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震惊世界的新闻,莫过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7月8日遇刺身亡。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见证历史了,因为确实已经很多年没发生国家元首被刺杀的事件了。
行刺者是41岁的奈良市男子山上彻也,作案动机据说与政治立场无关,而是因为安倍与宗教团体“新兴宗教统一教”走的比较近。
而山上的母亲对该宗教团体不停捐钱导致破产,山上彻也怀恨在心。他原本想对宗教组织领袖下手,但一直找不到机会,于是决定射杀与该宗教团体友好的前首相安倍晋三。
如此看来,泄愤的成分比较大。没想到日本战后最年轻且任期最长的首相就因为这个看似荒谬的原因被刺杀,果然世事无常。
这不禁令人想起另一桩轰动世界的刺杀事件: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遇刺身亡。
1963年,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市街道遇刺身亡。
当时肯尼迪夫妇同乘一辆敞篷汽车,从欢迎的人群中间缓缓驶过。
道路旁边一大楼中有人连开三枪,其中一枪正中肯尼迪太阳穴,半小时后肯尼迪去世。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24岁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他与刺杀安倍晋三的山上彻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人都有军事背景,山上彻也曾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而奥斯瓦尔德是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成员,并且两人都性格孤僻独来独往。
此外,肯尼迪与安倍遇刺的时间点都很敏感,肯尼迪遇刺的第二年,就是美国总统大选,而安倍遇刺后不久,就是日本众议院选举。
山上彻也(左)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右)
肯尼迪遇刺案的后续也十分诡异,在3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身亡。
遇刺后的30年里,115名相关证人自杀或被谋杀,整个案件因此被蒙上了一层浓重的迷雾,成了美国人心中的无解之谜。
今天要聊的,正是一部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的电影。
这部电影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对于肯尼迪遇刺案的认知。英文原片名为《JFK》,JFK是肯尼迪总统名字John Fltzgerald Kennedy的缩写。
片长3个小时还能做到全片无尿点,在豆瓣获得了8.8的高分,好于97%悬疑片。
其中台词更是金句不断,令人拍案叫绝。
该片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并拿下当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
聊这部电影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肯尼迪被刺杀的情形:
1963年11月22日上午12时30分,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与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乘坐敞篷车缓缓驶过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Dealey Plaza)时,遭到枪击,头部和颈部中弹。被送往帕克兰医院后不治身亡。
随后,警察逮捕了美籍古巴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他藏身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处存放学校用书的建筑内,通过6楼的一扇窗户开枪射杀肯尼迪。
然而,两天以后,奥斯瓦尔德在警方的严密看管和众目睽睽下竟然被酒吧老板杰克·鲁比开枪打死。不久,杰克·鲁比在狱中死于胃癌。
诡异的是,奥斯瓦尔德曾声称自己只是“替罪羊”,而杰克·鲁比死前说他是被人下毒才得了癌症。
一年后,沃伦委员会发布报告(即著名的《沃伦报告》)认为总统被刺事件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作案。
然而,在肯尼迪被刺后的3年时间里,共有18名证人去世。
从1963年到1993年,三十年里,115位与案件相关的人员,相继“自杀”或被杀。众多疑点,让肯尼迪遇刺案笼罩在一片“阴谋论”的迷雾之中。
不少人认为,肯尼迪遇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国家政变。
《刺杀肯尼迪》正是一部基于“阴谋论”拍摄的电影,大胆地向国家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卡斯特罗、古巴人、黑手党、军方发出质疑的声音。
影片中罗列了很多疑点:按照官方说法,共有3颗子弹射向肯尼迪,然而从围观民众的家庭影像(扎浦路德影片)中可以得知,三声枪响十分紧密(2.6秒三次射击),而枪手使用的老式枪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连发。
奥斯瓦尔德的射击位置刚好被树木遮挡,根本不可能准确射击。由此怀疑现场不止一个枪手,还存在其他的射击位置。
而嫌疑犯奥斯瓦尔德被捕后,没有笔录、没有律师、也没有被审讯,直接被判有罪,这不符合美国严格的司法流程。
此外,尸检报告中称只有一颗子弹构成致命伤,却造成了7处伤口?(戏称“魔术子弹”),而解剖尸体的医生听命于军方,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这部影片的主角,正是因调查肯尼迪遇刺案而知名的新奥尔良地方检察官——吉姆·加里森。《刺杀肯尼迪》叙述的就是他调查遇刺案的经过。
关于他的史实是:1966年,作为新奥尔良地方检察官的加里森从一个私家侦探那里取得了一些线索,得知一个名叫大卫·费里的男人可能参与了刺杀肯尼迪。
加里森着手调查,又发现新奥尔良商人克雷·肖与刺杀相关。
1969年,加里森逮捕并审判了克雷·肖。然而,此案递交陪审团不到一小时后,即获一致通过,宣判肖无罪。
加里森坚持认为,主流的阴谋论都试图将谋杀归咎于古巴人和黑手党,但他坚定地将杀害总统的阴谋归咎于想要继续冷战的中央情报局。
吉姆·加里森 (Jim Garrison)
在电影中,杰姆·加里森发现肯尼迪身中数弹,均来自不同的方向,而这一明显事实,却被当时的官方调查团忽视。
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肯尼迪是被美国政府的高层人士联合了商人、黑社会分子、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司法局和执法单位等有计划地谋杀而死的。
《刺杀肯尼迪》剧照 凯文·科斯特纳扮演吉姆·加里森
电影上映之后,遭到了一些记者、政论家和学者的口诛笔伐,他们认为《刺杀肯尼迪》是歪曲历史,编造阴谋论。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杰克·瓦伦丁甚至写了一篇七页的文章批判导演斯通,把《刺杀肯尼迪》和纳粹宣传品《意志的胜利》画上等号。
导演斯通后来在一个专访中回忆那段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日子:“我甚至不能记起所有的死亡恐吓,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
不过敢拍这样一部电影,与中情局叫板的导演自然不是胆小鬼,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可是个狠角色,他自己就是一名越战老兵。
1967年,奥利佛·斯通加入了美军,并特别要求把他派往越南执行战斗任务。
他先后在第25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服役,两次负伤,获得过铜星勋章和紫心勋章,并因参加25次直升机攻击而获得航空勋章。
《野战排》就是他在越南战场上的所见所闻。1986年,他执导的《野战排》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奠定了自己一线大导的地位。
越战中的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
而主演凯文·科斯特纳在片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他更为人所知的代表作是《完美的世界》以及自导自演的《与狼共舞》。
在《刺杀肯尼迪》中,凯文·科斯特纳将冷静正义执着的吉姆·加里森塑造得深入人心,他在片中有很长的独白,导演斯通要求他不用提词板,背会台词,看过这部电影就知道难度有多大。
为了把吉姆·加里森塑造成一个英雄,其实导演先后找了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凯文·科斯特纳——都是专门塑造硬汉的好莱坞一线男星。
最初科斯特纳拒绝了导演斯通,是他的经纪人说服他出演这个角色。
一个小插曲是,1991年1月,在凯文·科斯特纳决定出演加里森这个角色两个月后,他自导自演的《与狼共舞》拿下7项奥斯卡奖,也让导演斯通顿感物超所值。
导演奥利佛·斯通一丝不苟的考据精神确实值得敬佩。
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细节。《刺杀肯尼迪》的剧组一丝不苟地根据档案影片重建了肯尼迪执政时期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这花去了7万美元,而最终只在成片中出现了8秒钟,还是黑白胶片。
许多场景都是在实地拍摄,历史上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达拉斯剧院被逮捕,电影也就是在这里拍摄,杰克·露比枪杀奥斯瓦尔德这一幕也拍摄自它的真实发生地——达拉斯警察局的地下车库里。
为了让肯尼迪遇刺的迪利广场看起来像它1963年时的样子,剧组花掉了400万美元进行置景。
电影《刺杀肯尼迪》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探究肯尼迪之死的真相。
导演奥利佛·斯通想要通过它传递的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那意味着勇气,意味永远站在正义一方。
就像吉姆·加里森,即便面前要挑战的是美国政府,也毫不畏惧。
最后,用影片末尾的一句话来结束:本片献给追求真理的年轻人。
无论通往正义的道路有多艰难,相信真理永远不会缺少追随者。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