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福(1926)的劇情介紹
月明影片公司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出品,攝影:周詩穆,餘省三。
兒孫福(1926)的影評
觀《兒孫福》有感
b站,殘片(48分鐘),1926年,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導演史東山,編劇朱瘦菊,攝影周詩穆、餘省三。非常精彩,家庭倫理題材的教化性固然有其囤于倫理宣教而輕視覺表達的弊端,但在本片而言是處理的非常好的。過着富裕生活的女兒回娘家一段:以 ...
b站,殘片(48分鐘),1926年,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導演史東山,編劇朱瘦菊,攝影周詩穆、餘省三。非常精彩,家庭倫理題材的教化性固然有其囤于倫理宣教而輕視覺表達的弊端,但在本片而言是處理的非常好的。過着富裕生活的女兒回娘家一段:以 ...
1/21.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Cinema.
民國影展時看的老電影,默片。辛勞而可憐的母親。女人永遠應當将自己放在首位。
隻有48分鐘殘片,隻有卷一,沒有卷二。一位傳統慈母為兒女們奉獻一生的家庭倫理悲劇,作為關注女性生活的導演,史東山運用了許多在他的作品序列中反複出現的符号,如女性與玩偶、支撐功能不全的丈夫、失去自我的母親等,還有他直逼人心的思考型字幕。又是一個将生命湮沒在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她的名字在病危的診單上才被知曉,并且沾染着男權社會的抹殺意味:何老太太。母性的偉大在于寬忍、犧牲和無怨無悔,這種不自私的愛卻普遍地不被珍視,所以史東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雖然具有革命意義,但人類社會就是這樣運轉延續的,核心的東西難以革命。
表現母親的困窘時有個粗糙雙手的特寫鏡頭,回想一下同時期的法國和蘇聯電影,好像還真沒有針對肢體語言的特寫,算它一個創見。此外三言二拍式的意識形态實在是原地踏步。不過此時的中國電影發展應該還算是穩紮穩打的,如果沒有戰亂的話,假以時日定有大批驚世之作……如果沒有戰亂的話。
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出品,現僅存48分鐘殘片“影片開始,先是一個地上被打碎了的碗的特寫,爾後表現丈夫因何氏隻顧兒女而對她進行辱罵,言簡意赅,又新穎别緻。史東山還運用多種電影語言,來刻畫何氏的内心活動。如她倚門仁立、凝望着門前的小路,此時插入一個疊印鏡頭,表現當年兩個兒子離家進城的情景,把慈母思子的殷殷之情,展示得具體而生動。又如用一雙顫抖的手的特寫,揭示何氏想向長女提出暫住要求時的局促不安。多處運用暗示和省略,使叙述顯得簡潔明快。丈夫中毒身亡,是通過何氏由驚慌失措而悲傷欲絕的表情變化暗示出來的,極富感染力。另外,還利用調焦技術,來表現特定情境下人物的主觀印象和感受”(《中國無聲電影史》167)景别更舒服了。溶,淡入淡出。竟有大量依據視點原則的正反打。教化意義濃“樹欲甯而風不靜,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