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學校的百書百影的作業)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最早的時候是初中看的,後來高中老師與我提起了它,依稀隻記得氣球、煙囪、浴室、遊泳池,決定此後有機會要再看一遍。我并沒有仔細地拉過片,因此隻得靠着自己的記憶大概說些零散的片面的想法。
我十分喜歡這部影片,不僅是由于它情節細膩,更是因為它所運用的多樣的鏡頭語言。我将分别來闡述。
影片的劇情是圍繞着馬小軍、他的朋友、米蘭、以及他所處的70年代中國環境所展開的。影片一開始用十分戲谑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馬小軍一行人身上帶着的孩子氣,他們身上所帶的年輕的活力。但不止如此,姜文在場景布置當中設置了十分濃郁的政治氣息,例如老師講課的主題牽涉中俄關系,背景英語讀書聲中帶有的軍人、教師詞樣,街邊牆上随處可見的海報、橫幅,馬小軍在家的一段将影片的兩個方面點了出來:一個是馬小軍在此政治環境下所受到的思想上的影響,他擁有一種内在的軍人般的臆想,于是他後邊費勁地想要展示自己所期望的勇敢的軍人形象,他拿出勳章有模有樣地走正步,拿出匕首揮弄,開鎖為了體驗間諜的快感,用放大鏡扮演自己是偵察兵,用闆磚拍已經被束住的孩子,給米蘭畫線路圖等等;另一方面,吹避孕套象征着他青春的欲望的湧現。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馬小軍在追求自己的欲望的同時,費盡心思想要在欲望對象面前體現自己内心所想的男子氣概,但屢屢受挫,最終變成了悲劇。
馬小軍在夥伴中間處于一個十分尴尬的地位,他與劉憶苦相比顯得十分弱小,在地位上顯然後者比前者強大,況且後者還有兄弟在身邊,而馬小軍的弟弟卻也很小。馬小軍似乎是想做些什麼以便讓劉憶苦肯定自己,于是他作出了拍磚頭的行為,沒想到卻隻得讓自己看起來欺負弱小,很窩囊。在鬥毆場景下,馬小軍也處于被動的狀态,看着中間的人因為他的行為兒進行幹涉,意識到中間的人的權力之大。馬小軍在宴會上看起來十分高興,似乎他并不想鬥毆,是因為他害怕嗎?他看起來像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但他内心一直又反抗。他的這種證明自己的欲望一直被限制、被打壓,甚至是在米蘭面前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隻得變成了弟弟。馬小軍在追求自己的性欲望的過程同時也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勇敢形象的過程,他在米蘭面前的吹噓,對米蘭顯露出自己的勇敢無畏的一面,同時又害怕着自己内心的性沖動被米蘭發現,努力維持着自己正人君子或者是純潔的形象,這個過程中他的性欲望也被壓制住了。兩種欲望在影片結尾爆發,表現在馬小軍對米蘭的強制猥亵。
影片中間屢次在告誡觀衆,這其中很有可能是馬小軍的主觀臆想,在影片結尾又再次強調了影片的主觀性,對于馬小軍自己也不能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我将這樣的回憶的篡改解釋成馬小軍對于現實的逃避,馬小軍一直在追求他所要的,但最終都變成在劉憶苦的陰影下了,這體現在他最後時候想起他跟劉憶苦的生日晚餐上的對峙。但這個對峙是真有其事嗎?姜文多次運用鏡子與逆光,強調鏡子中的角色的強烈的自我欺騙行為。馬小軍被抓受欺負之後,在家裡對着鏡子意淫自己與軍官對峙的場面,既然這是假的,那麼那場生日是真的嗎?
姜文善用主角的主觀視角,且對主角的視角焦點有強力的掌握性。對着腳踝、照片、後頸、胸部、臀部的特寫對于體現馬小軍的内心性欲望是很有效的,幾個偷窺鏡頭對于表現馬小軍的緊張刺激的内心體驗也是佳好的。
先寫這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