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Saturday Fiction - 礼拜六小说》
初看兰心,是在今年的暑假。在没有了老电影的颗粒感,这一回娄烨将目光聚焦于荧幕之上的黑白光影。剧烈摇晃的镜头,忽明忽暗的灯光,烟雾缭绕中飘忽着暧昧不定的气息。沉浸式的美学体验下,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这部翘首以盼的作品。
影片聚焦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上海畸形而繁荣的孤岛时期。灰色,代表着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混沌状态。他们身不由己,他们游走于灰色地带。
雨夜,上海,孤岛,动荡,人心。
“虚幻也是一种现实”,娄烨如是说道。
2021年10月17日,也就是今天。距我上一次在电影院里静默于娄烨的电影宇宙,却已经过去了整整927天。
【Part2】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404,选择在这个日期上映,其表达的含义不言而喻。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娄烨的电影。
摇晃的镜头,暴力与性,历史虚构下的错位,现实的无力感,阴郁的影像风格,对世界的灰色认知...而这些,在《风雨云》中,组成了我对娄烨宇宙的最初印象。
诚如电影所述,“电影会帮助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
【Part3】
仅仅数月过后,也就是2019年7月23日,我得知了《兰心大剧院》定档的消息。
惊喜之余,我开始了等待。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12月8日,《兰心大剧院》因“技术原因”无法放映,难逃撤档的噩运。
...
在接下的日子里,我断断续续地看了娄烨其他几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比如《苏州河》,比如《推拿》,比如《浮城谜事》。
同为第六代导演,不同于贾樟柯掷地有声的乡土情节,娄烨魔幻都市之下关乎记忆与遗忘的游离乃至困苦,手持摄影的晃动与虚焦,给还在就读高中的我极大震撼。
于是今年的4月4日,我在QQ空间又发了一篇关于他的说说。
这篇说说,饱含了我对《兰心大剧院》择日复出的期待。
【Part4】
时间来到今年的八月份暑假。
这个夏天,是我第三次驻足并光临魔都。除了魔都专属的阿巴斯影展,舞台剧《繁花》,我亦参观了黄埔江畔的上海和平饭店,
也就是《兰心大剧院》里面的华懋饭店。
两张照片均摄于上海和平饭店内。
【Part5】
终于,在今年9月初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之际,这部曾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兰心大剧院》,以及入围过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炉香》,双双登录国内的十月份院线。
大学开学后,也就是2021年的9月10日。这一天,我迎来了《兰心大剧院》再度定档的消息。
10月15号,是《兰心大剧院》在国内首映的第一天。恰好,这天也是尼采的生日。
犹记得影片的结尾有尼采的这么一段话:
“Ultimately, it'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
常见翻译大致为:“归根结底,我们爱的是欲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在《兰心大剧院》中它被译作:“期待爱的回报,不是爱的要求,而是一种虚荣。”
终于,我等到了这一天。
【Part6】
最后我想说说,《兰心大剧院》到底想表达什么。
予我而言,是个体的精神意志该如何对抗那个剧烈而动荡的外在世界。
逼仄与毁灭,历史与虚构。这是娄烨在本片视觉影像下,所寄望传递的最为珍贵的内核,同时也是娄烨宇宙始终渴望表达的内容:依赖荒诞,去传递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