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的戛纳电影节终于落下了帷幕,本届戛纳被无数影评人称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年”。15次入围戛纳的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肯·洛奇、土耳其的国宝级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当代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电影的重要旗手——是枝裕和......堪称神仙打架。同样令各位影迷与观众感到熟悉和期待的,还有新德国电影四大主将之一的维姆·文德斯。

...
今年他携新作《完美的日子》入围主竞赛单元,该片的男主演役所广司还摘得了影帝的桂冠。文德斯的创作早年以开创了“欧洲公路片”而闻名,除了著名的“公路三部曲”:《爱丽丝城市漫游记》、《错误的举动》和《公路之王》外,文德斯的影片始终弥漫着波德莱尔口中“闲逛者”的漫游氛围,并将“追寻”的母体一以贯之,最终实现“救赎”。我们今天要聊的影片同样是出自于文德斯的一部“救赎之旅”。让我们在著名纪实摄影大师萨尔加多与欧洲艺术电影先锋文德斯二人双重的“闲逛”的镜头下。去“追寻”人类生存意义的永恒母题——地球之盐
Le sel de la Terre
导演: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编剧: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戴维·罗西尔/Camille Delafon
主演: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Lélia Wanick Salgado
类型:纪录片/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 巴西
语言:法语 / 英语 / 葡萄牙语
上映日期:2014-10-15(法国)
片长:110分钟
又名:萨尔加多的凝视(台) / 大地之盐 / 地上的盐 / The Salt of the Earth

...
20 世纪 80 年代的导演文德斯在一次展览中无意被一张讲述巴西金矿的黑白照片所吸引。
...
这也是电影《地球之盐》的开篇。数万名淘金者在巴西帕拉达高原深不见底的坑洞中,背着一袋袋沉重的沙袋,脸上早已看不清五官,只有在黑暗中更为暗淡的沙土;无数的身躯掩盖了整个矿坑的断裂面,密密麻麻,好似一个炼狱,画面令人窒息和焦灼。这些便是摄影师萨尔加多在一次返乡途中偶遇的景象。
...
作为一部关于摄影师的纪录片,《地球之盐》记录了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在影像中寻找精神上的乌托邦,完成心灵救赎的历程。正像影片副标题所暗示的——“与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同行”——文德斯充分传达了他作为同路人对摄影家的认同与敬意。影片对萨尔加多作品的呈现并非采取时间顺序,而是通过对观众造成的情感震颤的程度作为线索,层层递进。
...
《劳动者》,是萨尔加多奔走于地球上仍存在着体力劳动的各个角落进行摄影采访。乌克兰的钢铁厂、古巴的甘蔗田、卢旺达的茶园、玻利维亚的锡矿、印度的煤矿、巴西的金矿、中国的自行车厂......记录下了这些支撑起世界工业革命轴线的手工劳动者如蝼蚁般的渺小与无力。
...
在展示出现代文明残酷的背面的同时,萨尔加多通过自己经济学的视角与摄影师的目光使这些图像摆脱了宣扬悲惨世界的他者目光,而是通过自己同为发展中国家的立场,重新给予了劳动者应有的关注与尊严。观者的眼中是时代飞速发展后的余音,是手工劳动迅速消亡的挽歌。
...
借用研究者纳伊尔(Parvati Nair)的表达,这些巴西艺术家给世界艺术场域带来了“巴西视野”。在萨尔加多拍摄墨西哥、卢旺达、刚果、西伯利亚的照片中,往往包含着几乎要冲破画框的一望无际的天际线和舒展无垠的土地。这不应仅理解成一种美学趣味,其中还蕴含着艺术家试图冲破原子化的社会个体与艺术品之间,鉴藏赏玩之局促空间的追求。
...
卢旺达难民营。坦桑尼亚,贝纳科,1994 年在《萨尔加多传》中,他曾这样自述道:“面对我的拍摄对象时,我总是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自然行动。我从来不会要求他们摆姿势,他们也认可这种默契,在他们的默许下,我为他们拍照。没有哪一张照片仅靠自身的力量,就可以改变世界上的贫困。然而,我的图片结合文字、电影以及人道主义和环境组织的努力,成为谴责暴力、排斥、生态问题的更广泛运动的一部分。这些信息帮助那些看到事实真相的人们提高改变人类命运的能力。”
...
难民在等待发放食物 马里,贡达,1985 年紧接着是科威特油田大火的浓烟,是海湾战争的遗伤。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即将结束。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萨达姆下令点燃科威特油井,滚滚浓烟,遮天蔽日,而此时的大地就像是一块烧红的铁板。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员,汇集在科威特,奔向700多座熊熊燃烧的油井。
...
那些年里,他总是奔赴在最黑暗的地方,面对尸体、杀戮、逃难的黑白定格,目睹人类的互相残杀与自我毁灭,逐渐感受到人性之丑。一天里目睹数以千计的人遭遇同类的暴行丧生,那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世间有一种野兽恐怖至极,那就是我们:人类”。
...
...
下决心暂别摄影的萨尔加多同妻子回到了家乡艾莫雷斯,但是曾经枝繁叶茂的梦幻家园如今却以物是人非。大量树木遭到砍伐,森林面积骤减至原始的10%。
...
2003年,在萨尔加多和妻子共同努力下,森林再次繁盛重拾相机的萨尔加多被自然所感染,他发现了这个破败的地球的还尚存一丝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事物,冰川、峡谷、原始部落。于是他开始创作这部献给地球的情书——《创世纪》(Génesis)。
...
为了拍摄《创世纪》中的作品,67 岁的萨尔加多曾整夜匍匐在潘塔纳尔湿地,仅仅为了捕捉鳄鱼头伸出水面的刹那;
...
涅涅茨牧民和他们的驯鹿,西伯利亚北部亚马尔半岛,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常年积雪,雪橇成为聊天他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2011年亦或步行 850 公里横穿埃塞俄比亚山区,拍摄不为人知的穆尔斯人和苏尔玛人部族。
...
《创世纪》封面作品布鲁克斯山脉东部地区,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萨尔加多用镜头记录地球上的原始状态的浩瀚面貌,探讨人与星球之间种种因果寻律,无处不流露着对地球上生命的敬畏。在摄影中,萨尔加多走向了虚无,也最终走向了自我救赎,在现代文明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曾指出,萨尔加多那些拍摄人们迁徙的照片,“把苦难放大,把苦难全球化,也许能刺激人们感到有必要更多关心,但也会使他们觉得苦难和不幸实在太无边无际,太难以消除,太庞大,根本无法以任何地方性的政治干预来改变。”但是在文德斯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桑塔格冷峻理性的一次颠覆,对这位纪实摄影大师由衷的肯定与敬意。
...
在每一位纪实主义摄影师都会面临的两难之中,萨尔加多说,“人是美的,人的尊严是不可蹂躏的。这些苦难的人并不丑陋。我以尊敬的心情审视被摄人物。”
...
我们永远都无法忽视影像的力量,正如萨尔瓦多所言,摄影是一种最有力量的语言,因为它无须翻译,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读懂它。*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