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爱情电影榜单中只有三部没看过,很是惊讶。一向不喜欢看爱情片,看见“爱”字或爱情标签会想要远离,但似乎这个大主题怎么也躲不过去,有时学校课上都会被安排观看。三部片子都是爱在xxxx前,于是就一口气看完了它们。
看完后感觉,它们本就该是一部电影或剧啊,像伯格曼的婚姻生活那样,而导演真的等了两个9年去拍续集。在我看来这是它们最“艺术”之处。两个演员也与故事主角年龄相近,只大2-3岁。虽然只是三个切片,将几十分钟的大量对话融入了几个小时的生活片段,但与角色同时老去的演员就是更能让我代入进去,感受他们身心在18年的“爱”中如何变化。
18年啊,从第一部上映开始追的人该是什么感受,能与自己的心境同步共情么?是不是有些人都能和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第三部了。只不过第三部的尺度大了一些。
海贼王、柯南等漫画都画了25年以上了,怎么可能同时满足10岁孩子和40岁中年。我追它们也超过18年了,但认知方式似乎没有太变,仍在用不那么成年的视角在看。可人际关系不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时刻在变,经验不断在积累。
看第一部电影时,我并没特别注意第二部是9年后拍还是延后上映的。看到结尾,我相信12月16日那天Celine一定没去,而Jesse去了。带着这个悬念,我看起了第二部。看到男主的脸稍显苍老(感觉女主变化不大),去关注上映时间才意识到真的是9年过去了。
不禁感叹他们竟做到这种程度,9年之后又9年。谁能意识到9年后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没有拍出来他们不会后悔么?而最可贵的是,9年又9年丝毫没有影响演员间的默契和片子的衔接。
实话说,三部片子最震撼我的就是9年这个时间间隔。时间这个艺术家能改变很多事,在一件不起眼、人人能做的小事上加上一段很长的时间,它就变得完全不同了。也是这一“艺术加工”让我有了看纪实片一样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个信息,电影可能完全不会触动到内心。很多电影用化妆、换角色表达时间变化,但那终究有种不真实、割裂感。后文会提“9年”另一方面的震撼。
论感受,相对而言最喜欢第二部。很大原因是意识到了反复提到的“9年”。看第一部时,脑中想的都是第三部,是争吵、背叛。因此第三部的内容早已在脑中萦绕了许久,再看也没有特别惊艳。对于与异性交流极少、没有过搭讪的人,自然也不容易代入第一部电影。如果没有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大概只能算是爱的序言,连正文都没进入。忘了是第二还是第三部了,Jesse说他的初恋是Celine,此前发生关系的都不算恋爱。这和我们小时候被教育的理念很不同,不说恋爱是奔着一辈子去的,它也无疑应早于性生活。当然,随着长大,这些事早已理解了。
第二部看到中间,大概猜到了之后的剧情,Jesse会离婚,然后与Celine在一起。第三部中有了争吵,但也很短。如果抛开争吵部分,两个人就是一直说个不停,其实更像是能说到一块去的两个人。我相信有些人能跟遇上的许多人发生相似的交谈,应该也有很多人会去模仿Jesse的沟通技巧,但即便是表达欲极其旺盛的人可能也用不了太久就没话了。对于争吵的部分,能像Jesse那样表达的人大概不多。
不论是受什么文化的影响,阴阳也好,侘寂也罢,又或是乐极生悲、祸福相依。似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从来无法静态地去看待它们。看到此刻就会想到过去、未来,看到美好就想到痛苦。对于悲观的人,追求快乐相当于吸引痛苦。而不断学习与痛苦作伴,可能才更能享受不痛苦的生活。所以看一部时我想的是第三部,从美好中臆想痛苦。第一部很纯粹,让人羡慕,渴望代入却抗拒,总在臆想未来不确定的痛苦。而第三部将第一部臆想的未来确定了。
争吵、暴力、痛苦、无聊、隔阂……它们都是关系、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从开始置身人群中就应该去学习的。但对于代际交流不畅、独孩一代的我们,以及精神更多投入虚拟世界的人们,交流不是很容易学习的事。人们去模仿Jesse的时候,也要想着激情、关系伴随而来的事,那些Jesse也在承受、忍耐的事。
关于“9年”震撼我的另一点是关于约定的。赴约之日Celine没有去,如果去了他们可能就没有41岁的故事了,更没有计算活到90多岁的情节。人们可能早已忘了,约定一词在过去都暗示着漫长的等待。看似每天的煎熬成就了上帝视角下、回忆中的浪漫。正是约定,9年的牵挂,才让俩人重新遇上彼此。
忘记是从哪里被灌输的了,我认为人至少要遇见两次才算真正相识。第一次是巧合,上天安排的,分离时无需惋惜。第二次才是缘分,其中可能承载了人的心意。人就是这样,上天安排的抗拒,一方主动发起的不浪漫,一定要有念想和偶然。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又或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多少人因此而遗憾终生。我也从未再次遇上生命中的过客们(朋友),尽管我每天都会想起很多人,想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第三部中出现了一个让我感觉突兀的事物,手机。Jesse似乎讨厌手机,第二、三部都没有见他使用。进入即时通讯时代,约定或再次偶遇等看似浪漫之事本质上已经不存在了。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真想找另一个人基本可以找到。每个人的连接都是瞬间、无法预知、侵入性的。人们再无法像过去那样忍受孤独、等待。
技术改变了人际交往的一切。对于需要完整自我空间、独处时间的人,有时会觉得难以适从。没有即时回复、无法被第一时间联系上,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期待,一个人可能就会被认为是有问题的,进而失去一些联系。人际网络的意识影响着其中的每个人,除非一个人选择游离于它之外。但相应的代价是,关系可能无法复建了,人慢慢变成孤立的了。
而浪漫,早已在快节奏、刻意、欲望河流中被消磨殆尽了。
关于第三部,餐桌上一位老人说了一段看似在升华主题的话,又或是在预示下一部或是总结关系,讲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都会被放下。人们都有自己深爱的人,也都会被另一些人深爱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另一个人世界中最重要的存在,铭刻在对方的记忆中。而当人们分离或逝去时,很多人会痛苦,可能会伤心欲绝,想相伴而去。离开的人仍会在一些人的世界中存活很久。但最终人们会忘记,继续自己的人生。大家都是彼此的过客,两个人只是共同经历了一段旅程而已。而回过头来看,这段旅程就是爱本身。
在第一部中,Celine说她不知道身边有哪家是幸福的。第三部也提及了类似的话题。我也也想知道答案,想去听相守一生的老人回忆他们的生活,回忆如何对抗摩擦、争吵,回忆痛苦点滴如何被消解成为平淡往事。我不想看快乐逐渐变为痛苦,却没有解法,那不是爱之旅程的终点。因此,第三部也自然不是最后一部。
我格外期待若干年后的第四部。我想Jesse和Celine大概离婚了,可能Celine有了新的伴侣而Jesse没有。可能影片会讲述圣诞节前夜两人与他们的孩子,Hank、Ella、Nina三个成年人,一起吃饭的交流,谈论些旅程终点的感受。只不过标题不好起了,已经用了Sunrise、Sunset、Midnight。会是Before Christmas Eve么?
最后再回到那句passing through。老人结束一段感人回忆后轻描淡写出的passing through不是主动、随意地放下,而是经历过忘记自我、放弃生活,沉入深渊后被动地放下。她也不知道怎么就放下了,自然而然地被时间放下了。就好像一个人身处深渊,用尽全力向着微弱的光亮爬去,可那光点永远那么小,人只能感受到身边无尽的黑暗。最后人绝望了,放弃了,不再挣扎了,而那光亮却自己靠了过来,将人从黑暗中解放了出来。
那是爱的旅程真正结束时的一种放下。
在旅程中,绝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能善始善终,将沿途风景都看尽。有些人,两个人明明不相爱了,或是彼此厌烦,却无法分离。而还有些人,彼此相爱,爱对方胜过自己的生命,却相处不到一起…..
放下,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