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分保持四刷的9.2。
第五遍观影,几乎可以背下来每句台词、对音轨和画面也都了如指掌了。(此前还温习过两遍的ost,已经烙印在脑海了)不过依旧还是有新的收获和感动。
一些细节再发现:
特别关注了开场段落,片名出现前的部分,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这次观看再次核认了名字:
梦境 现实
贝蒂-金发女主 戴安
rita-黑发女主 卡米拉
卡米拉·罗兹(被选中的女孩) 嘉宾之一
贝蒂-服务员
牛仔、导演、投资人… 嘉宾
两男一女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金发女郎,每次看都让我想起曾经的她。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细节的精心处理:凌晨两点的床上,两个女人的脸形成假面的构图。在现实和梦境重复出现的红色台灯和电话,梦境中的手枪对应现实中自杀的枪。
结尾时我想到上次遗留的问题-究竟前半部分是否是梦境,又是谁的梦境?我不自觉想到一种可能-这在我上次看来简直是谬论-如果这一切都是自杀死前的走马灯?
林奇,是否成功的改编?
中途和上次一样眯了一会,后程一直憋尿但奈何无尿点,最后一个小时毫不意外地再度感动。
上次遗留的另外一个问题我想答案已经很清楚了。最后半小时的结局-也就是现今我们看到的普遍被视为现实的部分,是林奇补拍的,那么这一改动是精妙地完成并深化了这一作品,还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呢?
对于后程的“补充”,无论把它看作现实与否,和此前形成的张力都是极具意义的,绝非败笔。否则这部电影将会失去纵深,而非某些人认为的削弱了悬疑气氛和神秘感。
跌入现实的刹那,幻想塌陷后的无助和绝望,跌落感和既视感的深刻交织,这是多么真实的体验!梦境犹如时间晶体里的琥珀可望而不可及,声音和光茫却依旧残存。
关于林奇的电影是否有匠气这一点还是饱受争议的,但我认为他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具备了一流导演的水准了。你认为这是鬼才的浑然天成还是费尽心机的虚伪做作,关键在于作为观众被打动和信服与否。就像寂静俱乐部中录下来的戏剧,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是导演的作为、如梦幻泡影,而我们仍然无法停止相信它。这就是林奇电影的悖论也是魔力所在:一部不断提醒我们它只是一部电影的元电影,却由于这种诚实的唤起了比纯粹幻觉更为强烈的情感。
真幻之谜:
这次观影我更倾向于认同这种真幻交织的模糊印象,意识的含混在先而非传统观念上的梦与现实二元对立在先。
因此无论精神分析还是精神分裂,都要承认真实不只是客观存在或意识表象也不是实在界的真相,而是真幻交织的领域。实际上,即使在后面的被认为是现实的部分中依旧混杂着想象和超现实的场景。这种交融破坏着稳固的二元对立观念-这是对悬疑电影甚至整个惯常被认为是虚构作品的挑战。
正如在四刷影评中写到的德勒兹提出的“地图-仿图”理论,真实不再是原型、基础和本源,而呈现为一个“深渊”。影像,亦不再只是真实的见证或摹仿,而更是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由此触发观众对自身、对世界进行深刻的反思、怀疑乃至批判。
由此,蓝盒子不再是麦格芬,而是成为一个纯粹的去稳定化装置——它的功能不是揭示,而是瓦解,由此呈现出主体的脆弱性与记忆的无常和流变性。
电影的具象魔力:
前几天和弯弓老师聊天时谈到本片,一个分歧是在于匠气or真诚,另一个方面则是我此前从未想到过的-她说这种跳脱的叙事方式无疑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延续与模仿。
梦境的逻辑是否独创,还是马尔克斯的专利?我认为这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源于潜意识的真相。
文学有思想性、宽广和含混性,电影的具身化则能够强有力地再现某些场景,将我们的印象与意识融合于现实中散发着灵韵的物件,这或许要归功于摄影的魔力和认识方式的不谋而合吧。
片中最触动我内心深层记忆的是那个几乎对情节没有推动作用的场景-夜晚在野山俯瞰城市,远处霓虹闪烁,近处不绝虫鸣…
18岁的最后一场电影,作为生日礼物留给穆赫兰道,再度良宵、大梦一场。最纯粹地沉浸欣赏,丢弃理论框架、放下一切包袱,全身心献给电影。
ps.音频播放时几次卡带。
25.5.31 于百子湾c位
附上:
四刷影评:《穆赫兰道》影评和观感-大银幕四刷/一场永远做不完的梦
三刷影评:穆赫兰道-大银幕三刷观感
穆赫兰道-影院五刷小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