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
由于看前对此片毫无了解,只是抱着朝圣的心态来看,始终以为是创新的炫技之作或美国式的。开始对于快节奏、高密度的内容难以消化,非线性多层级叙事下情节理解都很困难,设计感十足的形式主义视听语言更是云里雾里了。
此外,因为该死的网络卡顿、投影仪延迟和字幕的问题,观感极差!前半段就在凌乱的状态下度过。
好在看到一半后,解决了设备问题,立马就入戏了,仿佛穿过了迷雾。
突然理解了一个人如何在中途迷失,在死前孤独无助,走马灯地回首过往的欲望、自私冷漠…扒开那些绚烂的粉尘,废墟下的rosebud。
追溯一个逝者的谱系,就像在盛大的废墟中寻找吉光片羽。这种拼图式的记忆考古让人联想起《野草莓》、《薄荷糖》…一层层揭开面纱,走近人物的内心。
关于主题又大可以分析,只点出个人的零星感触:
个体活生生的真实经历和冷冰冰的生平简历的张力-生命体验的不可化约。
人格和人设的张力-在媒体时代更为加剧
不可靠叙事-罗生门式的记忆考古
空间-犹如盗梦空间中的空旷囚牢
创伤-精神分析的电影化
现代性结构中,无论是《燃烧》或《薄荷糖》这样的小人物还是本片中的名贵,都免不了孤独寂寞,愤怒无处发泄。
此外还有一些符号可以分析,rosebud是核心一例。可以是童年创伤,可以是童年记忆的物质印记,可以是母爱的替代品,可以是沦丧的童真…
如塔可夫斯基所说,“象征只有在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义上,通过隐秘的(祭神与巫术)言说,表达出暗示与语词表层无法传达的内涵时,才是真正的象征。它有多个面孔、多重意义,永远潜藏在最深处。它有如晶体,构造有序。它甚至如同某种单细胞生物,有别于复合的,可隐喻、讽喻、比喻……象征无法言说,不可解释,面对它的整体感,我们只会觉得无助。”
简直是翻版的《史高治》-我的童年回忆,马上去重温。
围绕着悬疑和谜:某个地点和单词,穆赫兰道
真的是母题式的经典,如同无穷的矿藏,也能看到后来者源源不断的影子。《迷魂记》中的欲望操控,,《盗梦空间》里被自己构建的庞大城市所困的夫妻,《穆赫兰道》中真幻交织和谜题(单词,地点),《罗生门》式的多视角不可靠叙事,《抛掉书本》结尾的演员自述,视听语言有更多模仿者…
好的电影犹如一块晶体,一定是可以多层次感受、理解和解读的,因此看多少遍都会有新的想法。(拉一部好片强于看百部烂片)
这次初看几乎没有关注到视听语言,再加上对电影史所知无几,仅仅被那股情感力量所感染。在知悉了情节后,马上准备二刷,再次走入凯恩的人生一探废墟。
2025.3.28
《公民凯恩》初看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多方位深入评析-陈佩斯《戏台》
B-6.9写在前面:本想是在大影院的一次迷影之旅,邂逅一代戏台大师陈佩斯,激动不已。但看下来相对比较失望,虽然有一定的完成度,但没有真正的可圈可点的之处。简评:开场的质感比较鲜活,加之民国背景,颇有《让子弹飞》的架势。但始终节奏过快 ...
观感札记和简评
B+8.0第一部坂本龙一,此前一直对他不甚了解-只知晓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只是一个只会写点钢琴曲的现代作曲家。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全面真实的人,而非一个遥不可及的大师风貌。他的音乐和人生是平行交织的音轨。影 ...
二刷影评-艺谋的影史杰作
二刷综评-秋菊打官司A8.5,保持五星,减0.2分。现场反应强烈、互动频繁,电影的效力由此可见一斑。转场时的惊叹和笑声-这笑声中有着几分嘲讽和几分同情。ps.本片曾在高中讲乡土中国的线上课上放过,我们都那讥笑六十多岁的老师,自然也对 ...
简评
A-8.3此前没有听说过这部“神片”,看下来没有那么神。虽然完成度很高、很完善,但震撼度还不足以让我打五星。整体观感或许是有幕间休息的缘故,四个小时毫不觉得枯燥冗长-相比《流浪艺人》等。观影体验和同样靠表演和台词支撑的独角戏《初步举 ...
观感和简评-吐槽向
C+6.9看前看评论就知道本片绝非我喜欢的那类,还是没抵住高分的诱惑,有些后悔。总体上浮夸虚华,形式大于甚至盖过内容。当然对本片的看法在期间不断变化,就像本片的质感不断变化和颠覆一样。先说前期观感。开始以为是神话史诗题材,随即意识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