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电影院出来,等待十几年,犹记得看首部阿凡达时的激动心情。第二部对我来说还不错,但看网上差评较多,感觉和科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首部阿凡达其实在科幻设定上做了很好的选择。一个很妙的设定是悬浮山。和剧情矛盾(矿物质)结合很好,也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引出驯龙与巢居。另一个是母星意识体,给硬核的科学现象加上了一层难以捉摸的神秘感,塑造故事线也更灵活了。

有了这些新鲜的背景板,即便故事老套,观众也能作为一个“奇妙的外星冒险”而饶有兴趣地看下去。相比之下,第二部的不足就比较明显:

1. 海洋生物和地球上太过相似,基本上就是模仿和拼接,没有什么真正的创造。动植物种类设计太少,不够惊艳,甚至不如地球上的真实种群漂亮。大部分物种色调一致,行为也较刻板。

2. 海洋环境和地球上的也很像,包括珊瑚礁、海草的生境,以及渔村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那种“异世界”的惊喜感就大大减少了。

3. 对于高级物种的描绘止于旁白,没有真实展现行为。比如鲸鱼的社会生活、语言和音乐等。海洋部族的差异也止步于很浅层的行为。

4. 花了很多镜头展现天象,但天象并未体现出作用(除了光照变化)。

5. 母星伊娃的作用似乎有越来越直白之嫌,几乎是机械降神,失去了首部中那种不确定的魅力。

其实按照第一部里纳美星的情况,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可以安排进续作里。我想,如果加上一些元素,对观众的吸引力可能会大大改观:

1. 改变海洋生境描绘。纳美星是一颗气态行星的卫星,受到行星、恒星、其它卫星的多重摄动。因此,潮汐出没必然会变得很不规则(潮汐由天体引力造成),而不是地球上这样一天两次。考虑到星球上海洋覆盖很大,这种天文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显著。

首先是海洋生态机制:为了适应多变的潮汐带来的养分和热量,珊瑚礁、海岸树林也未必是地球上这样一动不动的生存方式,整个生境内的生物繁衍、捕猎、集群等行为都随之变化。

海洋部族的文化也会更不同:渔民的劳作很依赖于潮汐,他们的时间概念、沟通方式、甚至睡眠方式,必然大大异于根据日出日落划分生活的森林部落。而不是只有基于潜水经验的“生活哲学”。

2. 加入更离奇的生物。譬如:更大体型的鱼类、更大型的集群、更漂亮的夜光现象(目前剧中展现的限度,在地球上也不算什么)。这也是考虑到星球的地理条件,譬如温度高、海水盐分不同,以及地转偏向力不同造成洋流不同(引起不同的生物迁徙方式),能支撑的生物类型应该会很宽泛。

另外,还应该展现生物的繁殖(求偶)、社会组织(比如鲸鱼是怎么一起学习和表演唱歌的)、捕食等等关键的活动。目前的状态太缺少想象力了,实际也不够讲究。譬如:如果硬骨鱼一次捕食就粗暴地破坏那么多珊瑚礁,那么这片地带很快就没有足够的食物了。而且行为太日常(比如所有鱼都像海豚一样跳出水面),也不够表现动物间的差异性。

3. 把天象和地面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既然纳美人的文化是顺应天时,那么特殊天文现象导致一些并非那么“科学”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譬如日蚀时动物的行为集体异常、海洋环境突变,等等。这样安排故事也会更容易。

另外天文周期也可以融入到海洋部族的社会情况中去,让他们的动机不再纯粹出于单一导火索(譬如复仇),而是受社会发展现状决定,比如环境变化导致部落现在更脆弱、更依赖于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