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想法是:在物质丰盛,繁华优雅的美国做一个浪漫放肆的女孩,和在贫穷克制,喊着口号的共产主义国家做一个浪漫放肆的女孩,这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在世界上有些地方,无政府主义、离经叛道不是对毁灭的渴望,而是对生命的渴望。
第二个想法是:豆瓣简介怎么说这部电影是“献给所有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我看的DVD里最后一句话是:“to all those whose sole source of indignation is a trampled-on trifle”。那些人义愤填膺的唯一原因,是被踩烂的蛋糕。是说捷共当年以电影浪费食物为理由搞封禁。这才辛刻。政权大厦将倾(1966年《Daisies》上映,1968年布拉格之春),宣传的机器也不会停下来。当年已经那么穷了,人都吃不起饭,还不让看看么?
第三个想法是:还是要为女孩的姿态扣一颗星,摇摆的腰肢,迷人的躯体,时不时的giggling,有些心情复杂。尽管我理解这部电影的颠覆性,还是不喜欢Chytilová刻意让女孩每个举动都透露出天真与性感。在捷共统治下,性感确实是一种叛逆。但我对”性感”本身依然存有怀疑,究竟这是她们在做自己,还是在迎合男性?
第四个想法:女孩真好!我想让她们生命力更强、破坏欲更强,更不性感!女孩搞破坏,也就是一边跳舞一边喝了别桌的香槟,让寂寞男人求而不得,在家玩玩点火烤香肠。男孩搞破坏,拿起大铁棍子对着老年人的腿就是一顿殴打(《发条橙》)……男孩可怕。
第五个想法:最喜欢的两个场景是在宴会厅水晶吊灯上荡秋千(我狂爱,做梦也想模仿)和在cabaret里烂醉走不动路被保安拖走。另外我一方面觉得女孩的睡衣不必要如此娇俏可爱、服务男凝,一方面也承认……她们的睡衣真的太可爱,看的我目不转睛!我也男凝,我虚伪。
快速写下了这些想法。还有些场景来不及解读(比如那个无视了女孩的园丁,那些穿着千篇一律的人?)等下次看的时候再想吧。会看这部电影还是要感谢米兰昆德拉,他让我更想了解捷克的世界。说起来,雅罗米尔1948年那会是在大学里的青年团工作,审查自己的教授,在校园里到处写红诗,赞革命。要是世界线收束,雅罗米尔活到了1966年,看了《Daisies》,绝对会表面上狠狠鄙夷、写诗唾弃Chytilová背叛组织精神,实际上被两个女孩搞得欲火焚身……
许多想法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青春呓语
我对青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滤镜,也不认为到了30岁40岁就不能继续做一事无成的浪漫主义者(其实只会更加浪漫呢),但我依然喜欢注入了荷尔蒙和狂想、灰暗念头和天真的青春幻想影片。荷尔蒙,这是我所缺少的东西!灰暗念头则是大人最擅长的东西。青 ...
为爱痴狂的理论
因为明天上班必须要早点睡觉,只能疯狂打字写一点:《断背山》的表达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电影,也基本是我对爱情的全部渴望。我就是表面看起来一个根据逻辑行事、被社会化、能提钱尽量不提感情的人,实际上放假睡觉半夜做的全是“两个人为爱一起对抗全 ...
中式家庭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电影有三个对比:饭桌是丰富的,语言是苍白的,然而内心也是丰富的。我相信中式家庭(假若没成为不幸的悲剧)普遍存在一种不在场的爱,且是强烈的、自我牺牲的。中式家庭是擅长喧闹缤纷、大摆排场的。不擅长的是私密、脆弱的对话。丰 ...
挠了挠后资本主义的胳肢窝
大学毕业后疯狂享用流行影视文化的这几年,终于让我的大脑慢慢构建起了俗套剧情预测电波。从中段开始,看着Igor那欲言又止、眉目传情的木讷样子,我就在心里跪求编剧,他可千万不要是爱上了Ani啊…在Igor缓缓拿出四克拉大钻戒的时候,我又 ...
Getting too personal
我会因为自己不知、不能、不敢想象的剧情而震撼惊叹。这是一种观影体验。我也会因为自己经历过、感受过、触摸得到的剧情而感动流泪自省。这是另一种观影体验。祝紫嫣对两个世界中的观察实在是太贴近我每一寸切肤的观察,因此完全地把我的眼泪都送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