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寄生虫》探讨的是从下往上的阶级对抗,《别无选择》描述的则是自上到下的时代恐慌。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传统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变得风雨飘摇。暗杀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渴望和对他人的善意,却成为了这场“大逃杀”里的牺牲品。室内三人搏杀的镜头太精彩,仿佛重现了JSA最后小屋枪战的爽感,同时又加入了误会的文戏和超大音量的音乐,令人联想到《坠落的审判》,幽默荒诞、扣人心悬。当柳万洙成为了那一个“天选之子”的时候,他发疯一般地庆祝吼叫,但一切声音都被诺大的空间吞噬。令人想起《薄荷糖》中Yongho面对着袭来的火车满眼的疲惫和决绝的怒号。人们当真是否“无可奈何”、“别无选择”?当我们又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的时候,有时转舵可能才是出路。温馨中带着幽默,表面之下皆是黑色。
“无可奈何”的时代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Banality of Evil 恶之平庸
Banality of Evil (恶之平庸/平凡的邪恶), 指的是那种不同于极端的、狂暴的、外显的radical evil (激进的邪恶), 它是那种不走极端的、看起来似乎平静到近乎冷漠的残酷。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平静之下 ...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观影笔记
可以当作冷战时期的政治隐喻片(共产主义/麦卡锡主义),也可以当成科幻恐怖片(尤其最后有《釜山行》的感觉)其他解读思路/角度:1. Double-Uncanny-Identity Issue-Social Context (fear ...
《完美的日子》最打动我的就是电影的核心美学概念“木漏れ日”,它指的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的瞬间。我相信许多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闲适的瞬间,或用文字、或用相机,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就像是平山先生所做的那样。感谢维姆·文德斯,用一部电 ...
细节价值满满,叙事略显无力
非常不错的剧本,众多明星演绎在线,只是叙事节奏有时稍显突兀。故事关注的是大城市闯荡“失败“的返乡青年,电影没有完美的结局,或者说,甚至没有结局。一切似乎显得非常无力和乏味,但这其实就是生活的本质。前期小品一般的叙事节奏令人捧腹;中期 ...
香港电影「前途无量」
卓亦谦导是个非常谦逊的人,年轻的他有著深沉的想法。我在ig上看了许多他和他的演员、团队的帖子,每一份宣传无不是將所有人的名字列出致谢,每一位的感悟分享无不是非常真切地爱著这部电影。电影上映后,首週的票房非常重要,这决定了电影的排片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