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我的阿勒泰,确实是很上头。散文确实是不好改变成剧集或者说是电影,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非常好。它从一个女性作家的主观视角去展开,剧里的李文秀就是原作者李娟的原型。李娟作为一个汉族人,李娟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除了得到一些新鲜、客观的异质性体验外,更多的是难以对自己文化身份定位的困惑。家庭成员的残缺与生活条件的恶劣,在李娟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时困扰着她。沉迷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是解脱自我的美妙之法,但宇宙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总会在不经意间使人感到一丝落寞。李娟在面对生命的孤独时,并非沉溺在自己的小生活中不能自拔,更多的是以一种淡然姿态去接纳生活,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拥抱生活。

《阿勒泰的角落》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明明住的是四面透风被人遗弃的房子,作者还乐滋滋地想着自己住的是套大房子。之后又搬进一间用土块盖起的小房子,也觉得温馨无比。裁缝铺的店面只有十来个平方,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吃饭。对李娟来说,这样的环境下,墙皮突然掉下来一块,也是被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酥下来的。外面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过来的地方,李娟却能在这片红土地上自得其乐。以上的种种,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原作者李娟绝对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的阿勒泰是极具作者个人风格的作品。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化的作品,是要有一定的取舍与加工的,这恰恰就是我的阿勒泰作为影视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它用影像或者说是镜头语言塑造了一群近乎于完美的人。在那个远离都市尘嚣的地方,山峦是那么纯洁,河流也是那么的纯洁,观众都非常有兴趣,在这一片山水之间,究竟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我的阿勒泰恰恰就成功地在这一片山水之间,塑造了像巴太这样近乎于完美的人。坦白说,我们作为普通观众每天面对着市井的俗事,确实是对阿勒泰这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而这部作品就为我们提供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机会,这或许是它最能够吸引观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