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刷视频刷到的,正好借机了解一下素食主义,不过看了一半就索然无味关掉了。
ps.这篇不是影评,只是由此引发些思考罢了,把想说的叨唠出来。
我吃素的最初原因是控制体重,实际上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磨合才最终成为素食者,如今已经快两年了。
我从来不进任何素食相关的圈子和组织,也从不标榜自己,事实上开始时还因此蒙羞-和家人/社会成见有关,也和个人经历有关。
我吃素,但我不是素食主义者,我反对将素食像传教一样强加于人,即便是宣传引导我都排斥。我吃素的原因很简单,和跑步一样的纯粹个人的偏好和选择。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并且这成为了我的习惯甚至是性格的一部分;当我尝试或被动改变时感到不适和痛苦,仅此而已。我不是主动成为这样的,我也认为人天性各异,喜好不一,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我一定也不强加于人,这和势力强弱无关。这仅仅是个人喜好问题,最多是利弊而非对错。
更不要提打着素食的幌子去贩卖宗教信仰、健康产品…以及要警惕一切对素食的妖魔化和神化的扭曲,一旦上升为立场问题,就掺杂了太多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因素,想想民族主义、女性主义、lgbt…往往都有矫枉过正的偏激倾向,给传统的一方不加分别地扣上“大男子主义”“恐同症”不正常的标签,企图倒打一耙,实际上依旧是独断的。
而某些人则试图用考古学实证方法去为其自身证明,这在我看来就像证实“人类是群居还是独居动物”一样帮助不大。
人们往往试图寻求理据支撑、背书证实,由此将目光投向科学、宗教、政治/环保…甚至不惜借用耸人听闻的谣言。
可以理解这种动因,但或许本末倒置了;我认为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初衷,只是附加价值而已。
2025.5.12
关于素食杂谈-《你吃什么很重要》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