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首发“百家号”,ID:随风静水,文责自负。


“干我屁事”是台湾电影《老狐狸》中屡次出现的台词,是“老狐狸”谢老板的人生座右铭,也几乎改变了小主人公廖界的人生观。

片中有段老狐狸与廖界的对话:
老狐狸:你父亲是怎样的人?
廖界:……
老狐狸:在乎别人感受的人,也是失败的人。

在乎别人感受的人,也是善良的人,依照“老狐狸”的逻辑,在乎别人感受,其结果就是失败的人。果真如此吗?

...

  1

按世俗眼光来判断成功与失败,“老狐狸”谢老板就是成功之人,拥有自己的大企业,住豪宅、开豪车,众多的人在他开的饭店讨生活,租他的房子安身,他几乎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他饭店工作、租他房子的廖泰来就是失败的人,微薄的收入只够与他相依为命的儿子维持生计,父子俩的愿望是买下房子开理发店,然而股市暴跌,物价飞涨,廖泰来靠勤俭节约好不容易攒下的钱远远不够买房子。“老狐狸”在股市暴跌还能卖出“凶宅”,廖泰来的买房又成泡影,如此看来,成功与失败显而易见。然而,成功与失败有衡量标准吗?

《老狐狸》的电影背景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台湾,那时有500万户股民散客,人人想在狂飙突进的市场分一杯羹。

1990年的台湾,股市在短短两年半内从2000点上涨到了12000点,然而在随后的八个月内又跌回了2000点,并且至今未能涨回到当初的最高点。股市的浮浮沉沉,一些人的命运也随之沉沉浮浮,随着股市暴跌,有的人为之搭上了性命。

电影开幕便瞬间把观众带到三十多年前,一股浓浓的怀旧色彩随着廖泰来父子晕染开。嘈杂的饭店,做领班的单身父亲廖泰来骑着单车带着12岁的儿子廖界,穿过斜阳洒满的小街,拥挤的街道,糖水铺、面馆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推开出租屋,简陋却很整齐、干净,廖界吃着简单的晚餐,廖泰来吹起了莎克斯,悠悠的琴声响彻整栋出租楼。生活无论多么艰辛,依然需要美。

股市让人一夜暴富,也可让人一夜变得一无所有。一楼开面馆的老李,炒股赚了钱,兴奋之余,又将所有钱投了进去。廖泰来却不为股市所动,老老实实工作,辛辛苦苦存钱,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做非分之想,无论是钱还是人。对暗恋他的林秘书,总是温文尔雅,保持距离;对初恋后成阔太的华嫂,也保持距离。

电影有很多细节展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加之怀旧色彩的泛黄画面,温暖而心酸。为省钱,廖泰来父子俩洗完澡,旋即就在浴室里喊对方关瓦斯,以节省燃气。不把水龙头关紧,让水一滴滴流下囤积,使水表不转。廖泰来还用缝纫机给儿子做衣服。穷人就这样靠省钱来一点一点存钱,一寸一寸靠近自己的梦想,却哪里经得住股市暴跌,物价飞涨,买房又成了泡影。

...

    2

廖泰来是个老实本分只想过太平日子的人,儿子廖界却不甘像父亲那样。买房开理发店成泡影后让廖界特别沮丧,开始不满父亲的穷人逻辑。恰逢其时,遇见了颠覆他认知的“老狐狸”。

“老狐狸”从这个执拗小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遂有提携教育之意,示范“不平等”带来的爽感,还教给他致富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拒绝同情,“喝冰水、闭眼睛、默念‘干我屁事’”。在“老狐狸”眼里,唯有抛弃同情,不在乎别人感受才能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得以成功。买房的执念,“老狐狸”的影响下 ,廖界迅速褪去稚嫩,跨越年龄迈入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

老狐狸深谙森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的母亲则是捡垃圾的人,一辈子替他人考虑,最终却被垃圾堆里的玻璃碴扎到手,得了破伤风离世。在他看来,这也是正常的,失败者都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却并非好人都有好报。影片多次用对比的方式展现廖泰来的善良,每次用完刀片后,都要用胶带包住,以至于多年后,廖界已成为成功的商人,依然像父亲那样做。

优秀的影片,无论隐藏多么深刻的哲理,皆是通过丰盈的细节来展现。一个扔垃圾的小动作,便看到廖康来善良的底色,潜移默化影响着廖界,而没有被“老狐狸”带入“干我屁事”的唯利是图。

当廖界被大个子孩子欺负时,“老狐狸”帮了他。他教给廖界的是社会的底层逻辑,让一个弱小的孩子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去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被“老狐狸”调教后,廖界回家后便对父亲一味忍让不满。原先那个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变了。

股市暴跌,楼下开面馆的老李一生的积蓄全部泡汤,想不通上吊自杀了 ,他租的那所房子也成了凶宅,房子只能低价出售。廖界求“老狐狸”卖给他爸,“老狐狸”答应了,回头又到老李家祭拜,老李女儿想用市场原价买回这所房子。“老狐狸”说已经答应别人了,然后找到廖康来,愿意低价把房子卖给他。善良的廖康来拒绝了,他不愿让失去亲人的李家人雪上加霜。

“老狐狸”既遵守了承诺,又高价卖出了房子,真不愧是“老狐狸”。

廖界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一句“干我屁事”,被一向儒雅的父亲打了一巴掌。廖康来把廖界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拱手相让,让买房再次落空;“老狐狸”利用廖康来的善良又赚了一把。如此看来,成功与失败似乎显而易见。果真如此吗?

...

  3

廖康来生活在社会底层,处处在乎别人感受,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拥有好人缘,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他,最重要的是他的言传身教让廖界没有被“老狐狸”带偏,后来成为有作为的商人,而不是靠“干我屁事”得以成功。

“老狐狸”有钱有地位,周围人对他当面毕恭毕敬,背后都叫他“老狐狸”。拥有偌大豪宅却孤单一人,母亲捡垃圾,手被割破得破伤风病故,儿子因不满他的教导,参加国际医疗队时不幸去世,母亲与儿子在他眼里都是失败者。

“老狐狸”可谓心理上的贫穷,廖康来恰好相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究竟什么是成功?

影片末尾点题,廖界成长为新的“老狐狸”。在父亲的善良和老狐狸的精明影响下,成为成功商人,他在赚钱时会在乎别人的感受,仍然坚持把用过的刀片用纸包起来。抑或,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在乎别人的人也会有好的结果,而并非失败之人。

电影并未展现廖界怎样成为成功商人的过程,大量的留白待观众思忖。

台湾股市崩盘之后,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价大幅下跌。根据电影时间线,老李家的房子在卖出时正好是楼市冲顶并最终崩盘的时期。倘若廖泰来没有将房子让给李家,那么他就是那个不幸的人,结果更为凄惨。

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廖泰来仅凭本性的善良作出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选择。然而,恰是这样的选择,反而结出最好的果。老实人总会吃亏吗?

廖界为何后来没有变成“老狐狸”那样,而是坚持行善?亲眼目睹股市和楼市崩盘的残酷现实,让他坚信父亲的选择,凡事在乎别人感受,拥有同情与悲悯之心,做人做事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能结出怎样的果就看天了。纵然未拥有世俗的成功,做人则成功。

好电影不会告诉观众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人性如此复杂,哪有彻底的好人、坏人。影片中的“老狐狸”就不是只有恶的一面。

“老狐狸”给廖界解围,最后答应把房子低价卖给廖康来,他并未想从他们父子身上获取利益。他从廖界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从廖康来身上看到母亲的影子,从父子俩的亲情中感受到他缺失的亲情。

“老狐狸”也并非一味冷酷。其实当他母亲去世时,在医院的电梯中,他就看到了廖泰来的善良。那时,廖界刚出生,廖康来夫妇抱着婴儿欢天喜地,但廖康来感觉到了电梯里有人在伤心。生老病死的医院中,每天都有人悲伤哭泣,他示意妻子不要笑,他不想让自己的笑容刺痛那些正在伤心的人。这一幕也深深印在“老狐狸”心底,当最后廖康来让出房子给李家人时,“老狐狸”说了一句“我没看错人。”难道,他只为赚取更多利益设的局吗?我宁可相信“老狐狸”有恻隐之心,对李家并非像他表现出的那样冷酷,因为他知道廖康来是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买房的。

当然,廖康来是个彻底的好人,演员俊美的长相也为他赢来了观众的喜爱。廖康来一出镜,乍一看看酷似张国荣,善良全写在脸上。

而影片真正的主角是廖界,那个在“穷爸爸”和“富爸爸”影响下,成长为新“老狐狸”的少年。

一切伤痛在大世界中皆是过眼云烟,无论是“老狐狸”谢老板,还是老实人廖康来,或是新“老狐狸”廖界,都是小人物,在时代的风云、流转中,种下因,结出果。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一生很长,不能只顾眼下,谁知道结果什么时候到来,是什么样的结果,不变的是一颗善良的心。

《老狐狸》由萧雅全导演,侯孝贤监制,2023年在台湾上映。镜头下浓浓的生活气息、怀旧色彩,水墨画的留白,简洁的人物对话,深入刻画的细节,颇具侯孝贤的味道。散文诗的画面,将往昔的美好、伤痛化为淡淡的忧伤,无论生活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无可逃避,只能接受,好好活着,留在心底的依然是对善良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