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名为“谈孔子对中国人精神上的贡献”,载于rfa2010年2月1日
中国大陆最近摄制了一个片子,这个片子就是《孔子》。所以为了要宣扬孔子,把孔子的生平通过电影向全国人民放演,希望影响全国人民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这是大陆的一个很明显的走向。
换一句话说,就是中国现在走到过去各种王朝开始的时候的那个样子,就是要把孔子作圣人提出来,教训全国人民,要全国人民以孔子为榜样。孔子确实是中国的圣人,这一点是不错,尊重他那是绝对应该的。
到底尊重什么样的孔子?倒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里就碰到了“孔子”跟“孔家店”的问题。孔家店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是在“五四”时代有人提出来的,骂孔家店的人包括鲁迅、四川的吴育,还包括胡适,都是批评过孔家店。
孔家店跟孔子不同,孔家店是利用孔子权威、利用孔子的声望、利用孔子很高的道德成就和知识成就,来为一个政权,某一种秩序说话。因为孔子是春秋战国以来最受尊重的一个大师,教人怎么干、怎么求知识,还教人怎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他这个教训全国流行,大家都尊敬,而且都是出于自然的。
他提出做人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仁者。怎么样求仁,那是非常重要的。也要人求知识,不能无知,而且要叫人老老实实的。比如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中国人到今天还人人都会说的话。我知道就是知道,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假装知道。所以这种态度就是孔子留下来的。
当然孔子的这些也是慢慢学来的。他说他自己早年的时候家庭状况很不好的、贫贱,是“贱”,所以能够学很多东西。他学习的精神是非常了不得的;教人的精神也是了不得的,所以他是中国第一个老师、中国第一个先生。他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他看古代历史,看夏、商、周各种文化的发展,他晓得文化最重要,政治秩序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有文化秩序。
文化秩序就是他讲的“礼”。这个“礼”是礼貌的“礼”,而且“礼”不是形式。因为在他的时代,这个礼,贵族的礼都腐烂了,都坏了,都变成不被人遵守了。不被人遵守的礼就是没有用的。或者,礼被夸张了,这个礼也不会起作用。
所以说,孔子他的主要教训就是两个:一个是人内心的,要是有“仁”,“仁爱”的“仁”、“仁义理至”的“仁”。这“仁”是人的心,这个心是很仁爱的、是爱别人的、是尊重别人的。这个爱不仅是普通的所谓的爱,而是敬爱。对人要有一种敬爱之心,就表示人是很有价值的、人是有尊严的,这就是西方人讲人权的根源。人权的根源就是人的尊严。什么叫做做人?那就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必须要受到尊重的。
孔子一方面讲“仁”,一方面讲“礼”,这两面都做到了,这是孔子伟大的地方。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老师,他没有神话,只是在汉朝后有人把他神话了,事实上知识界的人都不相信他是神,他就是一个人。但他这个人就是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用他的话说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君子人,不要做一个小人。
所以在《论语》里面你会发现有一个说法,孔子说的,你要做“君子儒”。我们今天叫“儒家”,“儒家”好像都是孔子的净土一样,其实“儒家”的“儒”这个字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所以《论语》才有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所以不光是“儒”,“儒”大概是有知识的,对于历史、对于过去的礼、甚至于对乐,各种东西都有知识。但是,光是“儒”,这个不行的,要做“君子儒”。
所以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在孔子手上建立起来了。这个分别是精神价值上的分别,不是地位高下的分别。君子跟小人在从前是讲贵族的,君子就是贵族,君就是王、王的子就是君子。孔子就是把这个君子从这个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改成人的道德、精神上的高下。
没有精神造诣的人就是小人。所以君子、小人在今天中国普遍流行,大家都接受的。某人是君子,某人是小人,这不是说他社会地位,你社会地位做到口口dang口口委口口书口口记一一、做到口一zong一口一书口一记口,都可以是小人。但是你如是有道德的人,哪怕是一个劳动阶层,都可以是君子。所以这是孔子在精神上给中国人一个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