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一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没有之一。电影用一种缓慢的时间的流逝,展现了传统(乡土)中国的一对(传统)贫穷夫妻犹如土地一样的春生秋收、夏忙冬凋,自然生长,自然死亡,犹如土地一般,犹如土地里生长的麦子,犹如房子从修建到拆除,是一个古老的自然的过程。这是《隐入尘烟》最大的特点之一,时间是自然本身,土地本身,电影里的夫妻也是时间本身,土地本身,无处不在的符号的变化(季节,麦子,鸡,房子,海清和有铁之间从陌生到成为夫妻最后迈入黄土)——承载了电影的时间,也承载了有关人的生命的时间,承载了人类社会的生命哲学意义的时间,也承载着传统(乡土)中国朴素辩证唯物的时间、生命、哲学观。如此对于自然和土地,对于时间的呈现,使得电影也成为了时间本身。这是这部电影最牛逼的地方,吾辈只能五体投地佩服不已。李睿君对于电影时空的掌控已经臻入化境,达到了哲学的高度。
因为本人是西北人,电影呈现的地方离我家数百公里,那些沙漠,麦子,土坯,编制席子,做房,收麦,种麦,犁地,养鸡,喂驴,打谷,燕子窝……正是童年生活的写照,电影中的一切熟悉又遥远,遥远又亲切,看得耐人寻味余烟绕梁,不过稍稍不同的是(也是我的困惑),电影是2020年拍的,讲的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但实际上电影中主人公的所有生活方式在我童年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物质技术的进步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是2000年前,主人公的生活就已经变成了过去式,甚至,其中的某些生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的,唯一的解释是我们那边可能比甘肃更富裕,更现代些。不过这不重要,电影像是一台古老的牛车,慢慢悠悠将我们拉入了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的乡土(传统)中国,这样的中国今天已经消失殆尽。这种消失不仅是农业方式农民生活的改变,不仅是工业取代农业的技术改变,而是那种脉脉的乡土文化,乡土社会体系的土崩瓦解,是彻底的消亡。主人公最后的归宿,也印证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在短短三十年间的巨大蜕变,它的确从物质的意义完成了小康的转变,也从文明文化传统(乡土)中国的角度完成了蜕变。代价也许在李睿君看来十分沉重,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同样沉重,这种蜕变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经历过数次,魏晋五胡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民国时期,包括文革,但没有哪一次比今天这种断裂更加决绝更加悲壮。所以电影是悲情的,是大写的对中国人的文化的思考。所以,电影的结尾从主角躺在炕上吃鸡蛋就结束了,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凋零,正如冬天那样,在凌冽中死亡,这种死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行将腐烂。这也是这部和《活着》最大的不同,《活着》以猎奇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富人变穷然后活着的故事,是私人的,是个体的体验,而《隐入尘烟》则完全是土地的,是扎在中国根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它远远超过了《活着》。

电影中主人公对于人生对于土地对于自然的认识,饱含着古典中国人的大智慧。信手拈来的语句不由得让人想到孔孟庄老的时代,想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也想到了新疆作家刘亮程的作品。权且用其《一个人的村庄》作题。

公交车到站,权且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