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看《偷自行车的人》,带着一种拉片的想法去看的,发现其中的镜头技巧数不胜数,运用得恰如其分,以至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
它主要讲了男主角里奇为了保住工作赎回了自行车,但在第一天工作的时候就被偷走了,随后与孩子一起找车,终无所获,最后在孩子面前偷车被抓的经过。影片开始是一段招工戏,里奇单独坐在边上。里奇获得了一份贴海报的工作,但是需要一辆自行车。于是妻子把自己的嫁妆当了钱赎回了自行车。自行车意味着有工作,有工作意味着家庭与生活,因此,自行车承载着里奇一家人的未来,意义重大。这里导演设置了一场见神婆的戏码,一方面镜头的移动让观众为自行车捏了一把汗,一方面给神婆后边的出场摆了铺垫。导演还设置了夫妻两人的甜蜜互动,以及给了两个孩子的一些镜头。第二天,里奇带着孩子出门,导演再次用镜头跟我们开了个玩笑,让我们以为是送孩子去上学,没想到是打童工。里奇自己则工作去了。镜头多次提醒有盗贼团队。黑市找自行车一段镜头抖动,失焦,快速平移,加上画面当中密密麻麻的自行车,眩晕的画面效果极佳。教堂一段诙谐幽默。后边在溺水一段,导演也运用镜头令我们和父亲一块担心起来,画面的共情力是很强的。接下来一段餐馆戏则是直接将贫富差距摆在观众面前,是片中很残忍的一段。画面在孩子和另一桌的富家子弟之间切换。再者是结尾处表现男主踟蹰不定的来回移动,构图引导到自行车上。以及小孩看见父亲被抓的过程,镜头推进小孩子,从左到右,表现力极强。最后男主消失在人群中。
本片拍摄于二战之后。意大利经济大萧条。童工,失业,满墙的被套,满路的扫地工,教堂里全是流浪汉。影片虽然着重描写里奇的悲惨经历,描写了偷盗团队的无赖,老头子的私心,但也同时展现了人们淳朴的一面,男主有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孩子,帮他一起找车的朋友,一群人救溺水的孩子,教堂免费剃胡子和提供吃的,最后车主也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谅了男主。男主的经历一方面是小偷直接导致的,但后来我们发现小偷家也破烂不堪勉强度日,似乎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糟糕的社会状况。影片中多次表示男主的经历不是个例而是一群人(或一代人)的共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