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看的電影了,劇情已經記得不清楚了,但是仍然非常熱烈地喜歡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給我的感覺。不算是影評,就是對電影裡的一個情節記憶猶新,感覺必須要寫出來記錄下來,看看是否有共鳴。

片段是我們的弗蘭西斯被要求跳一小段舞,給那兩個同居男室友看,她非常尴尬的蹦跶了一下,那一刻她顯得如此笨重。

就是這個小片段,我從來沒有這麼共情過,我覺得這就是你深愛的藝術讓你感到不快樂的時刻,那一刻,你不被尊重,你隻是一個被人觀賞的發條玩具,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别人的眼皮下放大千倍。在這個時刻,你突然發現你深愛的藝術,那個應當給你快樂的藝術,隻讓你覺得被針對,被審視,被物化。“我不是隻會跳舞!我還會說話!我是個人!”

最糟糕的是,你知道那些人沒有惡意。他們或許真的很期待你的表演,而這更糟糕了,因為你知道他們并不是故意要不尊重你,這是人之常情罷了。

類似China家庭常有的客人來了彈首鋼琴曲助助興這種極度的不适之感,即使你很擅長這首曲子,你也不願意像猴子一樣被擺布,被觀賞,最後獲得一些不真摯的鼓掌。這和在舞台上表演是完全不一樣的,舞台上的你是有“特權”的被仰視的專業人員,你就是藝術的化身,你離觀衆很遠,你可以無視他們的存在。

想起我最喜歡的演員,他最讨厭的就是電影的宣發活動,讨厭上采訪,也從來不看自己的表演。他很内向。我覺得内向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偉大的演員(個人暴言,因為我自己内向的要命),因為他們在舞台上或者攝像機前可以裝作是另外一個人,這是對他們自己的一種保護,不需要暴露出真實的自我,因此被審視的是那個角色,而非演員本人。“假裝自己是另外一個人”對于内向者是爐火純青的。他們的角色可以千變萬化,就像一件保護服一樣保護着他們的内心世界不被窺探。而這對内向者來說,也是一件既安全又有趣的事情。這就造就了他們卓越的演技。

但是,宣發活動中他就必須用自己的身份發言了,要忍受别人的“窺探”,這便讓内向的人感到手足無措,他們不喜歡當衆談論自己。這就是藝術讓他們感到不快樂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