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残片(48分钟),1926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导演史东山,编剧朱瘦菊,摄影周诗穆、余省三。非常精彩,家庭伦理题材的教化性固然有其囤于伦理宣教而轻视觉表达的弊端,但在本片而言是处理的非常好的。
过着富裕生活的女儿回娘家一段:以细节表达(坐下时擦了下板凳,仍觉脏而将手作帕垫子)反映出其与出生家庭的区隔,极力呈现贫富、阶级差异,女儿、母亲和儿媳三人关系的刻画将家庭矛盾显露无疑。
母亲角色:代表传统女性所具有的隐忍(面对丈夫酗酒家暴、女儿待其刻薄、儿子无情搜刮,仍以养育子女、维护家庭和谐为重),其悲剧性命运形成对于片名(儿孙福)的讽刺,也含有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及对传统女性(母亲)的感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子女不孝是为传统所唾弃,母亲在临逝之余仍行家庭调解之责着时使人更感悲痛与叹息。又想起《呼喊与细语》中的类似情景(尽管不是两代关系),在现代化发展迅速的中国,家庭单位的渐趋瓦解,两代关系的观念隔阂之重亦附于此,常说从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往往只是嘴上说说……

母亲回忆起孩子走时一段,送别之景真可谓触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