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色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但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失于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里,死亡的时刻到了。” ——《银翼杀手》

引子 CyberPunk

什么是赛博朋克?

Cyber——Cybernetics自动控制论、神经机械学。 自动控制论是一种研究动物与机器之间的控制和交流的科学,尤涉及人和动物大脑与机器和电子装置的比较。 狭义来说,人工智能AI是其核心内容,一些自动控制论专家希望通过对神经系统(例如大脑)的分析,以合成出模拟智能,并使其从最初的机器形态逐渐变成自我编程,甚至达到自我意识。

Punk——朋克文化。 朋克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音乐界,是一种站在主流和所有已经存在的音乐形式对立面的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
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反主流、反乌托邦和思想解放在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剧增的环境下,似乎成为一种“救命稻草”,反而衍生出了朋克文化。 从社会高层的视角中看,“Punk”的含义超出了音乐的范畴,指的是“反文化”或者“马路上的无政府主义”。一个朋克就是一个麻烦制造机,反社会的叛逆无赖。 朋克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赛博朋克最初是作为一个文学概念被发明的,这是一个用来描述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的一种科幻写作流派的专用名词。
在“Cyberpunk”的语境中,“Cyber”代表着社会,代表着被强大科技所裹挟的世界,在未来,工业集团和政治组织不再以国家划分,而是在信息网络的控制下成为全球一体;在未来,人体的机械置换变得非常普遍,通过药物和生物工程,人的躯体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Cyberpunk”的语境中,“Punk”代表着个人,代表着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个体,他们常常带有这些特征:年轻、好斗、离群、反权威、无政府倾向。 如果把Cyber 和 Punk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冲突性:个人与世界的张力,个体与科技的冲突。

...

在赛博朋克的小说中,常见的设定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看似和平美好,实则暗流涌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掩盖的是文明的溃烂以及对人性的摧残。 主角之一往往是代表科技时代的超大公司或集团,它们通过信息科技来控制世界,强化统治系统内的人们,通常这些技术系统会通过大脑植入体、人造肢体、克隆或者基因工程化器官的方式,延伸成为人体的“部件”,而人类则部分成为了“机器”。 另一个主角往往是游走于科技文化系统外的边缘人群——罪犯、流亡者、空想者——一群在世界数据库中没有注册的人。他们常常将原本用于控制他们的高科技作为自己的武器,对“系统”展开反击。
赛博朋克影视作品很多时候就是对于底层人注视。在这样一个贫富分化如此严重的时代,我们真的有多少机会去关注真正的底层人民呢?而经由摄影机的主观凝望让我们得以思考。
赛博朋克的文学意义在于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对个体存在的探索、以及对科技沦陷的反思。

霓虹美学 霓虹光潮 ——
对于赛博美学家而言,只要天一黑,霓虹色一亮,各种蓝紫光往脸上怼就能集体肾上腺素飙升。

雨夜,潮湿逼仄的小巷。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闪烁广告灯牌,高耸的破败建筑在暗夜下像是潜伏的巨兽。这是赛博朋克中最经典也最频繁的场景。
在夜里无数的霓虹灯牌掀起光潮,高耸入云的建筑却鲜有光亮,各种高对比度的光晕打在建筑上,目光所及之处却是废弃与惨败之景。 狂乱梦幻的霓虹光效和阴魂落魄、斑驳颓败的建筑的视觉对比——这种霓虹招牌之下的反乌托邦气质和悲观主义色彩的城市景观,正是赛博朋克设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无序和失控。

...

在视觉上,故事大多以夜景中的黑暗城市为背景,采用极端角度的摄影构图,高反差照明,低调布光,营造黑暗氛围。 人物被庞大的科技奇观挤压到某一个小小的空间,但是这张图和《黄土地》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的画面不同的是,环境并没有把人挤压到边边角角,而是呈放在视觉上的中心位置,从视觉上突出了“人”的核心位置。

...

而在对一个赛博朋克世界进行构建时,常常会选用双性打光(粉色、紫色和蓝色交织的 “双性打光(bisexual lighting)”脱胎于双性恋旗帜上的颜色,早先已在酷儿群体之中火了一把,后来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受宠,如《霓虹恶魔》、《星球大战》等),自然界中没有天然形成的双性光,它只能被人工创造,完全是科技带来的光学假象,所以大多数科幻片都喜欢用粉色、蓝色和紫色来代表。由于足够光怪陆离,足够视觉奇观,所以足够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在视觉上就传达出了这是一个意淫下的科幻未来。
霓虹除了代表着科技感,还代表着什么呢? 在任何大深景的霓虹镜头下,四处闪烁跳动着的几乎都是广告。资本充斥着一切,它以最炫酷和华丽的方式占据着绝对的视觉中心,你挥之也不去。

被反衬的颓败 ——
冷色霓虹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沼泽,是更冷漠的无视

赛博型社会最为显著的视觉象征,便是高科技和贫民窟并存的景象,城市时常被描述为一个在高度的繁华外表之下腐朽而掩盖着罪恶的地方。

香港九龙城寨——一个现实中被认为充满赛博朋克气氛的地点,这种东亚贫民窟很符合赛博朋克阴暗虚无杂乱的基调,很多人甚至将其看作是赛博朋克世界观的完美再现。

这里包罗万象又瞬息万变,高楼叠起间穿插着无数霓虹灯广告牌。当夜幕降临,夜晚的香港绽放出冷峻压抑的科技属性,五光十色、迷离浮华,像极了梦中的科幻绚烂的城市,喷射出赛博朋克世界中,挡不住的魅惑和迷乱,在离奇建筑和霓虹灯光的铺盖席卷中,人们的幻想和自由得到了释放。

...
图源网络,侵删

...
图源网络,侵删

...
图源网络,侵删

但它看起来却又如此像一座遮天蔽日的废墟。密密麻麻的破败单元房,盘根交错的电线,似乎与尖端信息化的互联网如此格格不入,这里像是现实与虚拟的交界处,模糊不清,阴阳不实。
居住环境的脏乱破败、失去自由倍感孤寂的阴郁冷酷感,最终只能化为逃离现实世界的最后一抹叹息。这种凌乱破败下的纸醉金迷,在谱写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悲鸣曲。
文化都是被构建而成的,活在别人的逻辑和三观里是最容易的,一如《黑客帝国》中红蓝药丸的选择。

科技沦陷 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不是指反抗乌托邦,而是指乌托邦的反面。

反乌托邦在希腊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反乌托邦常常表征为反人类、极权政府、生态灾难或其他社会性的灾难性衰败。

在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世界表面看来是公平有序、没有贫困和纷争的理想社会,实际是受到全方位管控而徒有自由的外表,人的尊严和人性受到否定。

文学作品
最负盛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英 - 乔治·奥威尔的《1984》
英 - 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
俄 - 扎米亚京的《我们》
银翼杀手前身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赛博朋克圣经 - 《神经漫游者》

...

影视作品
《大护法》、《大逃杀》、《楚门的世界》、《雪国列车》、《饥饿站台》、《发条橙》、《千钧一发》、《使女的故事》
《饥饿游戏》系列 《分歧者》系列 《移动迷宫》系列

...

——而赛博朋克是反乌托邦中重要又深刻的领域。

沦陷内核

表象的霓虹炫酷并不足以让赛博朋克在文学史与思想殿堂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隐晦深奥的人文关怀与存在哲学的内核思想才是让无数赛学家们魂牵梦萦的本源。那些科技被用来控制人类的噩梦、人类何以为人的定义与自我解构等,都是癫狂又迷离的沉思。
下面会结合一些著名的赛博朋克艺术作品来引申出关于它的部分内核精神与深刻反思。
(因为本篇是讲稿,所以只会记录这些作品带给我的思考摘要,并没有详细文字记录,见谅~)

《银翼杀手》

...

二十一世纪初,泰勒公司先进机器人发展到了连锁阶段,那些机器人实际上和人类完全相同,被称为复制人,这些复制人在体力、敏捷度和智慧上都不错,被人类用于外世界从事奴隶的劳动、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务上,经过外界殖民地连锁六号战斗组的血腥暴动后,地球上宣布复制人为违法物——必须处死。特勤小组——银翼杀手受命侦查任何入侵复制人,并予以击毙。那不叫做处决,而是称之为退休。
Rick Deckard就是银翼杀手之一,某天,他奉命追踪潜入泰勒公司的复制人Roy Batty、Zhora、Leon和Pris,和他搭档的是泰勒公司的连锁六号复制人Rachael,在追踪的过程中,他和瑞秋产生了感情,明白了复制人为了延长自身的机器寿命而做出的努力,渐渐地开始反思人类的命运。

1. 我们如何判定自己的存在?

当记忆和梦境可以被注入和人为篡改,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判断自己到底是一个“自然人”还是“复制人”?

2. 如何界定“人”?

当复制人和真人已经难以分清,到底如何才能判断“人”?这里所说的是指超越生理意义上的“人性”,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的存在。 (戏剧张力:复制人Pris临终被毙时止不住地疯狂抽搐)

3. 造物与造物主的关系

造物主永远是高高在上怜悯又冷漠地面对自己的造物。 这一点在银翼导演雷德利后续的一部作品《普罗米修斯》中一脉相承。

《银翼杀手2049》

...

故事发生在大断电30年后。复制人K是新一代的银翼杀手,在如今的世界里,人类和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划分的更加明确,复制人从刚一制造出来就被灌输了服务于人类的思想,绝对不被允许产生人类的感情。
某日,一具女性复制人的遗骨被挖掘了出来 ,令陆军中尉乔什感到震惊的是,这名女性复制人生前不仅怀过孕,还将孩子生了下来,这个孩子的存在将会彻底破坏政府苦心经营的规则和秩序。乔什命令K找出这个孩子,并将他杀死。在一间废弃的农场里,K发现了一些线索,然而,这些线索竟然和他被植入的过去的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此同时,复制人尼安德和他的手下拉芙也在寻找着这个孩子的下落。

1. 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我的记忆是真实存在且被我经历过的就是存在的证明与意义吗?如果我的记忆是被杜撰被注入甚至是他人的记忆时,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吗?
当K确认自己的记忆是真实的,确认自己就是那个自然出生的婴儿时,天空中下起了一场大雪,K在雪中伸出手接住了几片雪花,他从来没有察觉天空的雪是如此地真实,他从未有过感受过这么清晰的存在,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自然出生的。
但他只是这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中的一枚棋子而已。他并不是那个想象中的天选之子。
电影最后又下了一场雪,在满天飞雪中,K躺在白茫茫的台阶上沉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雪片打落在他的身体上,这感觉和上一次一模一样,却又完全不一样,所有的一切感觉是那么地真实,却又一点也不真实。

2. 爱是有高低贵贱的吗?

复制人关于爱的程序是否就一定是虚假且虚伪的,复制人之间的爱是否就一定是非灵性与非人性的?当复制人的生理与心理都与真人真假难辨时,爱又如何区分?
其实我们先看没有机器人的人类世界就可以感知到了。在我们现在的世界里爱就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就是会被分成三六九等的,那些被主流文化所宣扬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美好存在,那些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爱情是粪土,被文化所唾弃,被文明所放逐,被人群所鄙视,甚至被法律所禁止。主流文化本来只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当它被用来构筑权威和优越感时,这个世界注定不会平等,当然话说回来,文化中的大部分本来就是被人为构建的,文化大部分也本身就是统治工具。

影片中K与jeo的爱很感人,让我想起了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男孩想要找到匹诺曹童话故事中的蓝仙子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小男孩,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妈妈完整且真实的爱。如果是被程序设定的单一选择,我认为不算是真正的爱,如果是程序可以选择后的自发性,我觉得这就是爱。

3. 当复制人可以繁衍

当生命的繁殖这层阻碍被打破,复制人是否能被当成一个物种去看待?

《攻壳机动队》

公元2029年,未来世界是高科技与信息化的世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犯罪活动的高科技化,于是,专门镇压高科技犯罪的特殊部队——公安9课成立了。队长草薙素子,作为一位全身“义体化”的女警,带领公安9课不断展开行动。
是次,公安9课帮助公安6课秘密解决了一位程序员外逃他国的麻烦琐事,又卷入传说中的黑客“傀儡师”的犯罪事件。当行动陷入僵局之际,傀儡师竟然不请自来,出现在公安9课!素子与她的战友们,不知不觉地被卷入了一场涉及政府的阴谋之中。

1. Ghost与Shell

如果全身都被义肢化成为赛博格,以忒修斯之船为例,还算不算是标准的人?
灵与肉分离,当ghost和shell分离后,人类该如何自处,如何接受和安放自己的灵魂?

2.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自我?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连续的意识才能体察到自己的存在,正是因为我们相信记忆的真实性,梦境的私密性才相信自己的真实,如果我们的记忆被篡改,人生坐标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那么存在还有意义吗?(《移魂都市》中给出了另一种想法,认为人不仅是记忆的堆叠和投射集合,人除了记忆还有本身的个性与灵魂)

3. 繁衍与死亡

当机器有了记忆,有了生命经验,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反省后算不算人类?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还有繁衍与死亡。

《黑客帝国》

不久的将来,网络黑客尼奥(基奴李维斯 饰)对这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并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墨菲斯告诉他,现实世界其实是由一个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奥就是能够拯救人类的救世主。
可是,救赎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到底哪里才是真实的世界?如何才能打败那些超人一样的特勤?尼奥是不是人类的希望?这是黑客的帝国,程序和代码欢迎大家的到来。

1. 缸中大脑

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吗?理论部分不再赘述,推荐一些类似主题的电影:如《楚门的世界》、《异次元骇客》、《世界旦夕之间》、《黑镜:模拟恋爱》、《源代码》、《移魂都市》等。

2. 人类的穷途末路

人存在的意义是否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式微?如果只是狂热追随科技发展而不反思,那么我们终将会被反噬。

3. 自由是什么?

你会吃下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在母体世界中任意变换身形,随心所欲地遐想,还是面对残酷的世界真相,这是真正的自由吗?思想的边界在哪里?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丧失了选择权的伪自由。真正的自由在于你是否拥有选择权,一如《美丽新世界》一样,你的出身没得选择,还会被灌输你的阶层是最好的阶层的思想,这种伪自由是可怕且残忍的,当你还有选择红蓝药丸的选择权和意识认知时,你就比吞下蓝色药丸的人的自由境界更高一层了。

《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

《齐马蓝》Zima Blue
齐马,是一位传奇艺术家的名字。有一天,齐马揭幕了他的新作,在这幅画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蓝色方块。在齐马日后的作品里,这个蓝色的方块,越变越大,渐渐占满了整块画布。
人们一时间分不清,究竟是宇宙里有齐马蓝,还是齐马蓝里有着宇宙。
齐马想亲身与宇宙对话,探索宇宙的真谛。做完人体改造后的他不再需要呼吸,他的躯体可以适应任何极端环境。
100年后他突然宣布,要发布自己的最后一件作品。可当幕布揭晓时,人们却大失所望。这所谓的神作,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蓝色游泳池。
齐马讲了一个故事,揭开了谜底。原来齐马只是很早以前一位女发明家发明的擦洗泳池的小机器人。经过迭代更新后,机器人开始有了意识。
最后齐马纵身一跃。他的高级功能逐渐关闭、附属设备逐渐解体,最终只剩下那个原始的小机器人。
它将永远留在这个泳池里,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它再也不会感到空虚、不满足,只有那件简单的任务,带给它的单纯的快乐。

《齐马蓝》是一篇颇具哲学意义的作品。
齐马在探索完属于自身和宇宙的奥秘后选择返璞归真,解决了“我要去哪里”的哲学命题,人类自身呢?人类发展到文明尽头、探求完所有奥秘后该何去何从?
齐马作为机器人交出了它的答复,人类呢?我们的返璞归真是如何的形态?

另外一个颇有意思的点是,我认为齐马的解体与攻壳机动队中素子的解体有某种微妙的联系。
齐马和素子都在探索生命的本真和意义,他们最后的解体都是自己的选择,只不过素子看上去是“被迫”、齐马看上去是“自愿”的,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愿”的。
齐马不必多说,他认为生命终极的意义在于回归最纯粹的本真;而素子,她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存在性,在思考自己是否还是一个自然人,这导致她强烈地想要一种方式证明她还是活生生的人,而证明的方式就是自我毁灭。通过自我毁灭,来达到生命体的普遍体征——死亡。这是无奈的宣泄,也是“自愿”的悲鸣。

《击杀小队》Pop squad
在这个故事的语境中,“pop”被赋予了“击杀儿童”的含义。
从名称中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探讨的大主题为生育,未来感设定是人类已经掌握了长生不老的技术,并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这随之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控制人口。没有人死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不能有人出生。为了现有人类生存质量的保证,就必须禁止一切的生育行为。影片男主Briggs所在击杀小队的职责,便是杀死一切偷偷生下来的孩子。(其实本篇的设定不错,不过故事并没有探讨多少,这里就简单说吧)

永生后的世界?永生后的人生还有意义吗? Briggs对女友Alice说,我们如果不是长生不老,我一定会娶你。Alice回应他,如果我们不是长生不老,我希望怀上你的孩子。

人口过多抑制生育,人口跌线鼓励生育的逻辑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当我们失去选择,那就是地狱。 如果永生和生育只能选择一种,你会作何选择? ( 小孩才做选择,我都不选 : ) )

其他优秀作品 《阿丽塔:战斗天使》

《头号玩家》

《异次元骇客》

《阿基拉》

《黑镜》

《黑镜》其实是在上文中漏掉的一个点,因为上文始终很少提及在赛博朋克时代资本是如何异化和物化人,《黑镜》为我们提供了一道深刻又见血的原初入口。

《创战纪》

为何赛博朋克相关作品让我们如此痴迷?——因为人才是最动人的。

《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一直并称为顶级科幻经典,它们都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人性内核与进化启迪,前者更偏向对外的探索、开拓,向外发展与进化的征途,而后者更偏向对内的反省与剖析,向内检讨与完善的行程。

呼啸未来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提供思路

反思 是天谴或天赐 荒唐如儿戏,万鬼齐悲鸣 死灵也会叹可惜。 反思,反叛,反抗

1. 赛博朋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只是科技的发展吗?

曾看到有up在视频中在毫无理性推导和陈述的情况下就说出“日韩美很可能即将进入赛博朋克时代,而中国肯定不会”。如果我偏激一些,我会觉得这是在吃着全世界底层人民的人血馒头来骗赞骗互动。

赛博朋克是否仅指科技的表象?上面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潜意识里,中国的科技并不如日韩美科技先进的外化体现? 正如我们需要把 “脏乱差” 和 “烟火气” 这两个词语微妙地区分开一样。

2. 科技沦陷是否一定会到来?我们还有机会阻止吗?

(偷懒一下,此处摘抄一下之前我在豆瓣上写的对《黑镜》的短评)
《黑镜》是很经典的科技沦陷反思,纵观黑镜,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科技树点不点歪的问题了,实际上科技树怎样才算是歪都是主动且主观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很悲观地认为人类是否会一定迎来科技沦陷的时代。
当然,我的认知和经验被限制在这个时代,而且我的智力也难以想象相对应的解决之道,我只能去假设,当科技高速发展时,到底有没有一种手段去保证科技不入侵我们的自由与自我; 这当然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模糊的灰色地带,监控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每个角落,安乐死在绝大多数国家被禁止,互联网极大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又将我们困在信息洪流和精巧算法中,你很难非黑即白地辩识出哪些是沙糖桔,哪些是毒苹果。
另外,到底谁来监管?它靠不靠谱?这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靠资本,靠国家,靠中立组织,靠我们每个人?我觉得都不靠谱,资本的目的是利益,政府的目的是长治久安,如果科技能帮助它们实现目标,那和我们是否被科技绑架有啥关系吗?好像没有;中立组织基本难以做到中立,至少在目前的世界形势下是这样,靠我们自己更难了,我们内部的分歧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赛博朋克时代,当科技的鸿沟与阶级的差异已经达到通过革命都无法改变时,就是大多数人暗无天日的深渊;或许人类终将在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中断臂重生清算、反省科技,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残忍,我们是否能够在这之前就避免呢?

3. 科技有罪吗?赛博朋克的本质解法是什么?

科技无罪,文明有罪。

科技沦陷有两种情况——
科技井喷:科技的发展突然大规模提速,科技树突然被高速点亮。
科技暴走:科技的发展并不用于建设美好生活。 (这是我杜撰的词语,词语解释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误区)
不管是哪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文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科技的发展主要解决解放人的问题,文明的发展主要解决这些解放后的人的去向问题。
而文明的发展则来源于反思。而赛博朋克的本质解法一定是文明内部的深刻反思。
如果人类文明的反思更新速度达不到科技的速度,那未来的悲剧似乎是注定的。

反抗 这场梦终要醒 以惨烈方式,如飞蛾失翅扑火 似自刎姿势
如何避免滑入赛博朋克?

开源与反垄断。

开源象征着一种精神,象征着一种力量,同时也表征着利好人类自身的资源公有化。
反垄断的核心也在于此,反垄断不光是大企业间利益的极致拉扯或是营造良好市场氛围的制度,同样是在提醒我们需要自下而上地反垄断,我们需要掌握和共享更多,在世界底层人民的手中。

文明的集体反思。

玩火必将自焚,轻则断送文明的时代,重则埋葬人类的未来。

没有人知道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但是当有人意识到这种变化似乎是个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挽救措施都已经来不及了。请勿寄希望于对方做出改变,自由只能通过自己争取而来。 大部分人不会问,所以问了就是改变的开始。当面问,问亲人、同事、同学。午休用餐时问,放学回家路上问。认真但温和地问,严肃但非对抗性地讨论。不要害怕她们觉得你很奇怪。永远都会有人觉得你奇怪,但永远也都有人和你有同样的信念。 (——摘抄自《人生苦短,远离微信》

文明的反思不仅是精英们的反思,而是全体人类的自省。
表达与开口便是改变的开始——
我们作为社会运转、公司运转的螺丝钉,凝望也许无可奈何,力量也许始终有限,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永远都会有勇敢的嘲笑鸟。 它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由平等,去反思、去拼搏、去发声、去反抗。我总相信我们永远会有这般存在,不是我,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