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混迹于电影论坛,那一年,冯小刚拍《夜宴》,论坛里好多小伙伴上去就是一通骂,真的有差到那样吗,为什么会被骂成那样。后来听坛子里的老人们说,在电影论坛的高光时刻,冯导曾穿着马甲,上去跟坛子里的老人们开展过骂战,一时论坛风光无两——那时候想,是不是因为冯导有可能会关注那个坛子,所以骂冯导成风,万一哪天他上去跟谁又论战起来,那岂不是一战成名了吗,所以看《夜宴》,骂冯小刚,在那个时代里的论坛里,似乎成了一个主流的声音。
那一夜看完《夜宴》,我还挺喜欢的,网络里批骂的声音太盛,加上那时候忙着写各种约稿,而《夜宴》第一批约稿已经过去了,所以我没有时间再去写,之后也一直没有写,当时跟坛子里的一些老人交流过,有些小伙伴倒也颇宽容,鼓励我说,喜欢就喜欢,按自己的感觉写。
《夜宴》之后,我好久没看冯小刚的作品,2016年看了《我不是潘金莲》,2021年看了他导演的剧集《北辙南辕》,2023看了另一部剧集《回响》,然后就是这部《向阳·花》。神奇的是,我错过了他的几个暴款的高分片,如《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而我看的几部,包括剧集,似乎都是评分不高颇多骂声,我不是冯小刚的拥趸,所以我看得极其随意,并且因为离开了影评圈多年,所以我更不必去替谁站台,或者去骂谁,我只表达我看完电影之后最真实的感受。

纵观这部电影的评论区里,完全是割裂的状态,喜欢的人打了满分,赞赵丽颖演技,叹冯小刚老到,而不喜欢的人几乎打的都是接近零分,说赵丽颖只会撒泼瞪眼,说冯小刚不了解底层只会消费底层。冯导的电影最神奇的一个现象是,他的电影永远充满了争议,没有中间路线,永不妥协,一路争执到底。
有流量,终归是好事,至少想骂他的人是不是也会买张电影票进场去收集素材后出来才有骂他的材料不是,最看不懂的是那些连看都没看就在网上看几个几视频看几张海报直接就喷的自媒体,这种流量带来的,也许只有伤害。这部电影目前在某豆上的评分是6.4分,我其实有点意外,在我看来,它似乎应该值更高的分值,不过看到评论区里最热的那几个帖子评的都是一分两分三分四分的也就不意外了,果然,不喜欢它的人都是那般的深恶痛绝且溢于言表。

我对赵丽颖最初的印象是来自于《知否》,我在无数的文章里说过,《知否》和《武林外传》是我刷过最多遍的国剧了,所以我对赵丽颖的印象并不差。后来看了一部《与凤行》,我确实看不下去,看到一半就弃坑了,好像就在评论区写了一句弃坑,结果被广大粉丝给轰惨了,甚至追着我骂说不看就不看,说我不该不看还要说出来,那时候我学会了一个新词,叫炸TAG,我的弃坑记录被列为炸TAG的不道德行为,那时候我才知道,赵丽颖的流量粉丝可一点都不比任何流量明星弱。
纵上,骂冯小刚有流量,骂赵丽颖有流量,如果把他两人一起骂了,是不是流量就更大了呢。可能,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原罪吧,不是它拍得不够好,也不是她演绎得不够好,而是所有的自媒体为了流量,也许已经没什么底线了。
前一部看到赵丽颖的电影,还是国师的《第二十条》,那时候已经觉得,赵丽颖似乎有意在往电影的方向去走,并且其表现其实算不错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骂她呢。我最近越来越不喜欢写影视类的文章,有一个原因是这个圈子里的阅读者似乎也颇浮躁,当流量不仅仅是片方和明星所关注的,当影迷也开始关注起流量的时候,整个舆论的氛围就彻底地变了。总感觉,那些人哪在意演得好演得不好,他们评论的方向就看流量,最重要的评估就是骂的流量更大,还是赞的流量更大,然后就往流量大的方向走就对了。

这部电影,赵丽颖的角色高月香,嫁给一个脚有残疾的男人,因为男人的妹妹嫁给了自己有残疾的弟弟,所以她说,两家联姻,好像在说最正常不过的事。生了一个女娃,先天失聪,但是可以植入人工耳蜗,而为了赚到这笔钱,她在网络上做裸聊,在网络上跳脱衣舞,想要赚钱去治疗女儿。她甚至说,那个带着她去开网络直播的男人对她很好,她赚到的第一笔钱是男人给她的,男人每次去看她,都会给她带一杯奶茶,好像在说最正常不过的事。
好多人骂冯小刚不懂底层消费底层消费女性主义,就这两个看似最正常不过的冷漠,多大的讽刺呀。高月香的命运几乎是一场注定的悲剧,最正常不过的联姻,最正常不过的直播,旁观者看哪一件都不正常,而这种最正常不过的姿态,才是这悲剧命运里最苍凉的底色,因为她根本不觉得哪里不对,甚至只要给她一杯奶茶,她几乎就能付出自己的所有了,在这样的认知里,她的悲剧是改变不了,再给她多少个机会,她都会按既定的方向走下来,因为她的所有选择,都是最正常不过的选择,或者她以为她有得选,但其实她没得选。
什么的悲剧让人感觉到悲凉,就是这种,明明你觉得不对,但是你无法改变,只能看着它继续不对下去。而更悲的是,她们其实是善良的,就算兰西雅饰演的黑妹骂高月香姨子无情,就算高月香也骂黑妹小偷无义,但是她俩本来想着去骗一骗王菊饰演的胡萍家一点钱,结果发现胡萍家完全不是胡萍跟她们说的那种白富美之家,胡萍的爷爷奶奶过得贫困无比,她们甚至把身上的钱给了他们,并且告诉他们是胡萍托她们带来的,所以她们虽然挣扎在底层,但是她们都是善良的人,善良与否,跟她们的阶层无关。

黑妹,从小到大就是在贼窝里被贼头子养大的,并且从小到大就是按一个小偷给训练的,所以她同样没得选择,她能做的选择是,为了吃饱饭,把手艺练好,所以她是师姐妹们里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一次行动失败被送进了监狱,出狱之后立刻遇人不淑被抢走了大部分的钱,之后她宁可去乞讨,去行骗,也不想去偷窃了。
她们终于慢慢地过上正常的生活,黑妹表演开锁,白狐狸负责卖锁,卖黑妹也打不开的锁,有相对正常的工作,有相对正常的收入,锁厂告诉她们,要不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放上网,然后全国各地的销售都给她俩分成。黑妹不想拍视频,但是最终为了白狐狸和高月香的女儿,她还是拍了视频。结果很快,贼头子也看到了视频,知道她已经出狱但是没有回到贼窝去,就派出人来把她带了回去。
明明知道自己拍视频就会被抓回去,但是她为了白狐狸和她的女儿,最终她还是妥协了。回去的时候她对高月香说,把自己的那份钱给高的女儿治病,并让高不要去贼窝找她。在我看来,这不仅善良,甚至高尚。她明知道帮助了高月香就会害了自己,但是她最终义无反顾地帮助了她,这不是高尚是什么。

白狐狸和黑妹,一黑一白,这部电影最高潮的地方,也许就在这一黑一白的双向奔赴,而这种双向奔赴的底层,是善良。黑妹虽然让高月香别去找她,但是高月香同样义无反顾地去了,带着她和黑妹赚来的所有钱,去求钱漪饰演的贼首老爹放过黑妹。
白狐狸看着黑妹的手被砸坏,然后听着老爹说让她怀孕生娃来偿还养大她的恩情时,所有的烘托终于暴发了,抓起供桌上的元宝狠狠地砸向了老爹的脑袋,一下,两下,三下……这是最无奈的生命最终最无可奈何的反抗了,除此之外,她们还有什么反抗的办法吗。
电影的最后给她们安排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但是这种看似的圆满,多少带着点悲怆。说冯小刚在消费底层,说冯小刚在消费女性主义,为何,我看到的是同情与救赎,是无声的呐喊与无力的挣扎,正是这种无声与无力,反而更彰显了其悲怆的定调。向阳而生的暗夜颓花,看似已经满身疮痍,终于守着了天明,等来了阳光,她们扎根在荒芜,但是只要有光,也许她们最终都能战胜颓败,绽放繁华。
只是,你是否还相信那道光,而已。
以上,2025-05-24 18:40:29;乙巳蛇年辛巳四月癸巳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