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后疫情、核污染、俄乌战争、AI元年等宏大话题充斥在公共讨论空间时,《枯叶》这样具有浓重复古情调的爱情小品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劳工三部曲”的延伸,《枯叶》一如既往地遵循了“用极简主义美学的笔法书写北欧大陆里底层人物的悲喜境况”的既定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考里斯马基经年累月地自我重复,似乎放弃了与时俱进。
毕竟在各种时髦的意识形态面前,这套左翼叙事过时得像是前现代的作品,属于狄更斯或米勒的命题。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反复拍摄“同一类”电影的行为,是一次在实践层面上与他所追求的极简主义美学的互文,正如他热爱的小津安二郎和布列松。
正是因为这份与众不同,让《枯叶》在好电影层出不穷的今年显得格外亮眼,被《视与听》、《电影手册》、《时代》等杂志列为2023年的十佳影片。
《枯叶》作为考里斯马基四十年导演经历的又一次“自我剽窃”,它含有的底层叙事、零度表演、极简手法和北欧式幽默都显露出导演从内容到形式又一次的重复。
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它依然广受喜爱?这其中是否存在着某种广泛的情感?
如果不是广播里时不时响起的新闻报道和挂在墙上的日历,《枯叶》一度让人误以为这是来自上个世纪的电影。
复古怀旧的气息流转在影像里的各个角落。
影片中,生活在2022年的人们听收音机、约会看《丧尸未逝》、用点唱机听音乐、靠非智能的手机传递信息……
无处不在的旧机械和老电影的海报与现代景观错位,配上高饱和度的红、黄、蓝浸在浓重阴影中的色彩设计,宛如在数字时代围拢起的一小块虚构之地。
这块虚构之地中,电影放弃了讲述当下的记录功能,转身拥抱逝去的古典情调。
复古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它呼唤着旧时记忆的复现,但内嵌在底层叙事的文本中,又十分恰当地与小人物困窘的物质生活、与时代脱节的处境不谋而合。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在宏大叙事、复杂结构层出不穷的电影市场里,《枯叶》作为一部轻量的爱情小品,本身就是一种复古类型的电影。
这种“复古感”还外延至导演挪用了旧作的叙事结构。
爱情题材加左翼思想是典型的“考里斯马基式”叙事策略,《枯叶》自然遵从这一特点,同时,它也是《火柴厂女工》在三十多年后的重构。
工作-回家-酒吧遇到爱情-约会-产生矛盾。
《火柴厂女工》的情节模式几乎套用在了《枯叶》里,只不过相比《火柴厂女工》的残酷,《枯叶》则要温情很多。
在这里,女人被裁员了,男人也被裁员了,贫困和无聊吞噬着他们的生活,然后他们一见钟情,又因为联系方式丢失、酗酒的恶习而失散,最后在一场车祸后重逢,并肩走入枯叶纷飞的秋天深处。
《火柴厂女工》及其整个“劳工三部曲”具有的悲凉底色和悲愤情绪都溶解在这样一个小而精巧的浪漫故事中。
但这或许也是它略显遗憾之处:
祛除了彻骨的现实主义痛感之后,影片对底层生活的探究和对爱情的描绘好似一具被抽空骨架的生命体,变得瘫软和无力,考里斯马基以往的冷峻和幽默在此变成了充斥着巧合和偶然的俗套爱情片。
尽管爱情段落并不特别,但《枯叶》发挥了考里斯马基数一数二幽默感。
影片里,男女主总是接二连三的失业、错过、陷入困窘,但他们无所谓的态度和滑稽的行为让人频频爆笑。
这样恰如气氛的幽默,让烂俗的爱情桥段解了腻,也让悲情稀释在荒诞的情境中。
尽管悲伤和苦楚是生命的底色,但片刻的喜感遍布其中,让影片有了血色和温度,闪耀出人性尊严的微光。
作为“劳工三部曲”的延伸,《枯叶》自然不会停止对底层人物的关注。
虽然导演刻意营造了脱离数字时代的复古情调,但“人被巨大经济体怪兽吞噬”的茫然感贯穿其中。
影片里,它具象为一再出现的重复劳动场景和当下世界的政治氛围,它们导致的郁闷、贫困、战争、恐慌围剿着工人群体。
前面提到,《枯叶》圈出了一块封闭的空间作为故事发生的场域。这个场域兀自存在着,仿佛不受外界侵扰。
但收音机里俄乌战争的新闻频频出现,远方的爆炸和死亡仿佛近在眼前,为底层人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让我们无法忽视——它是一部当代电影。
战争报道像是一个象征体,代表着周围世界潜伏的危机,普通民众无力改变这一切,唯一的疏解渠道是爱情、摇滚乐和戈达尔的电影。
这是考里斯马基建造的乌托邦,在其中,音乐和爱情营造的梦幻氛围让四周的危机似乎遥远而混沌,然而悲观的情绪总是会渗入其中,环伺着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
所以,“爱”是《枯叶》的逻辑起点,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会发现,政治从未远离其中,反而作为见缝插针的注脚而存在。
这是考里斯马基采取的政治视角,一种远观的、民间的视角。
因而《枯叶》虽然不再如他之前的作品一样,对当下社会作出准确直白的价值判断,但它并非逃避心态,而是在沉重的生活之中攫取一丝浪漫。
我们从来不缺乏好的战争电影或现实主义电影,而此时此刻,当战争的阴影就在眼前,当不公和贫困仍然无法消除,歌颂在此情形下相爱的人们,就显得恰如其分、十分珍贵。
劳工阶级还可以怎样拍?
《枯叶》告诉我们,它可以不渲染贫苦,也不作为中产阶级的心灵补品,而是精巧浪漫、流光溢彩的。
正是如此,《枯叶》是我们需要的电影,也是多个权威杂志喜爱它的原因。
本文首发于【后浪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