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青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滤镜,也不认为到了30岁40岁就不能继续做一事无成的浪漫主义者(其实只会更加浪漫呢),但我依然喜欢注入了荷尔蒙和狂想、灰暗念头和天真的青春幻想影片。荷尔蒙,这是我所缺少的东西!灰暗念头则是大人最擅长的东西。青春电影就是大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说来荒诞:看到一点悲剧就会被打垮的我,竟没有觉得电影沉重,因为我总觉得这是一部幻想片。至少某程度上 。或者这么说吧:这是青春可能的样子,一部分是认真的,一部分是不管不顾的疯狂。比如Mikami,他想确认生命的重量。或许在另一段故事(也是大多数人故事的结局)中,他轻手轻脚地将课堂桌椅摆成通向天国的台阶,在风吹过的千纸鹤中合上双眼,几秒后再睁开。Mikami看着睡得四仰八叉的同学们,从台阶上走了下来。
假如一切都要尽可能贴近现实,那么Ken永远都不会跳舞。他会脱下校裤在戏剧俱乐部的舞台上和女孩子们跳舞,是一个无限接近美好的幻梦。但是这份幻想只有放在青春,放在欢乐和苦痛都转瞬即逝,生死都像是游戏人间的时光才合理。在成年后的世界这不会存在。成年人一旦受伤便会不断舔舐伤口,一旦拥有什么快乐就无法放手。对生活的期待是做错事一定要有后果,做好事一定要有回报。
再深刻一些的生死物语我实在写不出来。这两天也看了《下一站,天国》,脑海里很多闪闪发光的小碎片飞来飞去,像太空垃圾。但两部电影后倒也有种泛泛的体会:一个人不必追求死亡,因为当有了足够的经历,宇宙自然会按需分配。生活中不存在”过早”或者“过晚”的经历,只有时刻刚刚好的时候,某一个经历才会奇妙地“发生”。(故弄玄虚地写下了这些,可能我只是想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吧?)
我写不出来东西,可能也是因为时间未到,所以这个“经历”无法发生吧!
呓语够多了,写一些人话来结尾。真的很羡慕台风俱乐部里的少年少女们,小小年纪就在听Barbee Boys这样编曲高质,又放浪形骸的摇滚歌曲。我的青春倒是有Yusuf/Cat Stevens的《Wild World》!还有一首日文歌也很应景,是Sambomaster的《青春狂骚曲》。就像很多和青春有关的东西,这首节奏明快,吉他和鼓点我都喜欢。听上去像是热血歌曲,叫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那种,可唱的事情挺忧伤。看完电影我又听了一次:
将干枯的言语之叶相系
即使如此 仍想传达我们那单纯的想念
将那天的吹过的沉重的风
丢入昨日的废墟
与你欢笑 活在当下
即使如此 那件事仍苦恼着你吗
正因如此才要与它永别啊
就这样毫无保留地
只顾与你共同分担
最终我们终于察觉这便是全部
悲伤传过脸颊
流成一条泪的河
摇荡的想念卷成漩涡
交融在一起
焦躁 以及些许的孤独
那些到底对我们来说算是什麽呢
现在并不是电视剧情节啊
「喂 怎么样呢」
听到这声音的我们就算回首张望
也没有任何人在那对吧
正因如此我们要高声呐喊
即使如此 我们的声音应该传达不到任何地方吧
正因如此才要与它永别
然后时间又再流逝
只顾与你共同承担
最终我们 察觉到这便是全部
悲伤传过脸颊
排成首一心一意的诗歌
摇荡的想念卷成漩涡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将那天的吹过的沉重的风
丢入昨日的废墟
就这样毫无保留地
只顾与你共同分担
最终我们终于察觉这便是全部
悲伤传过脸颊
流成一条泪的河
然后我们化成淡蓝的海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最终我们 察觉到这便是全部
最终我们 记住了悲伤传过脸颊
最终我们 最终我们 与你们
会互相交融的 会互相交融啊
青春呓语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为爱痴狂的理论
因为明天上班必须要早点睡觉,只能疯狂打字写一点:《断背山》的表达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电影,也基本是我对爱情的全部渴望。我就是表面看起来一个根据逻辑行事、被社会化、能提钱尽量不提感情的人,实际上放假睡觉半夜做的全是“两个人为爱一起对抗全 ...
中式家庭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电影有三个对比:饭桌是丰富的,语言是苍白的,然而内心也是丰富的。我相信中式家庭(假若没成为不幸的悲剧)普遍存在一种不在场的爱,且是强烈的、自我牺牲的。中式家庭是擅长喧闹缤纷、大摆排场的。不擅长的是私密、脆弱的对话。丰 ...
挠了挠后资本主义的胳肢窝
大学毕业后疯狂享用流行影视文化的这几年,终于让我的大脑慢慢构建起了俗套剧情预测电波。从中段开始,看着Igor那欲言又止、眉目传情的木讷样子,我就在心里跪求编剧,他可千万不要是爱上了Ani啊…在Igor缓缓拿出四克拉大钻戒的时候,我又 ...
Getting too personal
我会因为自己不知、不能、不敢想象的剧情而震撼惊叹。这是一种观影体验。我也会因为自己经历过、感受过、触摸得到的剧情而感动流泪自省。这是另一种观影体验。祝紫嫣对两个世界中的观察实在是太贴近我每一寸切肤的观察,因此完全地把我的眼泪都送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