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豆瓣上浏览影评时,看到这部电影“狩猎”时,以为会是视觉冲击力强的影片,结果却恰恰相反。影片的命名让我困惑。在我看来,狩猎意味着一个明确的主体在特定环境中进行捕获行为。比如,一个诈骗犯,整理好着装今晚去酒吧“狩猎”,无论狩没狩到,他这个寻找的过程都是狩猎。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找不到明确的主体或环境。如果电影的主题是主角被狩猎,那么获取的过程在哪里?我认为,区分狩猎和其他行为的核心在于“寻找”,而电影中缺乏这一元素。主角并没有被特定的猎人所寻找到,而是遭遇了意外。
影片结尾的枪声让我感到震惊。主角在明知有人对他开了枪时,非但没有逃跑,反而若有所思地站了起来,这让我联想到两种可能: 第一,他感到绝望,他无法逃脱,他本就处于一个无法逃脱的环境——人类社会。 第二,他的内心极其复杂,既有恐惧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接受。正如电影中所揭示的:“我们都喜欢耸动的新闻,而不关注真相。”人性使然,构成社会的人们也是如此。枪声响起时,我终于明白“狩猎”的含义:人们以猎人的姿态生活在社会中,而他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则成为了猎物。比起尊重事实,人们更希望对方是个对自己无害的坏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正义感,以获得某种满足。
例如,“地铁偷拍女大学生事件”中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正义感,去伤害那位大叔。在这样的环境中,谁敢站出来面对公众的指责?电影中,主角的朋友知道真相却不敢让真相大白,因为这会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下一个批判的对象。即使是在偷拍事件中的女孩,即使知道自己可能冤枉了别人,也不敢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们潜意识里都带着狩猎的本能。几天前,我看到《素媛》案的罪犯刑满释放,民众暴力围攻,警察也被攻击。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边,而我对事件的了解仅限于观看《素媛》这部电影,我会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罪犯进行攻击?当我看到一个犯下如此逆天罪行的人竟然获得自由,我可能会选择跟随大众的声音,默认大家的说法就是真理。因为已经有了关押多年的事实所以默认韩国的警察一定就不会冤枉人,人们往往不假思索的认为比自己聪明的人说的话做的事就是对的,”那么多人里,肯定有比我聪明的人吧,他们都这么说,那一定就是真相了。“的盲目从众,而不去探求事件的真相。
有一次,我为了劝导父亲不要自己在家学着短视频配中药,情急之下造谣说一个从小到大的朋友因其母亲自配中药而中毒身亡。最后,我父亲不再自己配药。后来我告诉另一个朋友这件事,他笑我太不择手段。但在一次聚会上,他竟然无意中说:“他不是死了吗?”听到这话时,我感到毛骨悚然,造谣的后果太可怕。
“那些孩子们的口供一致,他们被侵害的过程,甚至是你家壁纸的颜色和地下室构造几乎一模一样,结果警察去你家时傻眼了。你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家没有地下室。”
为什么聪明人会随波逐流?或许,人类能够生存至今,是因为活下来的都是一批极具生存智慧的人。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即使是愚昧的群体认定的”坏人“,也依然会跟着潮流以任何形式去攻击他们,不会去帮助那些被认为是“坏人”的人。因此,探寻真相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风险,而跟随潮流则显得轻松许多,更何况能获得正义感的满足。
对了,你想想,尤其在那个特殊年代,谁敢逆着舆论风向来?而我们都是那批人的后代。
Lukas啊,为什么你还想解释?为什么还抱有善念去期盼人们会尊重事实?当洪水已然汹涌澎湃,你就应该随大流,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至少这样,不会在家和儿子说话说着说着突然被石头砸,自己的狗也不会死。
最后,我想说,真的,就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吧。人只活一次,在你发现洪水的流速已经大到无法控制时,不要逆流而上。影片最后,主角也终于明白,当自己成为众人正义感的取之地,那就就无法逃避,于是他缓缓站起,面对人性的又一次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