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流老闆俏秘書》(Secretary):從自虐到受虐的S/M情結

  This is made me feeling good.

  Why?

  Actually, I don't know why.

  Jost love it, No reason.

          ——Αρηδ · Nothing I can do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暴力同樣充滿了情欲的味道,尤其是當暴力并不純粹暴力的時候,或者是當暴力純粹暴力的時候;它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催情的作用。

  溯本求源,這也許是因為它們同樣是存在于我們基因裡最本能的重要因子——回憶一下人類社會形成之前我們是怎樣的一個模樣嗎——我們也曾經如同我們現在依舊還能見到的那些野生動物一樣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弱肉強食适者生存的黃金法則決定了我們在進化出智商之前,我們所憑借的就不可能是我們現在沾沾自喜所标榜的智慧大腦,而是同其它任何物種一樣,我們必須依傍強有力的爪子和尖銳的牙齒在那個充滿暴力的世界裡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所以,縱然我們也許算不上是最成功的暴力物種,但是我們還能依舊生存到現在,至少說明我們并不是懦弱無能的物種,我們适應了環境并且戰勝了大多數的物種。

  至于肉欲,那更不消說,這是緣于任何一個物種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能——繁殖生息的本能,物種繁殖生息的本能讓人類每一個發育成熟的個體同樣色欲熏心并且欲壑難填。可以說,暴力和肉欲是構建起我們這個現代社會之前那個更原始的人類社會最初的基本源動力:暴力給我們解決了生存的條件,而肉欲是使我們進一步得到了繁衍和壯大的條件;隻有當這兩個條件都完全成熟了之後,我們才有可能進入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生活狀态,然後才慢慢地進化出我們現在所具備的所有一切。

...

  我們已然進化了,所以我們有能力用我們的智慧來解決所有的一切而不必事事都訴諸于暴力了。可是,所謂的“智慧解決”何嘗不是一種變相了的暴力行為呢,隻是,我們更善于隐藏事物的真實一面,而換了一種更文明更隐晦的方式罷了;我們所謂的進化,不過隻是從形式上具象的暴力換成了精神上抽象的暴力而已。

  現在打開電視機看看當今的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什麼事也許就明白我所說的這一切了:戰争、恐怖襲擊、經濟制裁、經濟崩盤……諸如此類的關鍵詞幾乎在任何區域裡的任何一次新聞裡都能看到數次,從根本上說,在文明之前以及之後的我們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區别:從尖牙利爪到簡單的工具,從刀槍棍棒到坦克飛機再到核彈潛艇;我們從其它物種的地盤裡搶到了屬于全人類的地盤,又從其他人的手裡搶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地盤,對其它物種的戰争到對人類自己的戰争,我們的進化史其實不過隻是一場荒誕無稽的暴力血汗史。

  到現在,我們其實已經不屑于再使用如此具象的暴力來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了,當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引入了經濟戰争和核彈制衡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完成了一個更大的暴力史裡程碑的建設;這标志着我們人類從狼煙滾滾的戰場上徹底撤退了下來,進入了另一個戰場,沒有刀光劍影不見硝煙的新式戰場,我們可以刀不血刃地屠殺更多的人——比如股市。

  這樣的一個全民參與的經濟大屠殺告訴我們:幾千萬年來,我們人類也許根本就沒有進化過,至少沒有進化到我們所認為的那個程度。不管在什麼時代,不管在什麼樣的一個條件下,我們永遠都需要有一個可供我們馳騁征戰的疆場,以完成我們流淌在我們血液裡那些暴力因子所産生的驅動力帶給我們最原始的本能欲望。

...

  不是勇敢地去殺戮,就是無能地被屠殺。我們同樣如此活着,如同我們每一個茹毛飲血的祖輩一樣生活在一個更個殘酷無情更加血腥暴力的可怕世界裡。

  我們身體裡的暴力因子不僅沒有在進化的長征途上被漸漸地剔除,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進化得更加強悍,更加為所欲為;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不是人類裡最強大最暴力的那一群人,我們早已經被其他更強大的人們所驅逐,我們會早早地被進化所淘汰。

  我們都應該慶幸的是我們的先祖都是強大而暴力的佼佼者,而我們正是得利于此才可能存活到現在。我們所謂的進化,不過隻是從那種純粹的肉體暴力進階到無形的精神暴力層面上。我記得某位強大的暴君曾經說過:真正的毀滅不是從肉體上消滅敵人,而是從精神層面上和文化進程裡徹底地摧毀對方……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許是人類曆史上最暴力的一代。

  以上成文于2010-10-09 06:19:14;現在是2025-08-05 13:03:56。也就是說,這又是一篇最終成文時間橫跨将近15年的舊文新翻。

  從上面的行文來看,這篇文章隻是寫了一個開頭,連正文都沒有進入展開,所以那個時代的自己是那般的強悍,就這樣一本正經地胡扯,我竟然已經扯了将近兩千字,難怪那時候寫一篇影評,随随便便地就能扯上五六千字。當然,那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因為我知道,就那樣胡扯瞎扯,我最終也能把它引到正文裡去,然後收尾的時候你不會有任何違和感,這是對于文筆與謀篇布局的自信。

  草稿箱裡,這篇文章在裡面躺了十五年,沒有寫完,無法想象,我得懶惰到什麼樣子。所以如之前說過,我是希望是不是能把草稿箱裡的殘稿一篇一篇給整理一遍,然後收個尾呢。這應該是繼《華爾街:金錢永不眠》影評《泡沫經濟裡的情感價格》和《關于某個被暗夜扼殺的襁褓嬰兒》之後的第三篇,看一眼草稿箱裡,似乎還有一篇是《一路向西》影評的殘稿,以及一篇寫妹妹結婚的随筆,如今早已事過境遷,是不是還有必須去掘古墓鞭白骨呢。

...

  這部電影,一譯《風流老闆俏秘書》,一譯《秘書》,或按其英文名直譯,還是叫《秘書》相對比較妥當。那時候我曾經很癡迷看情色電影,當年最受歡迎的一個《情色電影專題》收錄了我将近70篇雄文,可能是我所有的影視專題裡最受讀者喜歡後個專題,因此喜歡情色,可能并不是我個人的一個單獨癖好,而是小夥伴們大多喜歡獵奇與豔情,所以寫情色電影的影評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讨喜的。

  那時候網絡似乎也寬松些,許多文章,放到現在大概率可能是上不了線直接被斃掉在襁褓中吧,這也許也是當年寫那篇《關于某個被暗夜扼殺的襁褓嬰兒》的一個初心吧,當年我在香港的動映地帶開有一個專欄,大部分的稿件發在那邊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前陣子還上去發過一兩篇文,不過因為出門不易梯子難尋,我其實已經比較少去了,加上近期寫的多是劇集而少寫電影,所以也不好上到那邊去強發,總之各種原因,那個專欄也停更了許久。

  我倒想過把曾經寫的那個情色電影專題給翻出來,一篇一篇地發出來,不過大概率,它們可能發不出來,所以想想,還是算了。就算是眼下這一篇,我其實也懷疑在,是不是可以像其它的影評那樣發送出去呢。

...

  我能把這篇停滞了十五年的舊文寫進正文嗎,我其實有點懷疑。因為時間隔得确實有點久,如果不是這篇殘稿,我甚至都記不起我曾經看過這部電影了。翻開這部電影的評論區,看着裡面的許多劇照倒也還有些印象,再讀讀别人的評論,似乎多少也能想起一些什麼來,不過喚醒回憶最好的方式大概是把這部電影找回來再看一遍。

  印象中,這部電影的節奏很緩慢,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瑪吉·吉倫哈爾(Maggie Gyllenhaal)飾演的女主Lee Holloway在工作中犯了錯,然後被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飾演的男主E. Edward Grey叫進房間,讓她趴在桌子上念她打錯字的那封信時一邊讀信,一邊懲罰性地打她的臀部的鏡頭,那組鏡頭極度地輕緩,且處處彌漫着一股淫糜的氣息,這種輕緩其實給了Lee一個從驚愕不已到慢慢接受的過程,那一組鏡頭看下來,竟然沒有半點不舒服,這很不容易。

  2002年的電影,2010年寫的殘稿,2025年收尾的終稿,這篇文章,如果把電影上映的時間也算上,它橫跨了23年。什麼樣的緣分,讓我們用這二十餘年的時間來相識,并且重逢。關于這部電影的解讀,我其實看過挺多的,有從心理學去解讀的,有從字母圈去解讀的,有從戀父情結去剖析的,有将虐與戀完全分開來解讀的……許多角度,我似乎想都沒有想過。

...

  回首當時給它定下的主題,我寫提《從自虐到受虐的S/M情結》,說明我當時想寫的角度,有心理層面的分析,有字母的拆解與分析。

  從圈外的世界來看它,沒有覺得它很突兀,沒有覺得它不可接受,也不曾激發起去嘗試一下的欲念,說明這部電影其實拍得挺好的,至少,它沒有讓人對不了解的事物産生反感,不是嗎。

  如我在《情色電影專題》裡對于情色二字的定義:情色與色情有何不同?雖說這兩個詞同字隻是字的順序不同,可是為情而色或者為色而情二者之别可謂天壤。我定義裡的情色電影應該是以劇情為重的電影,我不忌諱在電影裡使用适當的性鏡頭,或者直接叫色情鏡頭;但是這些鏡頭必須是劇情所需推進劇情發展,并且使人有美的觀感或使人産生美的聯想的,才能被稱為情色電影。

  從這個點延伸,這确實是一部相當出色的情色電影,色而不淫,淫而不蕩,可謂情色也。

  以上,2025-08-05 14:28:03;乙巳蛇年癸未閏六丙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