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收官,这部豆瓣7.4分的剧集,口碑两极:有人盛赞它“将国产悬疑剧推至新高度”,有人吐槽它“逻辑漏洞多、节奏拖沓”。但争议背后,它却以“反派”主角的设定和灰色结局,在国产剧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原来反派也能当主角,原来好人未必能赢。

王宝强饰演的崔业,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伟光正”英雄,也不是纯粹的恶人。他只是一个被生活逼到墙角的父亲,用犯罪手段救儿子,用围棋逻辑对抗命运。当国产剧仍在非黑即白的框架里打转时,《棋士》选择了一条更危险的路:让观众同情一个恶人,甚至为他的失败叹息。

崔业的复杂性,是《棋士》最值得咀嚼的部分。他表面木讷、懦弱,骨子里却藏着狼性。少年时为了学棋,他设计让哥哥放弃警校;成年后为救儿子,他策划连环犯罪,甚至利用亲情绑架哥哥。王宝强说,崔业是“披着羊皮的狼”。

这种“狼性”并非天生。剧中多次暗示:崔业的黑化源于“不服”——对贫穷的不服,对命运的不服,对哥哥崔伟(陈明昊饰)人生顺遂的不服。他像棋盘上的棋子,被时代洪流裹挟:上世纪90年代末的南方小城,下岗潮、黑产横行、医疗资源匮乏……当儿子重病无钱医治时,他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是犯罪。

《棋士》最大的野心,是用围棋逻辑重构犯罪叙事。崔业将运钞车路线视为“大龙”,警方布控拆解为“征子陷阱”,甚至用“倒脱靴”战术转移警方视线。导演试图用围棋术语的冷感,对冲犯罪题材的血腥。但这一设定并未完全成功。

剧中的围棋元素常显生硬:崔业与反派对弈时,镜头频繁切换棋局与罪案现场,反而削弱了悬疑张力;前期过多的下棋戏份,被观众吐槽“神神叨叨”。不过,围棋仍贡献了全剧最精彩的隐喻——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崔业每一次犯罪,都像在棋盘上布局:他算计同伙、离间对手,甚至将亲哥当作棋子。但当他最终被捕时,才发现自己早已被更大的“棋局”困住:时代暗流、权力保护伞、血缘羁绊……棋盘上的天才,终究是命运中的囚徒。

《棋士》的突破,在于它挑战了国产剧的反派禁忌。崔业不是脸谱化的恶人,他的犯罪动机源于父爱,他的“恶”混杂着无奈与自私。当他在铁轨旁癫狂大笑,当他对哥哥说“这局你赢不了”时,观众看到的不是反派,而是一个被命运碾碎的普通人。这种复杂性,恰恰是国产剧稀缺的。长期以来,反派要么是纯粹的恶役工具人,要么必须被“伟光正”结局修正。

但《棋士》的结局却充满灰色:崔业入狱,但儿子得救;哥哥辞职经商,疑似用赃款洗白。编剧没有给出道德审判,而是留下一个反问:当法律无法保护弱者时,灰色手段是否成了唯一选择?这一设定甚至引发了“如何过审”的质疑。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真实,让《棋士》有了更长的余韵——它提醒我们: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棋局,而是一片混沌的泥潭。

《棋士》收官后,一个镜头被反复讨论:崔伟带着家人北上,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像一场来不及告别的青春。这个画面,与崔业在监狱中的沉默形成对照——他们都输了,但也似乎都赢了。

王宝强曾说,《棋士》是“人性剧,讲的是人心局”。或许,这部剧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讲了一个多“完美”的故事,而在于它撕开了国产剧的某种惯性:当我们习惯用“正确”框定角色时,它选择让一个“错误”的人站在舞台中央。至于崔业是否值得同情?答案或许藏在剧中他常说的那句:“落子无悔。”

棋士 (2025)7.42025 / 中国大陆 / 悬疑 犯罪 / 房远 高妮妮 / 王宝强 陈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