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選取(eg.葉倩文)、懷舊的符号(eg.三峽大壩)、曾經最讓人意難平的結尾。
我想從這三個維度展開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部讓我期待已久的電影,在看完之後卻令人無比失望的原因。
賈樟柯的《風流一代》是一部極具野心卻令人失望的作品。它試圖通過20多年間積累的影像素材,串聯起導演自己過往電影中的經典符号與畫面,以懷舊的視角回溯時代變遷。
懷舊本身并非問題,但在《風流一代》中,懷舊的符号被機械地拼接在一起,看似在試圖重現一個時代,卻僅僅停留在圖像的堆砌上,無法提供真正的曆史深度與現實思考。這種對自我作品的過度重複,削弱了影像的沖擊力,也讓觀衆感到疲憊。
①音樂的錯位:從時代感到割裂感
賈樟柯一向擅長通過音樂增強電影的時代感。過往作品中,〔葉倩文〕的歌曲被巧妙地嵌入叙事中,與畫面相得益彰。然而,在《風流一代》中,音樂的運用卻顯得雜亂無章。最具代表性的是開場不久的情節:電影展現了山西小城的場景,卻配上了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這一選擇在時間、空間與主題表達上完全脫節,讓人質疑導演是否隻是“随手挑選”了一首流行曲目,而非深入考慮音樂與畫面的關系。
音樂的錯位不僅是對時代感的忽視,更是導演對整體叙事的輕慢。賈樟柯曾強調懷舊源于對過去活力的懷念,但這種懷念在音樂的随意拼貼中被消解了,留下的隻是觀衆的困惑與割裂感。
②懷舊的背後?
影片以“影像博物館”的形式試圖展示一種跨越時代的野心,但最終卻淪為導演自我興趣的展示場。那些關于廢墟、電子設備、年代記憶的符号,隻是被随意拼貼的碎片,毫無系統性可言。
懷舊不應該隻是對物件和場景的感歎,它更需要承載一種思考與提問。賈樟柯試圖用時代符号傳遞情感與思想,但影片并未能回答懷舊與串聯起時代變遷的真正意義,更無法觀衆從中找到共鳴。
③如何解讀結尾的生命力:徒勞的希望
影片的結尾嘗試傳遞一種生命力——巧巧冒着風雪向前奔跑,這一幕被賦予了象征性的意義——堅韌與不息的生命力。
可惜的是,但它所承載的情感過于單薄,與前文疲軟的叙事脫節。身為觀衆,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曆程,而是導演用符号堆砌出的“僞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