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天書奇譚》4K修複版重映,梳理一下國漫發展史。
根據我的個人理解,我想把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别是萌芽期、繁榮期、衰弱期、回春期和提速期。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到現在,其實不過是百年左右的時間,從 1926 年到 2021 年。首先來看一下這個萌芽期,這一時期是創世,也是奠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萬氏青年。萬氏青年是中國動畫的這樣一個美術片的開拓者,他們萬氏四兄弟,包括萬古蟾(1899~1995)、萬籁鳴(1899~1997)、萬超塵(1906~1992)、萬滌寰四個人,當然,這四個名字是他們後來做動畫的這個藝名。他們在 1926 年推出了自己第一部動畫電影《大鬧畫室》,這個是中國可以追溯到最早有意義的動畫電影。在後面幾年,迪士尼出了其世界首部動畫長篇,也就是《白雪公主》,萬氏兄弟覺得《白雪公主》做得很好,他們也需要做一款動畫對标這個《白雪公主》。所以在 1941 年,萬氏兄弟做了《鐵扇公主》。

100 多人的團隊,耗時兩年畫了二萬幅原畫,才做出了這麼一個《鐵扇公主》。它其實借鑒了有山水畫、中國古典戲劇以及美式漫畫的手法。這部《鐵扇公主》當時在全亞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口碑和票房雙豐收。而且它同時也影響了當時一位日本少年,他就是手冢治蟲,也就是後來《鐵臂阿童木》的作者。他當時才14歲,然後他看了這部《鐵扇公主》之後,決定棄醫從文,開始走向動畫之路。後來他也成功成為了日本動畫的一代名家。

在 1955 年(圖片寫錯了我org),出現了中國首部彩色動畫片,就是《烏鴉為什麼是黑的》,這部動畫片是我國曆史上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的動畫片,即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烏鴉為什麼是黑的》講的是一隻自覺高人一等的鳥兒最後不慎惹火燒身的故事。但是這部動畫片,它有非常明顯的模仿痕迹,不管是管弦樂,還是動畫的風格,它都有蘇聯動畫的影子。所以當時鬧出了一個笑話,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的一個評委,以為它是蘇聯的動畫。

所以當時美術組的組長特偉先生,他就提出了我們要“探民族風格之風”的口号,也就是說要做我們本民族的動畫,不能被别人誤判。所以這一時期後有很多反映時代特征和民族風的一些動畫,比如說 1955 年的《神筆馬良》,它反映的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美好心願,即弘揚真善美,打敗假惡醜。再比如說 1956 年《驕傲的将軍》,它刻畫了一個臨陣磨槍的将軍,開始自然是非常厲害,後來卻高傲自滿臨陣磨槍,鬧出了很多笑話。

萌芽期之後,接下來來到了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個繁榮期。我以 1957 年作為時間節點,是以上美廠成立為标志的。正是在 1955 年的時候,美術部它從上影廠分離,而在 1957 年的時候,成立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也就是非常著名的上美廠,它其實是中國曆史上片存量最大,擁有知識産權最多的一個美術電影制片基地。從 1957 年到現在,它一共發行了 500 多部作品,然後斬獲了 400 多項大 獎。在 1957 年繁榮期階段,中國動畫出現了非常多的多元化創作。比如 1958 年誕生了中國首部剪紙動畫,也就是《豬八戒吃西瓜》,這是來自于萬氏兄弟之一的萬古蟾。之前他其實一直想做這個動畫,但是因為紙人的定位問題所以一直沒做成。但是後來他終于解決了這個技術性的難題,于是便有了《豬八戒吃西瓜》。

另一部非常有名的就是《小蝌蚪找媽媽》,它也是來自上美廠,還是中國首部的水墨動畫。這部動畫雖然隻有15分鐘,但是它将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與電影如魚得水般地融為一體,有着非常經典東方審美。它來自于齊白石的作品——《蛙聲十裡出山泉》,它借鑒了齊白石作品裡面的,比如說蝦,螃蟹之類的動物。水墨片一出,驚豔了世界,獲得了許多世界級的大獎,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轟動。

如果說中國動畫曆史上有巅峰的話,第一個巅峰就是 1961 年的《大鬧天宮》,這是中國動畫繁榮期的巅峰代表作,來自于萬氏兄弟的老大萬籁鳴,《大鬧天宮》一共分為上下兩部,分别于 1961 和 1964 年播出。投入了100萬的制作費,整個團隊畫了十萬多幅原畫。因為其實當時是沒有電腦渲染的,包括電影工廠這些現代渲染手段,一般來說,當時做 10 分鐘的動畫,靠人工去畫需要7000 ~ 10000 數量的原畫,所以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正是因為《大鬧天宮》的大獲成功,也至此正式确立了中國電影曆史上包括藝術作品創作上的頭号 IP 也就是西遊IP,它作為我們中國電影和文學的這樣一塊金字招牌,也就是在《大鬧天宮》, 1961 年的時候拉開了序幕。其實這個孫悟空的形象,對于後來的這個創作是非常的有影響的,包括大家所熟知的 86 版的西遊記,也就是複刻了這個這裡的孫悟空,桃子臉,虎皮裙,再包括它的鵝黃色的上衣和大紅長褲。導演萬籁鳴用八個字形容他:神采奕奕,勇猛矯健。
中國動畫曆史上的第一座巅峰之後,其實也誕生了很多有名有姓的動畫電影,比如說大家所熟知的《沒頭腦與不高興》、《孔雀公主》,諷刺富豪階級的這《黃金夢》等,分别都是在上個世紀 60年代的時候出現的。
繁榮期過後,中國動畫進入了一個低谷,也就是衰落期。衰落其實從 1966 年開始的,因為這個時候開啟了長達 10 年的文革。在 10 年的期間,中國動畫由黃金時期落入了低谷。在這 10 年的期間,中國的動畫作品隻有十幾部,平均一年隻有一部。這個時候,動畫片基本無法再進行天馬行空或者藝術化的創作,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國動畫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文革結束後,中國動畫來到了回春期。在 1977 年的時候,國家撥亂反正,這個時候中國動畫也開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如果說剛剛的《大鬧天宮》是中國曆史上動畫電影曆史上第一座巅峰,那麼第二個巅峰就是《哪吒鬧海》,這是我國第一部寬熒幕動畫長篇。
最負盛名的哪吒橫劍自刎的那一段中,哪吒長衣飄飄,白衣如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極具悲壯氣息。就像是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他造就了中國動畫電影史上最為華彩悲壯的場景。以至于中國動畫之後的動畫,都再難以複制這麼一幅具有極度張力和悲美情懷交融的經典。《哪吒鬧海》其實相對于之前的動畫電影更偏向全年齡段。巧合的是,在 2019 年,也上映了一部同時代現象作,也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是選擇哪吒這個人物,同樣都是全年齡段型的選手。
這部電影最大的這個亮點就是它變得更加立體起來,脫離了之前一些動畫電影的稚氣,擺脫了一些說教,讓人看起來會更加蕩氣回腸,更具藝術張力。這個就是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第二部巅峰代表作。
之後在 1980 年到 1990 年的期間,也出現了很多比較脍炙人口的優秀作品。1980 年的《雪孩子》,這個是講述的是關于勇氣和愛的故事,雪孩子為了救它的朋友,從火災現場去把朋友抱出來,而自己卻融化了。 81 年出品的《三個和尚》,用動畫的形式,講述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分配問題。還有同年的《九色鹿》也是一部經典作品,為了還原壁畫的風韻,九色鹿的團隊去了敦煌莫高窟待了二十多天,最後完成了這樣一個經典的創作。這段時間重映的《天書奇譚》,就是 1983 年的經典之作,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算是中外合作的動畫。
從 1984 年開始,中國動畫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一點原因是資本湧入,很多外資湧入,在我們國内開設了很多動畫工廠,這一類的成熟運作化相對于傳統形式利潤和效率都更高,加劇了人才外流。
第二點原因就是随着電視的普及,像日本,美國的動畫都開始進入中國的市場。其實對于電視來說,它更多需要的是一些小短連續劇,而對于必出精品的上美廠來說,它的時間周期其實并不滿足于這種情況,所以中國動畫勢必要順應時代發生相應的改變。
這個時候,中國的動畫也開始向這個短片動畫系列動畫來做,包括非常著名的如 84 年《黑貓警長》,以及 1986 年的《葫蘆兄弟》,這個是最為經典的一個動畫系列。
當然每一部作品,它都會打上時代的一些烙印。葫蘆兄弟裡面很多也是能反映當時的一些時代現象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大娃,它的形象設計是力大無窮,它其實可以隐喻社會上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大娃最後被蛇妖收服的方式是掉進巨大的錢眼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這其實就是在隐喻社會。
再包括後來 1989 年出現的《舒克貝塔》和 1990 年出現的《魔方大廈》,這兩部作品原著都來自童話大王鄭淵潔,動畫裡面的一些内容即使是相對于現在來說,它的内核、它的内容表達都會更深邃更隐喻,它的内核會更接近成人一點。
1990 年到 2000 年的中國動畫電影進入了一個低迷期,一方面是國外的動畫大舉湧入中國市場。第二方面是國人看到了自己同國外的動畫差距,屬于中國動畫在繁榮期那一部分自信開始慢慢消磨。所以在這一段時間中國動畫是比較低迷的,這一段時期的代表作僅僅隻有一部,那就是《寶蓮燈》,在 1999 年,上美廠斥巨資發行了《寶蓮燈》,它給出了1200萬的這樣一個制作費,這在當時是很高的一個投資,它的收入是1500萬的票房,電影裡衆星雲集,有非常多明星包括李玟,劉歡,甯靜,陳佩斯,朱時茂等為它配音、獻唱主題曲等。《寶蓮燈》進行了非常多元化的嘗試,包括裡面的音樂化,其實大家在看寶蓮燈的時候,應該記得裡面有很多載歌載舞的片段,其實這在中國以往的動畫曆史上是很少見的,因為以前的中國電影很少去培養人們關于音樂的欣賞,舉個例子,我們很多人在看到印度電影的時候,覺得他們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覺得無法理解。另一個嘗試就是西化,你會發現裡面的人物造型和一些場景會具有一些西方電影的風格和色彩。所以《寶蓮燈》是上美廠進行多元化的一個嘗試。
在此之後,從 1990 年到新千年的時候,中國動畫幾乎全面走向了低幼化。當然在低幼化領域裡做得好的也很多,隻不過它再難有一些飽含深度和藝術化的内容。比較經典的像 07 年的《神兵小将》,《小鯉魚曆險記》, 06 年的《虹貓藍兔七俠傳》,《中華小子》,包括《東方神娃》《神廚小富貴》,這些都是當時的一些傑出作品。
接下來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提速時期,把時間節點選取在了 2008 年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複興轉折的開始。 08 年的時候,一個 ID 名為餃子的人在網上發布了一個短片作品——《打,打個大西瓜》。
餃子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楊宇,他非常神奇,也是類似于棄醫劇本,他原來是在華西醫學院讀書的,後來開始追逐自己的興趣,就去做動畫了。後來他在 08 年的時候在網上發布了自己16分鐘作品,《打,打個大西瓜》。
這個作品其實算是中國動畫這一條線上的一個轉型。它代表着我們前面長期的一系列的低幼向作品開始向成人化的轉型去做的探索。這部短片用幽默的方式去表達反戰思想,動畫的成人化,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對于個人的思考,對于人和自然的相處,對于人怎麼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餃子用三年的時間做了這麼一個16分鐘短片,後來被各大網友所推崇,也獲得了十多個獎項。
之後值得一提的,一個《魁拔》,另一個就是《十萬個冷笑話》。
接下來閃亮登場的就是最負盛名的三大之一,也就是 2015 年,由田少鵬導演制作的《大聖歸來》,這部電影在當時是一部現象級的作品。當年豪取 9.56 億票房,直接把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的天花闆拉到了10億的水準。其實他對于孫悟空的改編,我覺得還算不錯,他沒有按照傳統意義上的模闆套路去做,他其實是放大了孫悟空作為個人的人性面,作為個人,他是有自己内心的掙紮的,他有困獸猶鬥的心理,在成為英雄之前,首先他得是自己,他隻有跟自己内心的魔障去做對抗之後,他才能真正的去跟這個世界的魔障做對抗。《大聖歸來》在中國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也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裡程碑。
其實說它是裡程碑,也就是說它是具有特殊的意義的。雖然于我而言,我并不覺得《大聖歸來》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動畫片,但是不可否認,我承認它的裡程碑意義,因為裡程碑的意義,是讓我們銘記它,讓我們在後續的動畫創作之路上,能夠時刻地回頭,回首去觀望它,去紀念緬懷它,然後以此來探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之路,把握未來走向,這是裡程碑的意義。
著名的三大之二,也就是 2016 年由光線傳媒發行的《大魚海棠》。中國風在《大魚海棠》中大放異彩,同時這也是其弱點,因為它的畫面華美,可空洞的劇情配不上這畫面。我們在評價一部小說或電影時經常會用到一個詞:“工具人”。什麼是工具人呢?就是說男二無緣無故地愛着女主或者女主,她無緣無故愛着男主。我對你的感情是十分熾熱的,但是這熾熱的又是毫無緣由的,那我為什麼非得愛你呢?沒辦法,因為不這樣,就推動不了劇情發展。《大魚海棠》用了這麼宏大的叙事背景,可它最後給我們展現了卻是一個很生硬的狗血三角戀的故事,所以不免被很多觀衆诟病為空洞,唯一與之可以抗衡的就是去年 2020 年上映的《姜子牙》(笑~。
三大之三,在 2017 年,由不思凡導演制作的《大護法》。《大護法》也是迄今為止,讓我最為震撼,覺得非常不錯的中國動畫電影。《大護法》其實是首部完全放棄低幼向兒童市場的一部動畫,它這部電影當時是不思凡在網站上集資,之後才開始制作的一部動畫。這部電影有一種暗黑動畫的味道,穿插了一些暴力美學,它表達的主題其實也十分晦澀,内核表達的是集權主義下的人性扭曲,算是比較少見的成人動漫。不過于我而言,我還是是非常欣賞這樣的動漫的。
《大護法》、《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當年被親切地稱之為三大。後面的一些電影,比如說值得一提的像18 年的《風雨咒》,還有 2020 年的《姜子牙》,這兩部電影的毛病和之前的《大魚海棠》們是一樣的,畫面華麗華彩,但劇情經不起推敲。《風雨咒》來源于畫江湖系列,也是非常有名的 IP。《風雨咒》的主角要去學習風雨咒,但是他一路上來吊兒郎當,插科打诨在最後是怎麼學會的呢?最後是以一種類似于悟道的方式學會的,就好像你在看仙俠小說,主角在菩提樹下悟道,悟了一個月,然後就想通了神功大成了,他就是這樣悟出來的,在跳下懸崖,自戳雙眼之後悟出來的。然後《姜子牙》,不得不說,他的畫面确實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具美感的動畫,劇情還是不說了,因為我已經開始忘了。
接下來不得不提的是 2019 年的三部作品,從第一部是由追光動畫發行的《白蛇緣起》,這也是我覺得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動漫。《白蛇緣起》的形式是比較好的,它類似于一種舊壺裝新酒的方式,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它用新的方式去诠釋,去給它的前沿和後沿做一些額外的補充。它的完成度,較之前幾部動畫來說算是OK 的。當時白蛇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宣發費,所以最開始隻有 10% 的排片,但是在 10% 的排片的情況下能拿到 4.4 億,這說明它确實是一匹小黑馬,當然也得益于包括我在内的各票自來水。(《白蛇2青蛇劫起》不想說了,毀我一片癡心哈哈哈)
2019 年指針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也是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哪吒是主打國風神話型的,在上映第五天的時候,他的票房就超過了大聖歸來的 9.56億票房,直接把中國動畫票房天花闆從10億拉到了50億。它是目前為止中國票房最高的這樣一個動畫電影,僅次于排名第一的《戰狼2》和第二名的《你好李煥英》(現在已經被《長津湖》上位了)。
之前在講《哪吒鬧海》的時候也說了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個全年齡段的選手。這裡面的哪吒形象也不是一個扁平的,或者是說不像美國英雄一樣,不是一個單薄的而是一個更加立體的形象,因為他生來就是魔丸,所以他天生被人排斥,被大家所詛咒。他小時候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玩世不恭的态度,他越是這樣,其實内心就越是渴望認同,渴望被大家所接受,所以才形成它自身的獨特成長。說實話,我當時報以極大的期待去看這部電影。雖然出影院的時候,我并不覺得它有達到我心中最好的那個預期。但是我得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畫片在綜合性上看确實比以往的國産動畫做得都要優秀。
2019 年還上映了一部《羅小黑戰記》,它是主打治愈搞笑,幽默可愛向的。我之前以為我不看這種風格的,但是我去了電影院之後真香,我完全被羅小黑吸粉了。這是一個拖更團隊的誠意之作,因為自從 2011 年,再到這個電影上映的時候,這個團隊它在八年的時間,隻更新了二七集劇場版。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我也去看了劇集,發現更加令人心動,所以這算是 19 年給我的一個大驚喜。
剛剛梳理了一下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 5 個階段。
最後,動畫電影的意義所在,首先是常規電影的意義,其實放在動畫電影上也是成立的;我覺得第二點對于動畫電影來說,它可以放開這個現實的這樣一個桎梏,釋放出更多的藝術創造,去做出更多天馬行空的東西。還有第三點,也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前幾個月在做畢設,是一項和中國文化研究院合作的項目,題目是世界主要國家文化譜系特性研究。我去研究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差異,以及文化出海的困難在哪裡?後面我發現,其實中國文化它的内核,比如說中哲中的道家,儒家,它的真實内核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你不能讓所有人都直接去理解這個未經包裝過的文化核心。那麼如何去進行文化包裝,如何去進行挖掘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出海呢?
我覺得其實中國動畫這個題材類型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中國動畫其實從很早就開始注意到,從最開始提到《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美術組的組長說我們要探民族風格之風,再到《小蝌蚪找媽媽》,你發現它富含水墨東方審美,再到第一座巅峰《大鬧天宮》,它裡面的國粹風韻是非常的濃烈的。再到《大魚海棠》不可否認的國風華采,再到《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包括大家所整理和希望的封神宇宙隊。其實中國動畫,它是一個不斷探索階段,即使現在是一個提速期,它目前仍然有非常長的路線要走。那麼現在探索出來比較詳細和明确的一條路,就是國風這麼一條路,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現在動畫市場很多都在做國風上的專題。
從 1926 年到 2021 年,不過百餘年的時間,中國的動畫電影發展,它經曆了很多波折。我希望,從提速期開始,從 08 年開始,中國動畫電影雖然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是我真切希望不論是創作環境還是創作者,都能同心協力,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精神享受與文化輸出。
(謹以此文紀念我所熱愛的動畫,部分資料來源于公衆号電影最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