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豆瓣有人@我便看了该短片,看完感受:不知所云、盲目感动。一部圈钱的商业短片怎么标榜上了公益?明明白白写着商业短片,就因为捐出一部分收益就被观者当成了公益片?WWF说要保护雨林,项目名是什么?我听说过WWF在柬埔寨森林里骑大象做调查,但没听说他们在国内有人参与大象保护。

...

...

类似片子的逻辑大致相同,以外人与工作象零距离交流、和谐相处或是守护自然等影像语言来引发人们对美好的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和人象关系的幻想。最终,一些人获得了产品口碑和销量,一些人获得了捐款。资本侵入公益而已。看完之后,人们对大象和自然了解了什么?WWF要怎么保护和改善亚洲象的家园?谁能说出自己感动了什么?估计没几个人关注到短片开头的一句话:在野外请避让野象活动区域,如遇野象应尽快撤离现场。这是全片最科学的内容。

...

...
这明明是头非洲象

...

...

...

...

...

大象的皱纹裹挟着种子?像根像血管,还繁荣着整片雨林?这种说法我第一次听说。

此类片子只要不展示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便可以认定它没有真实的项目。请个演员、租两头大象,这与保护有什么关系?参与拍摄的成年亚洲象来自亚种象种源基地。该象是以繁育目的从老挝租过来的,不能进行任何商业性的利用。但种源基地却利用它们在野象谷做“牧象”活动,甚至明码标价提供定制服务,如999每小时的婚纱摄影。这些不是商业性利用?

国内的野生亚洲象自由自在,没有周边国家的枪击、盗猎事件,已经被保护的非常好了。在栖息地、环境层面的问题不是任何NGO能干预的,那是G的事。而在人象关系中,忍耐、包容大象的当地人才应该获得最多的关注,成为保护的核心。大象世界外的人们自我感动、歌舞升平,但当地人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不禁想问,难道真正参与保护的当地人不值得有些画面么?WWF的意识传播如此的浅薄么?此处简单提及两种保护模式,信仰式保护和物质主义性保护。

信仰式保护,以我接触较多的柬埔寨Bunong族与肯尼亚马赛人为例。Bunong人信仰神圣森林,认为森林整体是神,认为大象是人变的…而利用大象、懂大象语言的象人要终生向森林和大象赎罪,为保护奉献一生。传统的马赛人不猎杀、食用任何的野生动物,除了一些时期的勇气(等级)证明、旱灾失去家畜或是政治抗议时。马赛人还有“大象种树,牛种草”的说法。这些人有着世代相传的古老智慧,可能比科学更有实践意义的传统活动。他们能成为真正的自然管家。在没有物质支持的年代中,信仰支持着他们去自发地保护自然。只是由于外族文化的介入、市场的产生,让其中一些人为追求物质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

...

关于Bunong族的信仰见:

大象影片2—Last of the Elephant Men

大象收容所2——Elephant Valley Project

关于马赛以及其他族群的信仰见:人象关系学1——象是人,人是象

再说物质主义性的保护。在大部分大象分布区,当地人与森林象、亚洲象几乎没有和谐可言,有的是自古以来从未间断的冲突。在斯里兰卡、中非、西非等地所做的态度研究表明,大部分当地人不支持保护大象,但绝大部分人支持保护森林。国内当地人的仇恨、恐惧也是根深蒂固的。若期望这些人参与到大象保护中,需要持续的物质支持。但物质只能支持极少数人,这样便形成了当地人与当地人之间的斗争。比如在非洲很多国家,当地人以食用大象肉为传统,而只有极少的当地人能获得资助去打击盗猎。一旦资助停止了,人们又会恢复过去的人象冲突模式。物质主义性保护很难出现真正的自然管家和保护者。只能期待着外族文化持续不断地渗透、影响,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和态度。这需要扎根当地的保护项目,几十年的长期项目。

回到短片,短片以国内从未存在过的信仰式保护的意识来吸引外人捐助,这些捐助无疑会被用于物质主义性的保护,因为当地没有信仰大象的人们,WWF在当地也没有项目。但资金最后会被如何使用?如何帮助了当地人?片子没有给出任何的监督渠道。那些买眼霜的人们,有谁会去关注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开展?有几个想要去了解大象的?

...

该片没有让人更了解大象,没有让人知道任何的保护项目,而且严重地误导了人对人象关系的理解。人们记住的大概只有眼霜,要买眼霜来保护大象,只因人类皱纹和大象褶皱的联系。我参与过几个国家的大象保护项目,没有任何项目会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但现在看来,未来国内会出现更多此类型的短片,标榜保护、公益的营销项目。人们开始要深入消费科研和公益了。

...
信仰大象的笔者与Buno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