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二元對立的服務者和剝削者之外的“顧客”。
安雅扮演的角色最終以一種置身于“剝削者”和“服務者”之外的形象逃出生天,有心的朋友可能能在芝士漢堡這個“本就不屬于高檔餐廳的食物”上找到一些影子。
但是在角色上,我覺得安雅扮演的margot(其實是假名)從最初就身份不明、不屬于這一群人,就已經是一種預示。
ps妓女的這種身份設置的很巧妙啊,可能我本人就是很喜歡妓女身份體現出來的層次感,但是她和chef對話當中的那種區别,我很喜歡。
尤其是那段“你喜歡你所提供的服務嗎?”,可能是我本身作為服務行業打工所以會很思考這件事情。
2規則和秩序所營造出來的“stagecraft”舞台情景式的恐怖。
整個廚房所圍繞的這種chef所制定的規則推進了整個驚悚氛圍。或許人本身就是反感過嚴肅的規矩,也或者是歸置好的事情在人的計劃之中産生的戲劇效果有一種生活化的恐怖谷。從劇作角度講,我們也都希望看到熒幕作品以一種不按邏輯和常規的方向發展,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對于“陌生化”的追求。
(同時這一點我覺得有心者應該可以思考到權力和空間,例如在後廚這一個空間當中chef所占有的權力,電影當中提到了chef性侵的事情以及chef對尊重的要求,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22年我個人很喜歡的電視劇《熊家餐館》,裡面
也是這類型以寄生蟲、悲情三角這類為首的電影都有的共性,權力結構在空間當中的部分呈現,感覺這一類型電影都會找到階級的内核,但是我個人比較希望能夠從空間、權力,說不定是福柯的角度來思考思考)
3近幾年比較熱門的驚悚片都能看到類似邪教感覺的影子。
結局往往都是祭祀式的集體謀殺,不知道如何評價,個人覺得這一部電影的重頭戲不在這上面,正是因為這個所以出現了巨大漏洞:影片結局所有人呈現一種絕望的不反抗。我個人認為不合理,太倉促了,但不影響。
硬要說的話可能就是人們對于集體價值觀的恐懼,接着思考還能說到社會價值取向所營造出來的反烏托邦系列電影(不是科幻的那一部分)。
4高級餐廳設定下提煉出化繁為簡的關系。
這個主題我暫時沒想好如何解釋,寫上來湊字數。
最後說一些别的,短評裡面有很多稱之為cult片,我堅決反對,頂多算是驚悚片。
可能是我對cult片定義太過鑽研,本片和cult片幾乎沒有一點關系,從發行角度走的是流媒體也走了部分海外放映,從觀衆角度沒有粉絲和熱度,從攝影角度超高清各種美術超大手筆,從内容看甚至還沒有網飛電視劇血腥暴力不過劇本編寫确實有一些局促。
虐殺片永遠邁不過的關卡就是如何解釋虐殺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創作在結構上需要完成某種因果和矛盾回溯,但是我看的所有虐殺片和驚悚片無一例外都會在這一環節出漏洞。希望未來能夠看到重視過程、内核,同時不放過劇本性的作品吧。
在驚悚片裡面找内核然後過度解讀挺開心的,不至于短評說的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