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杯猫
公众号|源桌
https://mp.weixin.qq.com/s/PdGEnt_4m8HaWFFkTRmRLQ
之所以提到希区柯克,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文本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希区柯克的代表作之一《蝴蝶梦》。影片的美学来源也正是《蝴蝶梦》这类被称为“哥特式情节剧”的电影。但较为遗憾的是,相比于希区柯克对于悬疑性的塑造和把控,陈正道的这部作品就显得十分差强人意。尤其电影的前半部分,无处不在地透露着一种刻意性:刻意营造出来的悬疑氛围,刻意制造的包袱,刻意制造的人物动机。仿佛创作者透过影像不断地宣扬着自己要拍摄一部悬疑电影。
当然,电影不是复制现实的机器,这里的刻意性指的是该片的很多地方是经不起推敲的,是生硬且突兀的,以至于影片无法达到一种自洽。这也导致了导演强调的“心理悬疑”陷入了困境——无论这样悖论般的困境是否来自于审查的压力,对于目前院线的成片而言,《秘密访客》的质量明显是低于我的心理预期的。尤其在导演陈正道前作表现还不错,并且卡司阵容强大的前提之下,《秘密访客》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 PARTI
影片呈现的元素可以用“庞博”来形容,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当下热议的社会弊病,和精英家庭可能出现的崩坏局面:同性恋、形婚、代孕、校园霸凌、阶级矛盾、父权压迫,甚至里面姐弟之间的微妙关系还会让人联想到张子枫最新的作品《我的姐姐》......影片将这些元素堆积在一起,给观者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错觉:影片的信息量好大,人物好复杂,所以这是一部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看到这些元素的时候必须向影像发问:然后呢?
堆积这么多的信息,然后呢?说明了什么呢?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所以当我们进一步思考时会发现,在这些密集的信息符号背后是空洞的内涵。这些元素没有为电影的叙事起到某种推动性作用,更没有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一些更立体的视角,重要的是,这些元素的存在与影片的核心表达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这些元素的存在仅仅是作者在构建影片一种不由分说的阴冷、压抑、诡谲的基调。导演将所有“恶”的原罪整合起来,仿佛端上来一盘残肢和尸块,通过它们本身自带的“恶的属性”,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悬疑氛围。这样的方式显然是拿来主义的,是没有深度思考的。简练地来说,这些事件仅仅是存在,导演仅仅在展现这些饱含悲剧色彩的人物命运,告诉观众父权压迫,家长制社会的悲惨结果,但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起因是什么?这里面还有什么更复杂更具思辨性的逻辑和因果?所以作为观众而言,既无法与影像产生共情,又不能够充分理解作者所批判的事情。《秘密访客》在主题的呈现上因此无疑是肤浅的,是流于表面而不深入的,是在故弄玄虚的。
李沧东的作品《燃烧》同样也是讲述阶级,同样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样也赋予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同样也让人感觉”他好像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我没有证据我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李沧东却通过各种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通过隐喻和象征,通过人物的关系和行为等等进行了深度的刻画,构成了一种虽然抽象但却十分立体的诗意化表达,将其对于阶级性的看法完整而清晰的表达了出来。同时,《燃烧》也并没有放弃对于人物的塑造,从性这件事上,李沧东就很巧妙精准的对于不同阶级的人物进行了清晰的侧写,通过展现他们的爱与欲望,既表达了人物的复杂内心,也让影片核心的主题更加完整。
因此基于这样的价值评判体系,《秘密访客》辩护自己的说辞显然是不成立的,是和这部作品本身的逻辑一样非常薄弱且经不起推敲的。
--- P A R T 2
塑造人物当然不是一部作品的首要任务,其实对于希区柯克而言,《蝴蝶梦》显然是舍弃了人物的立体化塑造,而更注重叙事结构的精巧。
但是《秘密访客》的叙事结构,比起它的主题而言才是真正的败笔。之所以那么多的观众会看睡着,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里。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秘密访客》给自己的定位仍然属于商业电影,这一点从它强大的卡司阵容上就能够得知。它并没有如大卫林奇的电影一样,想要尝试某种先锋的、诡谲花哨的叙事结构。从它前半部分的刻意性上就看得出来导演还是非常重视影像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陈正道是非常希望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思考的。但是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处于一种极度神秘主义,怪异诡谲的氛围当中,而这一段的时长已经远远超出了观众能够产生兴趣的时间。像一场马拉松一样,接连不断的疑问被抛出,可是观众迟迟得不到答案或者任何线索,电影的节奏却没有因此而放缓,反而一直在制造诡谲的氛围,不断抛出新的能产生悬疑性的线索和元素,故事的信息和发展进入了滞留,观众必然会因此而引起观影的疲劳。影像与观众由此产生了脱节。
在最普通的商业电影中,想要揭开一个悬念,就会设置一个人来作为解密的出口。这个人会代表观众的视点,探寻,摸索,解开影片的真相。这样的形式虽然俗套庸常,但对于观众的把控却是十分奏效的。而这样的叙事结构也让电影呈现了一种真实感,故事始终处于它自己的节奏和环境当中。
《秘密访客》却选择了一个我们普遍认为最稚嫩,最无可奈何的艺术表现方式,来揭晓故事的真相——口述和回忆。这样直接的表述,让我们丧失了一种期待感和代入感,使电影呈现了一种廉价的质感,仿佛我们玩剧本杀最后,上帝在毫无感情得给我们复盘一样,显得十分生硬,疏离,而无法共情,从而破坏和脱离了电影原本的氛围。你可以悬而未决,可以始终处于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选择如何解开真相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那段口述与回忆,充满了冰冷和随意,没有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观影快感——对于一部商业片而言,它没有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失败的。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揭秘方式,与影片前半部分完全脱节,显得十分笨拙。
--- P A R T3
不过,《秘密访客》还并非一无是处。
电影在画面的造型性上十分考究,创作者在空间的呈现和利用方面,对于影片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这张剧照(图1),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对这个楼梯并不陌生,影片内多次出现了这个旋转的楼梯,给观者制造了一种迷幻、轮回、时间性的观感。在其他的画面当中,这个楼梯更是创造了一种类似于静态摄影的美学观感,隐喻着这个家庭的诡谲氛围和无法逃离的父权宿命。同时,楼梯连接着地上和地下。地上住着的是资产阶级的幸福富人,地下则住着无产阶级的被欺凌的司机。地上是虚假伪装出来的平和美满,地下是掩藏着的不可言说的真相。这让影片指向了一种阶级的隐喻,也是很多观众联想到《寄生虫》的原因之一——在空间隐喻方面,《秘密访客》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和《寄生虫》十分相似。
而这张剧照,正是模拟了地下的视角,或者说是被压迫者的视角。郭富城饰演的角色,象征的就是父权压迫者的权威形象,是父权继承者的形象。摄影机微微向上仰拍,造成了一种观众的被压迫感,所隐喻的正是父权对于边缘群体的控制和剥削。
另外影片的打光也是可圈可点。(图2)
红色预示危险,蓝色塑造压抑和怪诞,这一对彩光的运用十分有学院派的气质,既塑造了影片的氛围,也表达了人物的虚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