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最好的相遇》以智力障碍者这一社会边缘群体,面对生育问题的困境为展开,但令人遗憾的是,其剧情的硬伤成为了电影的致命弱点。整部电影仿佛被悬空在一座虚幻的楼阁之上,导演对人物情感的掌控显得苍白无力。在人物塑造方面,母亲这一本该是核心角色的空洞,简直让人如坠雾中。

电影最为显而易见的问题,便是作为一部以残障人士的情侣爱情故事为展开,以是否生育孩子作为戏剧张力的作品来说,电影将全片的焦点却集中在了金世佳饰演的外来B超师曹卢医和孩子的父亲刘英俊身上,而对于母亲的情感和意愿却草草了事。这无疑让电影缺失了真正打动观众的源泉,甚至于作为观众,电影不禁让人想要反问:在生育如此大的问题上,母亲的决定权和自主思考能力究竟在哪里?

影片中的母亲是一位智力障碍者,她的生育问题成为了电影最核心的议题。然而,电影却以一句“生的话肚子痛,不生的话心痛”来敷衍观众。这种表述方式不仅缺乏深度,更未能真实反映出智力障碍者群体的现实情况。虽然智力障碍者的智力不及常人,但他们同样是有情感、有思考能力的人。影片中所呈现的智力障碍者形象缺乏真实性和立体感观,让人难以感受到这个群体的真实存在和他们的情感世界。电影所应该做的是深入探讨智力障碍者在面对生育问题时的内心挣扎和抉择,而不是简单地用一句空洞的口号来博取观众的眼球。

《最好的相遇》的另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合理的构建情感,举例来说,电影中有一幕,曹卢医向父亲刘英俊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他问:“你为什么要生下这个孩子?”而刘英俊的回答却让人感到困惑,他反问:“你爸爸为什么生了你?”这个回答并没有提升观众对于主旨情感的理解,也没有带来多少情感价值。类似对情感不合理的塑造在电影中不胜枚举。

脸谱化的角色,潦草敷衍的情节,以及乌托邦般的设定,往往在于创作者本身就从未真正贴近过这一群体。创作的贫瘠自然让观众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苦难,我虽然依旧会被《最好的相遇》那些承受着苦难的角色所打动,残障人士的爱情也确实有它美的一面,但当剧情过于煽情,每一帧都刻意安排,这个故事反而无法让人感受到它应有的真实和真诚。

聚焦边缘人群,却又无法贴近边缘人群。面对这种聚焦特殊边缘人群的电影,电影本应该用更加注重细节、贴近他们生活的剧情来感染观众,而不是用如此简单、浅薄、造作的情节来堆砌情感,这样虚情假意难见真的相遇,所留下的注定只是是如雾般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