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娜奥米·沃茨,看过她的新片《莱克伍德》后,又去看了她另外一部新片《无限风暴》,尽管打分不算高,但还是值得说一说。毕竟,原型故事比较精彩。
前几年,娜奥米·沃茨因为选片不慎,自出演了《戴安娜》之后,就连走霉运,再也没了机会主演一线制作的影片。即便有,也只能是配角。不过这并没有阻碍她接片的脚步。
大片女主没法演了,那就演小片的女主。但小片不仅仅是成本低,更多意味着剧本不佳。这种中小制作演得多了,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滑入三线四线,在榨取最后的剩余价值了。佳作难再,烂片增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最后连小片都没得演。
曾经的女神,就这么一步步滑向了深渊,可惜了。
但烂片不代表没有亮点,《莱克伍德》的优异之处就在用一个女人在跑步的过程中,通过电话与不同的人之间的对话,生生讲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学校枪击案的故事。这创意,举重若轻,脑洞之大,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当然,《莱克伍德》依旧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导演掌控的节奏还不够刺激,娜奥米·沃茨的演技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敷衍的结果就是敷衍出了一部品质一般的影片。
按说,《无限风暴》也是一部品质一般的影片。但这里不是敷衍,而是能力不及。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水平都略逊一筹,将一个好故事给浪费了。
优点也有,就是让人见识到了娜奥米·沃茨不同寻常刚勇的一面,很难得的是没有挥霍演技,而是演得相当不错。
看《无限风暴》之前,还没有看过娜奥米·沃茨饰演过女汉子的形象,基本上都是母亲、知心姐姐,或者是娇柔的小女人。《无限风暴》里的娜奥米·沃茨一反既往,饰演了一位拥有强壮肌肉的硬角色,颠覆性很大,看起来很不像她。
按说,这种硬角色不应该找她,似乎是更适合“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从内到外都不像女人的糟女汉子。但娜奥米·沃茨不仅接了,还努力演出了那种不惧风暴的糟女汉子感。就冲这一点,这部片就是值得看的,尤其是对于沃茨的粉丝而言。
先说一下原型故事吧。
这是一个救援的故事。故事改编于泰·加涅发表的的文章《高处:雪地里的脚印引发了一场温情救援》(High Places: Footprints i n the Snow Lead to an Emotional Rescue)。故事的发生地是美国的华盛顿山。
有关华盛顿山,需要了解的是那里保持着地球表面最快风速的世界纪录,最高风速为326公里/小时。然而,强风并不是该地区唯一令人担忧的地方。气温随时可能会下降到零下40度,而且还会持续下大雪,尽管高度只有2000m,但华盛顿山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山之一,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旅游地之一。山顶上的人们所承受的负荷可以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相比。
所以,这个救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从珠穆朗玛峰上往下救人。那可是在生命禁区里救人,相当不容易。
原型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影片没有提,我也没有查到,就不说了。
故事中,被救者的名字都无人可知,只有一个代号叫“约翰”(丹尼斯·欧哈拉 饰)。
据“约翰”说,他的女友在一年前死于华盛顿山。在失去爱人度过了痛苦的一年后,“约翰”决定来华盛顿山上找寻自己的女友。
其实,他就是来自杀的。穿着短袖与运动鞋,“约翰”就爬上了华盛顿山。
据他自己讲,他就是来找女友的。可是,等他到了山顶后不久,感觉女友已经过来找他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等。等女友的来临,然后跟他打招呼。
可是,他等来的是帕姆·贝尔斯(娜奥米·沃茨 饰)。她是本地民间救援队的成员,此行就是上山搜救可能的落难者。正好,被她搜到了濒死的“约翰”。
贝尔斯从早上6点起床,然后收拾收拾,就来到了华盛顿山。
在山下的停车场,她遇到了一对从山上撤下来的情侣。问了下,说在山上没有遇到任何人。不过,停车场上另外还停着一辆车,人去车空。
贝尔斯开始上山,旅程的起点并不容易,她多次摔倒,还掉进了雪窟里,要不是身体强壮,换成普通人,估计就直接把命给交待了。从雪窟里爬出来后,不久她遇到了有人留下的踪迹。于是,她顺着就搜索了过去。
贝尔斯发现“约翰”的时间,刚好是中午12点。此时的“约翰”,已经失去了知觉,身体失去行动能力,身体处于失温状态,几近于死亡。
贝尔斯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提升“约翰”的体温,并努力让他恢复部分行动能力。然后,开始努力带他下山。
原本,这座只有2000m高的华盛顿山,正常行程只用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登顶。可是,这一天是极端天气,遇上了暴风雪,风速超过了50英里/h,等于是山上在吹10级甚至11级风,这种风力在平地上一般人都行走困难,大树可以被轻易吹折,脆弱些的房顶可以被轻易掀掉,放到海上能够吹起9m高的巨浪。而这只是当天华盛顿山的风的平均速度,既然是平均,那么肯定有更高的速度,据地方测量仪的数据,山上最高风速甚至超过了90英里/h,这意味着已接近台风或者飓风的概念了。
这对于帕姆·贝尔斯来说,自己单独下山,就已经非常困难。而“约翰”,已完全没有可能可能自己独自下山。可是,贝尔斯还要带着行动不便的“约翰”,一步一挪地下撤。整体上,这个行程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本身就是绝佳的电影题材。
更何况,“约翰”还不好好走,稍微恢复了点意识,他就依旧想着寻死,依旧想自杀。这样难缠的救援对象,真的是特别欠,真该狠揍一顿,可是你又不能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将他重新拉回正途上,拖着他上路。
好在,经过一再的波折之后,在晚上6点左右,贝尔斯成功将“约翰”带到了山下的停车场,成功返回了人间。
从正中午的12点,到傍晚的6点,他们两个人在暴风雪的华盛顿山上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在步步惊心之下,好不容易从死神的手指缝中溜了出来,逃出生天。
在停车场,贝尔斯打算用自己的车带上“约翰”去医院。可是,“约翰”却踉踉跄跄走向了那辆早就停在了那里的车,径直离开了。
帕姆·贝尔斯看着他就这么走了。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于是她继续自己的救援生涯。
结果,有一天她听新闻说有一个男子在寻找她。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尽管在华盛顿山上,贝尔斯对他介绍过自己,但是那种状态下他没能记住。
这位男子,就是“约翰”,他对媒体讲出了贝尔斯拯救自己的英勇无畏的故事。
媒体被贝尔斯的行为打动了,然后根据贝尔斯胸前救援队的logo,很快就确认了她的身份。
进而,帕姆·贝尔斯成为了英雄,被传颂一时。
这还没完。
具体到帕姆·贝尔斯,她正式的职业其实是一名护士,当救援队队员,只是业余付出。
而贝尔斯之所以愿意成为一名登山救援队的队员,在于她的一次疏忽,导致自己的一对子女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失去孩子的痛苦,使得她必须要去做点事情,来填满业余大量的时间,填满自己的空荡荡的内心。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于是她成为了一名登山救援队队员。
当心爱的人亡去,“约翰”选择的是放弃,贝尔斯选择的是充盈。
所以,帕姆·贝尔斯在救人的同时,其实也在自救。她要走出自己,用自己的能量在拯救他人的同时进行自我重塑,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不断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极佳的故事,天然的好剧本。可是......
《无限风暴》采用的视角,以帕姆·贝尔斯为主,这倒是更有利于挖掘她伤痕累累的内心。在呈现她坚强勇敢的一面的同时,方便展示她丰富的内心与性格。
可是,《无限风暴》过于写实的风格,过于老实的镜头,过于老实的剪辑,明显没有展现出故事应有的张力,也没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实在是太可惜了。
原型故事本身足够惊心动魄,只要剪辑得当,就能够拥有极佳的观影体验,但影片没有做好。按说,影片也像《24小时》那样,时不时就显示一下当前的时间点,可是显示归显示,应有的紧张感却没能创造出来。
最可借鉴的是泰国影片《天才枪手》,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考试替考的故事,拍摄的像极了一个007式的特工大片。
如果《无限风暴》的剪辑能够有《天才枪手》1/3那样,也定能够成为一部绝佳的灾难片。
可惜,《无限风暴》的故事节奏太过于温吞水,看起来不紧不慢,不够扣人心弦,辜负了这样一个好故事。
倒是娜奥米·沃茨的演技,非常不错。比最近她的另一部新片《莱克伍德》强太多了。
《莱克伍德》的节奏就还蛮不错的,明明是一个单纯的跑步的场景,却拍摄的扣人心弦,非常抓人,让人特别好奇背后的枪击案究竟怎么样了。
如果《莱克伍德》与《无限风暴》能够结合一下就好了,将各自的节奏与演技调换一下,将优点集中到一部影片里去,估计都可以成就一部小型的经典,可惜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