網友:未來事務管理局,宇宙探索編輯部,絕美對聯

嚴重劇透預警

01、

不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藝片,就是科幻片

一個朋友說,看完《宇宙探索編輯部》,感到中國在科幻電影不再一窮二白,終于有得聊了。

剛剛經曆了《流浪地球》的狂喜,就在影院看到這樣一部截然不同,甚至是處在光譜另一極的電影,實在令人振奮。

《流浪地球》之後,作為科幻從業者我們常常會感到人們對科幻電影的複雜态度:一方面覺得中國科幻真的能行,另一方面又擔心它太貴了。

低成本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給這些擔憂喂了一顆定心丸。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皮的文藝片」,一部「軟科幻」,還有人說它根本「不科幻」。因此我們首先掰扯掰扯:科幻是什麼?它是人類思考世界的産物。

...

1919年,瑪麗·雪萊寫出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時候,科幻就承擔了一個重任——理性質詢,質詢電力、蒸汽機、生物技術等科學創造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科幻不隻關于新技術,以及技術如何解決問題。

戴錦華老師總結道:科幻是一種關于可能性、 關于世界的真正的哲學思考。哲學尚且在人類現有的範疇裡讨論問題,科幻卻能夠打破預設,叩問終極問題。

《飛向太空》被稱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幻」,正是因為它描繪了一顆人類認知無法抵達的星球,從而展示了科幻如何在現代哲學的疆界之外去思考生命、世界、人和萬物。

質詢技術乃至人存在的意義,是科幻在構想技術神話之外更有趣的價值。

《宇宙探索編輯部》處理的就是科幻『叩問終極意義』這一層議題。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追尋終極意義的過程,他雖然被世俗嘲笑,可悲可憐,但他的确踏上了追尋自身和宇宙意義的西行之路,何其幸運,最後,他找到了。

02、

老唐的西遊記,一次《朝聞道》式的叩問

窮困潦倒的老唐是《宇宙探索》雜志的主編,某天,他接收到了一個疑似來自宇宙深處的異常信号,于是召集夥伴們,帶着那個困惑他終生的問題,踏上了去大涼山深處尋找外星文明的旅程。

...

老唐幾十年來癡迷于尋找地外文明,其實困擾他一生的執念有兩個,一個是外星人存不存在,另一個是女兒為什麼自殺。

老唐求孫一通,你見到外星人了能不能幫我問一下,人在宇宙裡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朝聞道》式的質詢。

《朝聞道》是劉慈欣名篇,一個高等文明在地球建設了一座真理祭壇,人類抛出任何問題,高等文明都會給出答案,代價是,得到答案的人會立刻死去。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地走上祭壇,以生命換取了自己研究領域的終極真理。

「朝聞道,夕死可矣。」

老唐的問題更有私人色彩,不是『宇宙的目的』,而是『人的意義』。這個問題關乎整個人類文明,也關乎每每一個個體,這一瞬間令人突然意識到,老唐很愛他的女兒。

因為此前的執着跟荒謬,老唐看似超脫于現實之外,家徒四壁,吃着白水煮面條悠悠道來「人類隻需要攝取這麼多營養物質,之外的東西全都是浪費」。

然而整部電影中,他對女兒的執着非常明顯。

...

女孩曉曉是《宇宙探索》雜志的忠實讀者,老唐對她豎起大拇指:你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個好東西。

老唐既是唐僧也是堂吉诃德,好奇心是他對抗平凡生活的武器,所以他無法理解女兒的自殺——如果女兒對世界更好奇一點點,是不是就不會死?他希望從外星人那兒得到一個确切的答案。

『好奇心是好東西』老唐一共說過兩次,一次是剛遇到曉曉的時候,一次是窮途末路之時,衆人散去,旅程隻剩老唐一個人。

他明白自己這趟冒險連累了别人,但還是忍不住回頭再去告訴那個女孩,好奇心是好的。

他不希望曉曉因為一次糟糕的旅行而放棄探索,進而變成一個嘲笑外星人的芸芸衆生,認為宇宙的終極真理沒有意義。

老唐身上閃爍的好奇心與理想主義光輝,科幻迷太過熟悉。韓松說,「直接以好奇心為主題的中國電影我隻看到了這一部」。

03、

給民科的童話

人在宇宙裡的意義是什麼? 這種終極關懷,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過。老唐選擇了一種大家都覺得荒謬的方式,因為他對抗的東西太過巨大。

老唐是一個典型的民科,這類人8、90年代特别多,改革開放後,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宇宙深處,讀起《飛碟探索》《奧秘》,認為人類最終的歸宿在星辰之間。

某種程度上,劉慈欣、郭帆都是唐志軍,但他們有正規的科學訓練和研究。

很多人,比如電影裡開小車的隕石獵人,抱着宇宙功德箱的農民大叔,包括老唐這樣的人,他們也有看清宇宙輪廓的願望,但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進入現代科學的門檻之内,隻好去做「民間科學家」。

他們有一點科學知識,有一些科學素養,會堅持一些邏輯推理,但這些離他們想要追尋的真理太過遙遠,因而在巨大落差之下顯得格外荒謬。

世俗意義上,他們是被社會抛棄掉的一群人。如果人類社會是一個大機器,他們都不是标準件。

...

最初,很擔心《宇宙探索編輯部》是不是一部抱着獵奇心态觀察弱者的片子,然而導演最終保持了善意。

在「民科」備受嘲笑的社會語境下,他給了老唐一個窺見宇宙真相的機會。語焉不詳的結局不影響電影對科幻的表達,因為不管老唐找沒找到宇宙真谛,他的追尋和釋然是真實的。

人類社會就是有一群執着之人,他們一定要撞南牆似的撞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可能在得到答案之前就先把自己給撞死了,但導演沒有讓老唐撞死。

所以這是一部給民科的童話,洗去表面的荒謬和心酸,底色盡是善良。

04、

回歸科學:宇宙何以生生不息?

電影末尾,浩瀚星海中,宇宙展現出來的結構仿佛DNA雙螺旋,老唐頓悟,生命的意義可能跟宇宙一樣,二者是同構的。

很多科幻都在探讨宇宙是不是一個生命體。熱力學第二定律稱,宇宙将走向熱寂。在擺脫熱寂的過程中,生命的存在至關重要。

薛定谔将生命的存在稱為一種「負熵」,因為生命的不斷湧現讓宇宙變得靈活,平衡熵增,擺脫慢慢滑向死亡的命運。老唐這樣鮮活、奇怪的生命,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源頭。

因此《宇宙探索編輯部》的結局不是一場「在宇宙盡頭呼喚愛」式的煽情,反倒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共識。

回歸現實後,老唐解散了雜志社,參加了婚禮,在台上念着寫給女兒的詩,朝九晚五中偶爾擡頭仰望星空。

那樣子不是一個被打垮的人。

看似回歸正常,放棄了某種理想,其實領悟到了更高的東西——他真的在山洞裡窺見了生命的意義和宇宙的意義,巧的是,兩者竟然是一緻的。

...
科幻電影不一定非得承擔科普的重任,或者說,不是唯一目的。

科幻可以很好玩兒,很傻,很土,神叨叨地擊中你的靈魂;它可以沒有一點兒科學道理,而是用文學性的比喻去闡釋,生命和宇宙的多義性如同詩歌。

科幻真正的功能,終究是一種啟發。

《宇宙探索編輯部》找到了一個很小的切口,将一代人的夢想與迷惘,幻化成這部影片的精神養分。那個年代,每一個人都充滿活力,想要去找人生的意義,有的寫詩,有的下海經商,有的練氣功......

根源上,這是每一個人類最原始的沖動,即好奇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讓每一個理想主義者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擁有一次journey to the west,是一種比世界和平更大的祝願。

...
掃碼收聽節目可解鎖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