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影像诉说禁忌的本质,那便深刻地体现在突破禁忌这个行为本身上:禁忌,它为个体带来了一份可被称为“平静”的能量,控制其于一个理性的世界,同时又彰显了另一份可被称为“恐惧”的力量,将个体抛向非理性的漩涡。
那么禁忌,就只是给予圣洁与堕落一个可以被我们理解和观察的形象,伴随着一阵反思后,要么将禁忌认作虚伪去反对它的存在,要么将禁忌认作信条与规则去承认它不可或缺。进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种莫名的力量要求我们视前者为堕落,而将后者认作为圣洁,那么,禁忌中出现了禁忌,堕落与圣洁中也出现了堕落与圣洁。
说回电影本身,这部电影一点也不客观,甚至极端到了一定的程度,极端到影响了我对于内容真实性的判断,进而完全消解了我对影片中角色的道德批判,这就是这部电影与其他叛逆少年题材电影所存在的一处明显不同。
哈莫尼科林创造出一个道德与伦理同时真空的影像世界,将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指向一种生存状态:一种被嘲笑、定义、唾弃的生活。并且戏谑地把这个常常被称为“丑陋”的状态毫不张扬地以常常被称为“高雅”的形式展现。他就像是一个愿意把人人都唾弃的垃圾用手拿起来端详的人。“腐烂的人”,又怎不亦如是?
那些腐烂的人在变质的瞬间就已经被人们丢弃并视作垃圾了,在他们完全腐烂之前,营养再也无法被吸收了,哈莫尼科林观察了这个腐烂的过程并且发现了那些他们仅存的,但又无法完全由自身诉说的美。
最后,我联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美到底来源于何处?一个可以被人们称作为“美”的对象,它显现出来的这种美感,是源自于这个对象本身,还是源自于人们所拥有的一颗爱美之心?亦或是说美仅仅只是被阶级、意识形态强加定义而使得人们被迫相信它是“美”的?这个问题真的可以得到统一的解答吗?并且人们真的可以得出绝对自洽的解答吗?
哈莫尼科林&约翰沃特斯:“圣洁与堕落”&“美丽与丑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最近几年出现了“对”与“不对”的怪圈,一件事情总是习惯于站在正反双方争执个不停,而逐渐丢失了中间地带。比如“事业脑”or“爱情脑”哪个更好的?读研还是工作哪个更佳?往往都会得到很多非此即彼的答案。。。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逐渐将重视自 ...
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国产电影运动”:1、制片机构的勃兴。至1926年底,全国共179家制片公司,仅上海一地便有142家;2、影片年产量的扶摇直上。3、影院建设。至1926年底,全国影院156家,其中上海39家:4、电影教育。至1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主要被理解为以女性体验为起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政治运动。70年代初,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萌动。1971年,几部颇具女性意识的纪录片得以公映,标志着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1972- ...
维姆文德斯&柏林苍穹下&新德国电影
“我完全拒斥故事,因为在我看来,它们除了带来谎言,别无所有。而最大的谎言就是故事总是表现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一致性。然而,因为我们对这些谎言的需求又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与它们战斗并把没有故事的一连串影像组合在一起,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故事 ...
新好莱坞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好莱坞电影的命运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反垄断法”出台针对“八大电影公司”的市场垄断,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