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写个影评。我觉得直观上我非常喜欢《怪物》,推荐的!

- - - -剧透慎入- - -

是朋友选的电影,我在去的时候完全对这个片子是什么主题关于什么一无所知。去了之后我非常喜欢!所以很久没写过影评的我摸鱼写了个评。可能有些情节记得不是很清楚T T凭记忆写的没有再刷。

一共是三个角度,从早织的角度,从老师保利的角度,然后从麦野凑的角度。

在看第一个早织(也是凑的妈妈)的角度的时候,我不断地在心里猜测各种可能性,但是大体上确实是信任早织的判断的。在听到猪脑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发生了非常玄学的事情,在看到凑黑夜里在森林洞穴里独自站立着唱着who is the monster的那个画面觉得莫不是有什么神秘力量侵入大脑,他之后跳车又觉得凑可能真的非常suicidal。到早织问到是老师说凑长了猪脑的时候并拧他耳朵打他鼻子的时候,我跟着早织一起愤怒,觉得老师真的是很可恶、并且是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然后到早织维权的时候,我开始非常佩服她的坚定。然后到保利老师说凑是霸凌者,我开始心里充满困惑,但是也有点开始动摇,how is it possible? but everything can happen right? 然后早织到依里家的时候,依里有凑的一只丢掉的鞋我也很困惑,然后他/ta被发现胳膊上有伤的时候,那很像一个烫伤,我的第一反应是凑是不是真的是霸凌者、是不是用打火机烫伤了依里。然后对于保利老师的感受一直是非常相信早织的判断,觉得他是个恶人,对学生肢体且语言暴力的伤害性极大应该被开除的老师, 觉得他一直漫不经心不把自己的错误当回事。到最后一幕,大雨天阴森森的风吹进屋子,桌上的怪物卡片掉了一地,我觉得真的非常凄凉,当时觉得凑肯定是出事了之类,而且那些怪物卡片究竟意味着什么,总之感觉是十分神秘的东西。第一个叙事留下了很多的谜题。

到第二个角度我还蛮惊讶的,因为是老师保利的角度。他的角度从一开始就让人把之前的一些假设给推翻了。这里没有第一个早织角度的那种灵异又绝望悲伤愤怒的情感体验,但是积累了非常多的困惑和荒谬的感觉。比如说完全颠覆了我在看第一个早织角度时对老师的愤怒, 而是开始觉得他非常humane,甚至善良,也有一些小的不好的细节,但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他还是很温和关切的状态。当时想的是,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这样大的参差?以及不明白为什么凑会在班上发火扔东西,感觉总是有原因的,但是那个线头不在,并且也感觉到老师了解的凑和妈妈了解的凑差异很大,究竟哪个是真实? 在他找到依里爸爸的时候,依里父亲说的那番话和醉醺醺的姿态让我基本确认“猪脑”是依里父亲说的,并且依里父亲有在家暴依里(那些伤痕是他造成的),但是更加不解为什么依里父亲说的话会在凑的口中变成保利老师说的话?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角度真的是给我震撼到了……。在第一个妈妈认为凑被霸凌凑想要自杀的绝望的官僚的世界,第二个老师所以为的凑是霸凌者以及自己被因为误会和官僚系统而辞退的世界之外,属于酷儿小孩的角度和世界如此颠覆且world-making。前面的世界并没有消失,依里是受到霸凌和家暴的,学校是无所作为不在意真相的,老师是有好心但却误解学生且自己被牺牲辞退的,但是,但是,在这之外,凑和依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带着ta们对宇宙和转生的畅想还有ta们之间的强烈复杂美好又让自己陌异的情感。原来在深夜的离家出走以及唱的那句who is the monster的歌是属于凑和依里的秘密, 原来凑在那夜只是独自一人在怀着期许的心情等待自己喜欢的人。原来他跳车是因为想要回去找依里。原来水杯里的砂石不是被同学霸凌而是凑和依里在给小猫转生。原来那只鞋是道歉。原来即便是最后被风吹下桌子、散落在地面的写满画满了怪物的卡片,在第一个叙事里那样的凄凉,在第三个叙事里却是凑和依里自己制作的、在与世隔绝的电车世界里充满乐趣的游戏。原来写反的字是藏着名字的亲密。

原来怪物,既是指酷儿小孩在这个强制性顺直、充满toxic masculinity的世界里被当成需要治疗的“怪物”,是指这个世界上那些无法理解酷儿小孩想要伤害ta们的人和系统是怪物,也是指在酷儿小孩(以及其ta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内心的otherness。在我看妈妈甚至到保利的那段的时候,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是跟酷儿相关的片子,直到第三个凑的角度,从那些同学霸凌依里并评论ta的嘴唇并作样亲吻ta,而凑愤怒地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我当时转过一个念头感觉凑可能对依里是有浪漫爱的,而依里自己的性别可能是非常genderqueer/gender non-conforming的。但我当时也有觉得可能是枝裕和就喜欢拍一些非常复杂交错的non-normative的情感,ta们之间也不一定会是浪漫爱(我也确实觉得结果是非常复杂的),不过到电车那里,几乎是明示了,就是当凑很慌乱地推开依里而依里说“这个有些时候就是会发生的”的时候。然后就觉得,啊,一 切好像都make sense起来。为什么依里的爸爸说依里是“猪脑”和“怪物”以及说要把ta变成正常人,这不就是最典型的异性恋家长对酷儿小孩的“矫正治疗”吗,以及为什么凑会那样纠结和悲伤,以及为什么ta们的聊天中经常有提到别人说的“像个男人”和保利老师说的act like a man,强制异性恋系统和cistem&transphobia&那种对于某种toxic masculine ideal的uphold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让amab”更像个男子汉“和让ta跟“一个女人谈恋爱成家生小孩”总是一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妈妈早织和老师保利都有各自的善良、都不是像依里的父亲那样明显直接的施暴者,但ta们也跟依里父亲有相通的地方——早织嘲笑模仿电视里cross-dressing的人、关心凑时随口 提及的过世的丈夫对凑和女性组成“普通”家庭生孩子的期许,保利说的要更像个男子汉一点,这些就像友邻Enlightening评论的那样 “再生产了弥散于生活流的日常暴力——哪怕是以关怀的形式”。而且这个片子真的好ecological啊,人性一点一点叠加,在前两个人的叙事里似乎不像个人的校长,在第三个叙事在跟凑对话的时候,在吹长号的时候,也流露出了humane的一面。

我也好喜欢豆瓣上友邻们的评论,L写“大人们敏锐地抓住了所有细节,却猜错了所有原因。台风倾斜时,大人们都被困在自己的痛苦里,两个孩子却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源”。辣糖放题写“大人们总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说实话,总想介入孩子们的沉默” 。Enlightening写“对于东亚酷儿而言,《怪物》就像是一次对残酷童年的偶然造访。当所有平静的悲伤、无从说起的愧疚和难以平复的伤害在第三幕缓缓浮现时,观众得以了解母亲和男老师是如何无视乃至在生产了弥散于生活流的日常暴力——哪怕是以关怀的形式。谁是怪物?怪物是谁?儿童的游戏之语成为寻求问责的口号”。 sirius_flower写, “故事最后唯有霸凌者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和处理更是一个大型的社会隐喻,被自然收回的电车成为收纳‘怪物’的乐园,被社会这个庞大身体排斥吐出的便进入更大的生态循环”。

除了酷儿角度之外,我也很喜欢里面潜藏的crip/disability角度,我觉得虽然是枝裕和否认说没有考虑,但是我觉得依里还挺明显neurodivergent的,所以他被认作异类被排斥除了queer之外,也有这个neurotypical/ableist世界对于 neuroqueer/neurodivergent人的压迫和暴力。

我也非常喜欢的是里面对于声音和沉默的影射,就像辣糖说的那样,介入沉默本身是一种暴力。沉默/谎言本身可以是一种抵抗和自我保护的手段 (i.e. 在这个说出来就会被当成怪物的世界里),而在最后凑和校长吹长号,校长说的话也是,不能告诉任何人的事情就付诸长号里吧,此时长号声本身代替了语言的言说,它的力量更甚于语言的表达。

还是很喜欢《怪物》里罗生门叙事下渗透出的“希望”。前两个叙事里的惊悚、绝望,以及who is monster的情节,在凑和依里的叙事里原来是ta们的乐园、游戏和亲密,这并不能抵消掉和否认这个世界的糟糕和恐怖 (比如,官僚的学校系统是存在的、暴力的父亲是存在的、学校的霸凌是存在的、没有劳工保障被牺牲被骚扰的老师,以及另一个早织叙事里对学生肢体暴力的老师,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参差本身好像打开了一道抵抗的裂缝以及另一种world-creating和sense-making的可能性。酷儿被当成这个顺直世界的“怪物”,因disrupt了cishet而遭受系统性的伤害和压迫——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epistemology和自己的世界和futurity。另一个我很喜欢的点是monster as otherness,不光是作为系统的施暴者,或者是这个世界里被排斥的人,而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让人困惑的、混沌的、无法理解的otherness——自我也是ta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