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上海首映礼,抽奖抽中的,映后管虎等一众主创均来现场宣传,百丽宫大概100来人的小厅,也不是很热闹。

观众提问“是否与二郎神和哮天犬有关”我实则没想到,有点好笑。

作为半个宁夏人,也算是在西北县城生活过,影片的“西北”质感绝对到位。我老家大概率现在还跟电影里的小镇差不多,几乎一样的街边小商店,一样的灰蒙蒙的天和路。无限重复的广播语,时不时有个大院,沙子满地。

但是在电影中,我看不出管虎对西北有任何感情,这也是本片的最大问题:当你拍一片你并不爱的土地,只把他当成文化背景板的时候,那这就成了一部话剧而非电影。

1,“西北”作为电影的大背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西北特色。

深蓝色的大荒漠出现了多次,但仿佛只是为了一个漂亮的远景镜头,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这个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国小镇发生:——只需要足够大的荒地和野狗,和一群小镇素人演员。

看到剧组有“方言指导”老师,但是电影中中的方言非常有城市人现学现卖那个味道。看着那么“土”的老大爷说着那么方正的普通话,我都怀疑是专门拍给刚学会中文的外国人看的民俗纪录片。看看肯洛奇的片子吧,人家一点不管你听不听得懂,那苏格兰口音浓重的,一下子整个片子的地方色彩就奠定了。西北方言怎么能这么好听懂啊?

也不是必须要方言。请看《红高粱》,全员普通话,一点不影响整个片子浓厚的地方味道。管虎眼中的荒野是死的,只为表现“天地广阔,人真渺小”,红高粱中的荒野是活的,危险的和野性的。《狗阵》的西北美吗?美,但是美的不清不楚,追根到底还是导演对这片土地没什么感情。对民风民俗的刻画很地道,但是又缺了点真正的西北味道,让我感觉这是“展示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小镇生活,但是一定不能拍出那些让他们无法理解的地方”的假西北背景片。

2,不清不楚的主人公定位

彭于晏长相、姿态毫无西北小镇青年味道。一拍近景就出戏,怪不得不拍特写。还好他不说话,说话更要出戏了。

这个主人公真的让人很难把握导演想传递的信息。导演可能想说,不爱说话是因为二郎性格孤僻,倔犟,因为坐过牢被别人冷眼相待惯了。可是他又被设置成曾经是一个文艺青年,会抱着吉他,听平克弗洛伊德的人,先不说文艺青年一般都不怎么能打架,二郎一对三都能能打赢,我想问一下,除了胡屠户,这个镇子上人明明都对二郎很友好,见面打招呼,请他吃饭,给他报名巡查队,父亲也不像是个不爱他的人,二郎你在倔什么?跟谁倔?你到底孤独在哪里了?

看到短评有人说狗阵能比肩梅尔维尔的电影。刚好我看过他的《独行杀手》,独行杀手里的阿兰德龙的孤独简直渗出了屏幕,多次鸟笼特写,小小地下室的家,他不说话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他也无话可说。二郎不说话,是因为他就是要满足导演给他立的“死不吭气倔驴”的人设。

然后“善良”,这类男主的典型特点。首先,我真的搞不懂胡屠户来他家闹事为啥要把隔壁老骆驼揍一顿,跟他有个啥关系?中国小镇民又不是意大利黑帮。其次,小黑狗接受他的转折很突兀。一人一狗抱着,冰天雪地过了一夜,细狗就不在乎这人之前抓它了,下冰雹把它牵进屋之后,人与狗瞬间成为好友。怎么了,狗狗一下子看出了“这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吗?哎,毕竟是狗,即使是野了大半一辈子的野狗也能两天驯化成帮你打架的忠犬。即使是狗,我也不能接受这么快的转变。

3,超级杂乱的情节和配角

佟丽娅饰演的葡萄。周游。二郎他爹。这些人都莫名其妙的出现,并且对主角展示出了超乎寻常的关心,个个都带着一幅“我对二郎知根知底”的样子,到底想说明什么?二郎,你爹换锁但是不卖你的电动车,是真爱你,葡萄你到底看上这人哪里了,见面几天就要嫁给他?周游,你好几年不练琴上来就指弹,太强了。

还有那个电话里的不停问拆迁款的姐姐。

细狗也是一个有头无尾的角色。

4,主题:再上路的勇气。

这主题不是我说的,管虎映后自己上来就说的。我一点没看出这个镇子有什么禁锢到二郎的地方了,我也没看出二郎从头到尾有什么转变,他再上路纯粹是因为父亲死了,狗死了,留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吧。如果讨厌这个小镇,出狱了干嘛还要回来?他在小镇受到了什么打击吗?他有自暴自弃吗?都没有,二郎在小镇生活的好好的,不愁吃不愁穿,随便就掏钱。

影片最后写“献给在路上的人”。我理解在路上是指在为生活打拼奋斗的人,可是二郎没有奋斗,他很平庸,也没有什么志向可言。他爹给了他那么多钱,足够他花了,这才是他敢出门的底气吧。

最后,非常喜欢平克弗洛伊德。四星中一星给平克的吉他。

...
首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