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较长,涉及到了「死刑的探讨」「面具」等,很可能是过度解读,欢迎你来跟我争辩。

【本文较长欢迎收看】【写在最前面】

Mia Goth这好几把惊悚片一下子真的晋升成为惊悚女王了,但《无边泳池》里的情色镜头在我个人眼里完全比不上《Pearl》或者是《X》。

刻意拼凑的恋母情结和情色暴力化虽然让这部电影在对于“畸形的异化的富人”的形象上更丰满了,但是就是充满了男性屌味儿,虽然女性在其中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依然把情色用的大可不必。

...

如果说这两年的惊悚片热潮之后我期待看到什么,那估计是不含情色内容的惊悚片。

我能理解各位惊悚片导演在恐怖之中使用情色,非要扯心理学的话你说性本能和死本能都无所谓,但问题是用来用去都是“畸形的爱”“过度的控制欲”“暴力”就难免有一些老套生搬硬凑。

好了,我个人夹带私货就写到这里,下面开始说本片的一丝丝我的想法。本评论不会和各位概述剧情内容,如果需要的话请想方设法找资源观看。

【一些好概念】

1.死刑和法律刑罚

电影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有漏洞的设定就是在这个国度内,外来的旅游者(白人?外国人?)犯了法之后可以按照当地法律创造一个自己的替身,让替身代替自己接受死刑和死亡。

电影里当地警方是这么陈述这个概念的--“让你感到自己有罪”,也就是说观看“自己”的死亡是类似认罪并且改造的过程。

这其中就牵扯到了死刑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在当下的文明世界当中,许多国家在尝试使用无期徒刑的关押来代替死刑执行(本人不在美利坚但是确实21世纪以来美利坚许多州在用其他量刑标准替代死刑),我个人认为的原因是:生命是一种不能够选择的权利/义务,我们没有选择是否出生,因此如果由其他的生命体决定我们是否应该失去这段生命自然是不可靠的;社会是人群居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面对危害到社会其他平级生命体(危害他人的生命这类行为,这里不包括所谓的“危害社会稳定”因为社会稳定本来就是一种主观状态)的罪行时,政府(社会的管理机构)有权力关押/逮捕犯罪者,但是没有权力剥夺其生命,执行死刑。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也应该做到的是尊重所有生命存在的权利,但同时也可以有保护平级生命的权利,用关押来替代死刑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而在影片当中的国度里,死刑依然存在,但是死刑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却可以利用某种超前的技术,转化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认罪改造」,既保留了罪犯的生命权利,又尽了死刑设立之初应当有的惩罚功能。

(片中James这群人第二次被抓进去观看自己的克隆人死亡的时候的这段假象镜头做的非常好看)

...
James第二次观看自己的“克隆人”死亡

在这一段里,这群人中的某一位科学家提到了他们也尝试复刻这个国家中的这种克隆技术。我们都知道近几年克隆人技术也在默默发展,未来某一天,我们会不会也有这样一种技术使用在刑罚处理领域呢?由此我在思考本片中所陈述的这种死刑方式的时候,产生了很久的思考:

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更优的选项--死刑作为一种惩戒教育的手段而非剥夺生命?法律的刑罚是否是为了教化?

我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在这个国度中看到了「资本和政治(外交处理)」,这种现在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的法律的蛀虫。

以Mia Goth饰演的Gabi这一群疯子白人称这个国家是“野蛮的”“未开化”,而他们则来自于“文明国度”,我们也得知,在文明国度当中他们需要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行带来的法律后果,而在这片土地上则可以通过畸形的方式生存下来。这种畸形的方式归根结底来源于政治手段和金钱,这个国家为了获得旅游经济收入、维护政治诞生了这种「替身死亡」的方式,并且只适用于外国人、还需要花费一笔费用。

从死刑存在、处刑者是受害者家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死刑看,这个国度是非文明的;
从「替身死亡」将死刑作为惩戒教育的手段的角度上来说,它又是思维发达的;
而从金钱、资本、政治对法律的介入当中,我们有看到这个国度同时还是夹在政治中间的。

所以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的设定就充满了辩证。从这里出发,我们还能想很多。

2.面具抹杀了主体

近几年的惊悚片逐渐要变成视觉艺术的试验田了,不管是电影特效、化妆还是软硬美术都做的让人尖叫,在《无边泳池》里面就是Mia Goth这张剧照带着的面具了。

...
面具遮盖的是犯罪者主体

我们的面部特征印证着我们的主体性,我们看到世界的基础是我们作为主体的存在。正是如此镜子、水中的倒影、自画像、画像、他人对我们形象的描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到自己主体性的方式。面部特征作为最重要的主体性,往往也是最被我们所认知的。

我们都知道在漫画里,抢银行的抢劫犯总是以丝袜蒙住面部特征。你也可以将这个理解成一种面具的存在。面具的存在让犯罪者更加肆无忌惮,失去了社会意义上的个人特征/主体性,我们也就能逃脱附带的惩罚和社会责任。

面具抹杀了犯下罪行的过程中的角色,这一点也和这个国度的死刑相呼应了。在犯罪过程中,接受惩罚的人不是真正犯下罪行的人,因此主体性在犯罪过程中是一个模糊了的关键词。

片中的面具存在于一行人犯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一行人借用面具来掩盖自己的面部特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借用面具来蒙骗自己,告诉自己“犯下罪行的不是我本人”,而最后接受惩罚的也不是真正犯罪的他们。

所以这个面具的巧思就是一种深刻的内核,关于主体性。

让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是,面具的存在,和替身死亡一样,都是让男主角James最后失去自我消失在无边泳池当中的一个要素。

面具的话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当然,如果导演本人没有这个意思那就是我过度解读了,很有可能只不过面具是美术组做出来的某种B级片特效美术,如果是这样那也是擦枪走火干的漂亮。

3.社会身份的脱节和规则重构

我们不难发现惊悚片都喜欢干一件事情,就是把主角们扔到一个完全无法找到他们应当出现的社会身份的空间里面,不管是「出现了鬼的房子」还是「异国他乡」还是「畸形的家庭环境」(我这里想说Pearl但是发现Pearl的社会身份其实挺明确的,一个漏洞)

然后近几年,我们就能看到基本写的都是有钱人是如何带着他们在「真实世界」的社会身份所积累的资本,来到「异托邦」散发自己的恶劣人性或者是被追捕。

自然是导演在暗示当下社会资本对于人性劣根性的放大,人类是如何在当下社会中被异化,快感阈值是如何被无限推演成为暴力和极端等等。

所以要说这个的话我感觉本片不是说的最好的,也不会是说得最差的。所以不做长篇大论。

【最后】

笔者给《无边泳池》打三星,原因是我还是在本片里看到一大堆欧美恐怖片的“杀人狂欢”和“人性之恶”这类经典题材,感兴趣恐怖片研究的朋友们或许会知道东西方恐怖片的表达差异和内容区别,因此这部电影无功无过,在设定上挺正常的。

再说回来,电影的许多视觉镜头确实做出了绚烂的色彩效果。

嗯,真的就是仅此而已,你最多就是看了一段绚烂一点的orgy或者是sex scenes,然后呢。

如果比绚烂和嗑药感的镜头,这部电影跟加斯帕诺比还是差得多了多。而且许多绚烂的镜头太没有意义,感觉真的就是为了做爱而做爱啊?

高潮 (2018)6.52018 / 法国 / 剧情 惊悚 情色 歌舞 / 加斯帕·诺 / 索菲亚·波多拉 Romain Guillermic

但是整体设定、美术都比较吸引人,还有亲爱的Mia Goth的演技,每一部电影都会让我震惊一次,怎么会有功这么好的演员,请多一些这种疯一点的、张力强的、不在乎一切的演员,看得我爽飞了。

欢迎跟我争辩!!!!btw我也有公众号,我是不是应该跟每个写影评的一样告诉大家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