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这部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其实是我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因为我清楚明白地能够感受到很多细节在我面前是模糊的,我能揣测一些情节的深意,但是却不能完全说服自己一些情节的安排和一些镜头的用意,但我另一重感受也一样鲜明,这是一部很可怕的电影,一些关键的暗示镜头留下了解释的尾巴,让我能够从一个关键点来理解这部影片,即地毯和摄像机这两个物件。

贯穿影片存在的相机十分有深意,它很有创意地完成了几组时空的调度,尤其是最后结尾的一组横移镜头,通过摄像机的定格完成了这部影片,这确实足够惊艳。而这部电影通过一开始的相机和录制就暗示了这个假期和这段故事其实是来自未来的回忆,而非发生于当下,这是一段以三十岁的女孩的视角的想象与回忆夹杂着一些真实镜头来叙述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年少的小孩,这也是这部影片中对于女孩来说明明这是一个欢快的假日,却充满了很多压抑的暗示的原因。

但这终究是那个夏日的故事,那个夏日的小女孩还是太过年轻,她没办法理解那时父亲的情绪和悲伤,所以从很多情节的各种语言的表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两个世界的疏离,父亲阻止孩子进入他所在的悲伤的压抑的成人世界,只想留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假日,而孩子却在父亲的面容中察觉到了悲伤和忧郁,她努力地想要闯入成人世界,却最终还是失败。影片中对这两个世界有很多重表达,如海的明媚和黑暗,性与亲吻的意涵......

动人的地方也正在于这里,从那块地毯引发的时空调度中可以明显看出,三十岁的苏菲在地毯前的若有所思,这种若有所思和沉默的忧郁和三十岁的父亲如出一辙,这也水到渠成地完成这部电影的最大告白:隔着时间与岁月,我通过相机和回忆完成了那个假日的另一半,属于父亲的那一半。

当苏菲通过一段录像和自己的回忆与想象重新回到了那个假日的点滴,她用成年人的心智和视角来重新思考父亲的境遇和心情时,不再只是像影片中的小女孩隔着舞台和人群笨拙地唱着歌,而是用舞蹈的沟通完成这种安慰,在无数闪切镜头里,成年的苏菲和父亲的画面来回交替,彷佛能够看到一段跨越时空的旅途,这种私密的故事能够仅仅通过镜头语言来实现这样高完成度的表达,我真得很震撼。

这段通过相机的疗愈让我想到了这个标题,aftersun,这或许是一种双重隐喻,在某个解读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表述:”白天的海滩中充满了阳光和快乐,只有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感到灼烧,在那个表面无忧无虑的阳光灿烂的假期过去二十年之后,它似乎成了苏菲一生中最令人心碎的回忆,需要相机、dv画面、想象和回忆来完成这场’晒后护理‘。”

或许这也正好能解释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模糊与懵懂的理解,隔着时间的距离的呼喊,始终模糊没能显影的宝丽来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