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电影,我想,下笔之初就应该开宗明义:我的视角是作为旅居美国的中国人出发的。所以不可避免,我的感受和体会,跟美籍华人观众和大陆观众这两大主流群体,肯定有偏差。

跟前者相比,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我并没有”被看见“的需要,更不需要美国主流影视剧从这个角度满足我的精神需求。

众所周知,作为所谓的”模范少数民族“的亚裔群体,长期以来在美国的主流文化里,都是最被刻板印象压制的。与黑人群体典型的、长期以来的被歧视和反歧视抗争血泪史不同的是,对亚裔的刻板印象表面上包含着相当“正面”的意象,可这反而消解和软化了抗争的意愿。不过最终,跟一切刻板印象一样,这只会阻碍人和人之间的真正的理解。亚裔男性,并不是面目模糊的工具人、打工人;亚裔女性,也并不是神秘温婉的异域温柔乡。

终于,从这个时代开始,北美一系列以亚裔为主的影视作品开始挑战这种一既有刻板印象,从《摘金奇缘》开始,到《尚气》,《青春变形记》再到这部《瞬息全宇宙》,它们在某个维度上成功的关键,都是开始让亚裔人成为具体的人,有具体的挣扎和快乐,而不再是白人为主角故事里的异域元素符号和陪衬。从这个角度说,我完全可以理解ABC们会为此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这些优点是无效的。我的自我认知是:住在美国的中国人。美国主流社会是不是真正认识我,有没有真正看到我,我的态度真的是:I don't give a fxck。表面上的、千人一面的尊重和友好,对我的日常生活就已经足够了。你们不了解我?我还不想了解你们呢!我压根就没想跟你们尿到一个壶里去!别耽误我看春晚小品和《乡村爱情》就行。

去掉了这层“被看见”的滤镜后,这些电影的故事和表达,显然是不足够好的。即便撕去了“模范少数民族”的标签,它们却全都在继续纠结于“家庭关系”,可这又是另一个非常典型的亚裔刻板印象了,非常的陈词滥调。主创者们要么没看到这一点,要么是不舍得丢弃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俺们亚裔伐木也累,也能赚眼泪赚票钱不是吗?

就本片而言,作为根本矛盾的母女矛盾,其实归根结底几乎就不构成矛盾。杨紫琼不是个虎妈,也相对足够开明,根本不值得女儿的怨念做出“穿越无数平行宇宙追杀你”这种剧情设定。反而,杨紫琼作为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的遐想,还略微有趣一些。如果把这个作为唯一的主题,会更紧凑(这电影完全不需要两个多小时),更让我感同身受(同为第一代移民)。

最后,努力的说出“看我吧!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反而依然是把自己当做客体、当做被凝视对象的心态。我心里更理想的亚裔表达电影是:《网络迷踪》(或许《寻龙传说》也算半个?)。这里面的亚裔,可以完全去除异域文化符号,他们就是在过自己的生活,不小心成了故事的主角,甚至故事的主角换成其他族裔也毫不违和。这就是我心中最理想的亚裔人群的生活:他们跟所有人都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碰巧都生活在此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