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墨宝非宝《一生一世美人骨》的《周生如故》花了我6个奇点终于大结局了。

不得不说,《周生如故》拍的质感很好,画面唯美,剧情狗虐够扎心,整部剧每个人都在克制隐忍,这种温润中的悲凉胜过疯癫的激狂,从编剧、演员到服化道、剪辑都由衷地给个赞。

原著中关于小南辰王篇幅不长,笔墨不多,寥寥数语描绘出一个温润如玉、儒雅如竹、杀伐果决、坚毅不挠的王。摘录如下:

周生辰,听起来儒雅清贵,仿佛饱读诗书。

他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大军,素手一挥,七十万将士锵然跪于身前,齐声喊王。

这就是真正的周生辰,家臣上千,手握七十万大军的小南辰王。

小南辰王自十六岁上马出征,从未有败绩,长剑所指,皆是血海滔天,必会大胜回朝。
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而小南辰王,是这世间唯一一个,兼有皮相骨相的人,百姓们都说,这比帝王骨还稀有。

醉卧白骨滩,放意且狂歌,一壶酒,一匹马,世上如王能几人?
他微微笑起来:“那本王便抗一回旨。”

因太子妃秘闻,恨小南辰王入骨,赐剔骨之刑。刑罚整整三个时辰,却无一声哀嚎,拒死不悔。
辰此一生,不负天下,惟负十一。

...

小南辰王无心皇位。

此生初衷都只为守土戍边。即愿国土之上,再无百里硝烟,愿北辰百姓安居乐业,人间炊烟不断,千里绵延。

剧中,小南辰王对十一说的话印证了谢军师对十一解释他每回出征都不回头的原因,即不回头,便不盼归期,不见牵挂,这样才能不畏生死,舍命沙场。

“如果他死了,不希望你去找,死在何处,就葬在何处。”

“人死了,留下的东西都是空的,即便你找到了,见到了,除了伤心,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这是见惯了死亡的小南辰王非常真实的想法,他早已看淡生死。正因为看淡,他才能在杀伐果决中周身透着温润儒雅的气质。我为这样的小南辰王喝彩。

厉害了我的王。

...

然而,在大势面前,他太困囿于自己的誓言和初衷。

因此,在我看来,小南辰王,此生只是不负了自己,其他他都负了。

...

他说他不负天下,但他将皇位拱手让于一个6岁的娃娃,还扶正了已经黑化的广陵王为摄政王。这样的君主,能让北辰好到哪去?

还有,覆巢之下无完卵,小南辰王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他若不在了,他的徒弟将军们、他的十一,还有6岁的娃娃皇帝又会如何?没有了他的北辰,又能走多远?

他不希望国土之上再起硝烟,然而,没有了小南辰王的北辰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岂是一个乱字可形容——

南辰王军被污叛变,曾经被他打败的叛军叛臣,只要来到平阴勤王,都将封侯,一时之间,强敌环伺;北辰与南萧边境的王和刺史纷纷归降南萧,瞬间北辰与南萧的边境全线崩溃;就是漼风也舍弃崔姓,随姓小南辰王,并在寿阳举兵……

如果小南辰王不拘泥于所谓的誓言(本王在此立誓,一生驻守边关,不娶妻妾,不留子嗣),为天下百姓计,自己做皇帝,虽对他名声有累,可却惠及百姓,这才为不负天下。

小南辰王的死只是成全了自己,坚守了自己的誓言和初衷,保持了自己的风骨和节操。

但他忘了,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况且,自古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兄长尚对他都忌惮三分,派军师名为辅佐,实则监察,如有异动,立即诛杀。只要不是他自己做皇帝,无论立谁为帝,他的性命都将堪忧,只是个时间问题。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美人骨的传言(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且他的美人骨比帝王骨还要稀有。这些林林种种,都指向一个结果:小南辰王不做皇帝,只能死。他的美人骨,如被君王忌惮,剔骨之刑,无可避免。

...

...

最终,小南辰王死了,成全了他自己的赤胆忠心,虽仍留谋逆罪名,但终究仍是一代贤王。
但他的死并没有换来朝堂的稳固,百姓的安居乐业。

北辰,三年后亡国。

十一,在他死后的第四天,一身红衣自城楼一跃而下。

血书、红衣染红了他们忍痛的爱……

...
十一从城楼跃下,红衣委地

...

...
酣睡王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