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远超预期得好,多层次上的优秀作品,尽管有些许清晰和直白说教之处。即便是商业大片,这套我吃了,心一狠甚至可以打个五星。
既有传统西部/黑帮片的神话气质和搏斗情节,又融入了中国的侠义,而且是在大陆背景下拍出来的,别有一番风味。
ps.火车作为旅途中的工具(泰坦尼克或苦月亮的船也是同理)既有室内空间上的封闭性,又有内外联系的可能,因其形式速度还有危险性,最终旅途的时间和影片的终始相吻合。
技法:
剧本、声音、动作、光影、剪辑,都经过精心设计,很抓人-即便煽动性强,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和紧张感。实际上情节充满了设计和巧合编织,视听也极尽人为渲染和不加节制的表现。我可能会尽量抵制这种风格化和浪漫化的处理,但我还是接受了,因此我想问:怎么能做到视听效果不让人反感-最好是有即时的快感、还能使内容不沦于空洞-相反使之连为一体、深化冲击力,又不失深厚的余味?
悬疑片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是否要揭晓,如何揭晓,揭晓之后怎样?悬疑设定要慎用,不能无端地故弄玄虚,也不能一根线吊到最后。但同时还应该避免诉诸简单粗暴地决斗或大白。
本片同样不能避免这些问题,但不完全落于窠臼。当经过一次次反转和波折后,反派终于弃暗投明、黑道老大在警察面前暴露时,我们猜测是否就归于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尤其是接着还包的场面配上煽情的流行歌,仿佛又要达成闭环。好在没有在此结束,警察和女主在饭馆见面,蒙太奇交代了男主的死因,“我老婆和你很像,怀孕时生怕孩子缺了营养”,人性的相通超越了黑白两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统一和升华。
语言/对话上,鲜活有趣但还是有一点造作和说教的痕迹。如羊和狼的比喻,这种黑话是否应该过度强调?那句“输了手艺杀人,那才是丢了面子”往好了说是精准到位,往坏了说就是作文式的点题-不够自然。同样的,构图和光影也有此类问题。
内容和结构:
故事发生于再平常不过的现实角落,而举手投足间都是潜伏的心机与智勇博弈。这重张力造就了悬疑气氛和深层意蕴:(傻根纯真的眼里)在风平浪静的生活表面下(黑道的视角/观众眼里)各派权力暗流涌动。
故事主线是女主在佛的指引下渴求救赎,内心中的善恶不断纠葛。在个体身上体现为冷面和真情的张力,而在不同角色的视野中又得到了外化表现,体现为善恶、阴阳、真假的双线交纵。
因此故事看似是零散、碎片化的,实际还是二元辩证推动的。这样趋于宏大而僵化的编织整合不可避免地抹杀了时间的流动以及微观的自然体验。即便有震撼力和共鸣,依旧是外在安置的-缺乏内在自发的动力,类似于爱森斯坦的吸引力蒙太奇,仿佛是一台运作精良的仪器,用来引发特定的情绪。然而过于平滑致密,欠缺一点现实性的缺口。
人物和主题:
本片让人联想到《幸福的拉扎罗》,拉扎罗-上帝,傻根-佛,两组互文都象征着人物超脱时世的圣愚品性,不过前者的结局显然更为现实和残酷。
正如片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的对话,究竟应当如何对待不设防的善人?因而最终电影抛给我们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信任彼此,应当用恶来度量他人,还是天真地相信一个无贼的世界?此外,究竟谁傻?是有心人把风浪挡在外面,用善意的谎言瞒天过海圆了这位孩子的一场梦?还是善人自有神佑,(不管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那些阴暗处的蝇营狗苟,因而降维打击、不战而胜?
事实上,片中所有人都是认真的,只不过存在认知层次的差异,这也是趣味和可信之处的根源所在。
25.4.29于北影
观感和影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献祭评分:A-8.3背景-主题-叙事作为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以战后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评分:A-8.3背景、主题与叙事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作为切口-甚至是一个孩子的遭遇-折 ...
评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B+7.6简评:看的第一部罗西里尼,受到巴赞的直接推荐。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来没有显著缺憾,却难以看到真正的创新。历史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虽然有明显的剧情和制作,未摆脱情节剧的刻板程式;但需要承认在其略显机械的结构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