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二元对立的服务者和剥削者之外的“顾客”。

安雅扮演的角色最终以一种置身于“剥削者”和“服务者”之外的形象逃出生天,有心的朋友可能能在芝士汉堡这个“本就不属于高档餐厅的食物”上找到一些影子。

但是在角色上,我觉得安雅扮演的margot(其实是假名)从最初就身份不明、不属于这一群人,就已经是一种预示。

ps妓女的这种身份设置的很巧妙啊,可能我本人就是很喜欢妓女身份体现出来的层次感,但是她和chef对话当中的那种区别,我很喜欢。

尤其是那段“你喜欢你所提供的服务吗?”,可能是我本身作为服务行业打工所以会很思考这件事情。

2规则和秩序所营造出来的“stagecraft”舞台情景式的恐怖。

整个厨房所围绕的这种chef所制定的规则推进了整个惊悚氛围。或许人本身就是反感过严肃的规矩,也或者是归置好的事情在人的计划之中产生的戏剧效果有一种生活化的恐怖谷。从剧作角度讲,我们也都希望看到荧幕作品以一种不按逻辑和常规的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于“陌生化”的追求。

(同时这一点我觉得有心者应该可以思考到权力和空间,例如在后厨这一个空间当中chef所占有的权力,电影当中提到了chef性侵的事情以及chef对尊重的要求,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22年我个人很喜欢的电视剧《熊家餐馆》,里面

熊家餐馆 第一季 (2022)8.52022 / 美国 / 剧情 / 克里斯托弗·斯托勒 乔安娜·卡洛 / 杰瑞米·艾伦·怀特 艾邦·摩斯-巴克拉赫

也是这类型以寄生虫、悲情三角这类为首的电影都有的共性,权力结构在空间当中的部分呈现,感觉这一类型电影都会找到阶级的内核,但是我个人比较希望能够从空间、权力,说不定是福柯的角度来思考思考)

悲情三角 (2022)7.52022 / 瑞典 法国 英国 德国 土耳其 希腊 美国 丹麦 瑞士 墨西哥 / 剧情 喜剧 / 鲁本·奥斯特伦德 / 哈里斯·迪金森 查尔比·迪恩·科里克

3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惊悚片都能看到类似邪教感觉的影子。

结局往往都是祭祀式的集体谋杀,不知道如何评价,个人觉得这一部电影的重头戏不在这上面,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出现了巨大漏洞:影片结局所有人呈现一种绝望的不反抗。我个人认为不合理,太仓促了,但不影响。

硬要说的话可能就是人们对于集体价值观的恐惧,接着思考还能说到社会价值取向所营造出来的反乌托邦系列电影(不是科幻的那一部分)。

4高级餐厅设定下提炼出化繁为简的关系。

这个主题我暂时没想好如何解释,写上来凑字数。

最后说一些别的,短评里面有很多称之为cult片,我坚决反对,顶多算是惊悚片。

可能是我对cult片定义太过钻研,本片和cult片几乎没有一点关系,从发行角度走的是流媒体也走了部分海外放映,从观众角度没有粉丝和热度,从摄影角度超高清各种美术超大手笔,从内容看甚至还没有网飞电视剧血腥暴力不过剧本编写确实有一些局促。

虐杀片永远迈不过的关卡就是如何解释虐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创作在结构上需要完成某种因果和矛盾回溯,但是我看的所有虐杀片和惊悚片无一例外都会在这一环节出漏洞。希望未来能够看到重视过程、内核,同时不放过剧本性的作品吧。

在惊悚片里面找内核然后过度解读挺开心的,不至于短评说的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