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一位影史最帅吸血鬼,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1994年《夜访吸血鬼》里的汤姆.克鲁斯。
这部电影由原著作者安妮.赖斯亲自操刀编剧,集合了颜值巅峰期的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以及童星阶段的克斯汀.邓斯特,三人共同演绎出吸血鬼影史上的经典名篇。
《夜访吸血鬼》是安妮.赖斯“吸血鬼编年史”系列的第一部,也是最经典的那部,这部小说直接复活了哥特文学,让吸血鬼故事从一个相对三俗的文学品类上升至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高度,堪称吸血鬼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近期,AMC电视台推出剧版《夜访吸血鬼》,由《风骚律师》的制作人坐镇,保证剧版精致华美的影像风格。这次剧版不仅仅是对经典电影的复刻,更是AMC电视台与文学女王:安妮.赖斯的强强联合。
《风骚律师》已经完结,毒师宇宙的开发告一段落,而《行尸走肉》也马上就大结局了,AMC电视台早早买下安妮.赖斯“吸血鬼编年史”系列和“梅菲尔女巫”系列的版权,并邀请安妮.赖斯全程参与到剧作开发中,致力于打造出一个集吸血鬼、女巫、魔鬼、精灵、狼人于一体的“永生宇宙”。
《夜访吸血鬼》剧版就是这个宇宙的第一部作品,由亚力珊德拉.达达里奥主演的《梅菲尔女巫》的预告片也已经上线,剧集将于2023年1月5日开播。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夜访吸血鬼》的迷幻世界,并详细讲述作者-安妮.赖斯的创作背景以及她的情感投射。
一:《夜访吸血鬼》-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欲界限。
影版《夜访吸血鬼》发生在18世纪,剧版将时间改到1910年一战前夕,并将路易的人设改成了黑人,由《权游》里的“灰虫子”扮演。
这两处改动在剧版播出前曾引发很大争议,剧版顶着压力,以其精致细腻的影像,优雅有深度的台词和对1910时代的精彩复刻等细节征服观众,赢得8.4的高分,路易、莱斯特、克劳迪亚三大主角被塑造的鲜活立体。
事实证明,时间与人设的改动主要是服务于剧情,路易的身份和他所处的时代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布拉德.皮特非常不满影版《夜访吸血鬼》的“路易”,这或许也是剧版改人设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咱们就谈谈剧版三大主角的塑造:
1路易-从人类走向吸血鬼……
剧版的主视角是“路易”,采取的是对谈模式,2022年的故事线和1910年的回忆线交叉叙述,在路易与记者的对谈中,幽暗深邃的吸血鬼世界逐步浮现。
在记者眼里,2022年的路易已经是个功成名就的吸血鬼,他拥有庞大的信徒团队,并在迪拜建造了奢华的大厦作为自己栖居的宫殿,他就像神明一般俯视着人类社会。
可老练的记者始终对这件事充满警惕,他质疑路易讲述的真实性,更质疑路易自曝身世真正目的。
记者与路易的交锋,反映的是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的族群张力,这种张力集中体现在“心境”上,而1910年故事线展现的正是路易变成吸血鬼的“心里蜕变过程”。
这个过程将人物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摇摆、犹疑、挣扎、撕裂诠释的淋漓尽致:当他身为人类时,社会上的种种压迫歧视让他充满愤怒不甘;可当他成为吸血鬼后,又留恋人类社会的世情百态,尤其难以割舍家庭与亲情。
作为观众我们不禁好奇,路易到底经历了哪些变故才让他彻底从心理上割断对人类的羁绊,变成如今“半神”的状态?
我们也好奇已经完全适应吸血鬼身份的路易,为何还要冒着破坏族群的风险,将吸血鬼的秘密公之于众?
这一切疑问都和路易的真命天子-莱斯特有关。
2莱斯特-称职的导师与癫狂的爱人。
莱斯特是整个系列的灵魂人物,与路易不同,他早已适应吸血鬼的身份,也更熟悉吸血鬼的生存法则,他狩猎人类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寻常,他已经完全摆脱人类社会的羁绊,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系统。
他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永生带来的孤独。
在原著里,莱斯特是一名演员,他想了解世界所以去了巴黎,然后在那里被转变。因此表演、艺术和巴黎对于莱斯特来讲有特殊意义。
表演是莱斯特的本命,以前他需要表演来获得荣光,现在他需要表演来蒙蔽和隐藏;而艺术是莱斯特唯一欣赏人类的东西,这是人类世界对他的回声;巴黎则是莱斯特的噩梦起源,在那里他丧失了整个“人生”。
人们普遍认为,吸血鬼作为撒旦的仆人存活在世界上,巨大的羞愧心理会让转化者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莱斯特曾拥有整个人生,但转化夺走了一切,所以他一直试图夺回主导权并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吸血鬼文化:
他跳出人类视野,探讨爱欲与永生的关系;他质疑宗教神明,经常以生死拷问信仰的本质;他活的太久了,只能靠文学、音乐等艺术来派遣内心的寂寥;他试图把所有事都做得像艺术一样有趣,包括杀戮,这样他的生命就仿佛有了意义。
莱斯特一直想要陪伴,也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经历时间考验的伴侣,他永无止境的渴望与相爱之人厮守,这份渴望(痛苦)持续了数个世纪,当他碰到路易时,迅速被他的压抑与愤怒所吸引,这正是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理状态,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某种共鸣。
然而,莱斯特的经历太复杂了,漫长的永生让他的心理变得焦虑、扭曲,他是称职的导师也是癫狂的爱人,他太渴望理解,可没人能达到他的高度;他太渴望被爱但又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方式,杀戮是他能想到最好的示爱语言。
他接受爱和反馈爱的方式都是暴力性的,虐待性的,他不知道怎么能让伴侣接纳自己的想法(伴侣经历所限,跟不上自己的认知),也或许他害怕别人不爱他本来的样子,总之他常常通过催促、强迫的方式来要求别人的爱,这是他悲剧的根源。
剧中,当路易为了逃避莱斯特躲进教堂时,莱斯特用最野蛮、最具攻击性,也最残忍的方式杀死牧师,将吸血鬼的本真赤裸裸的展示出来,这场杀戮是莱斯特的“示爱宣言”:
你见过我最差的那面了,你还会爱我吗?你还会陪我到永恒吗?
不得不说莱斯特的行为模式,有点过于极端了,路易作为有阅历的成年人尚且很难接受,而克劳迪亚作为一名青春期少女,完全不明白吸血鬼与永生意味着什么,莱斯特激进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三人崩盘。
3克劳迪亚-难以磨灭的吸血鬼诅咒。
影版《夜访吸血鬼》里,克劳迪亚是个5岁小孩,剧版给改成了16岁的青春期少女,电影版的反差感更强烈,不过让5岁的小孩经历爱欲和杀戮太过残忍了,剧版的改编侧重于青春期的躁动,更合乎情理,而且剧版把主动转化克劳迪亚的责任放在路易身上,加深了二者的羁绊。
路易在一场火灾里救了频死的克劳迪亚,这场火灾是他引起的。他当时正处在人类变成吸血鬼的震荡阶段,家人的疏远,莱斯特的高压和白人高官的压榨让他心神交瘁,他压抑不住怒火杀死了一名市议员,引发白人群体对黑人社区的暴乱。
转化克劳迪亚的要求,即是路易救赎心灵的愿望,也是缓和与莱斯特之间的矛盾,三人组成了奇特的吸血鬼之家。
然而克劳迪亚只是缓解了“莱、路”之间的矛盾,正如感情破裂的夫妻即便要了孩子也难逃分手的结局,吸血鬼的家庭关系则更加脆弱复杂。
心理上日渐成年的克劳迪亚逐渐展露出对爱人的渴求,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失手杀死了心爱的男孩,吸血鬼的兴奋期结束,难以磨灭的诅咒开始了,克劳迪亚由此陷入疯癫状态。
克劳迪亚的觉醒让莱、路陷入到更大的危机,路易天性善良,与克劳迪亚的进程更接近,还承载着“父亲”的责任,自然更容易倒向克劳迪亚,可莱斯特花费数个世纪才等来的爱人,怎么可以轻易放手。
三大主角陷入不死不休的争夺,人类与吸血鬼的纠缠,人性与兽性的对抗,爱欲与永生的探讨尽在故事之中。
二:永生宇宙-文学女王:安妮.赖斯的创作投射。
《夜访吸血鬼》最初只是短篇小说,写于1969年,直到1973年时才扩写成长篇,并在接下来的25年间接连写出十二部作品,编织出一部上至远古下至20世纪的“吸血鬼编年史”,这部史诗与“梅菲尔女巫”系列共同承载了超自然国度的奢靡、爱欲、绝望与狂梦。
安妮赖斯创作《夜访吸血鬼》时,美国社会正经历两个大事件:一个是越战,一个是籍于反战思想的扩大化,引发的“嬉皮士文化浪潮”,其本质就是反传统、反主流的文化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最为人熟知的口号是:要做爱,不要作战。
所以《夜访吸血鬼》契合了当时的“性革命”背景,书里涉及大量关于爱欲的拷问与现实思索,对人与人之间的情爱关系有非常细腻的描绘。
其次,安妮.赖斯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带入到《夜访吸血鬼》当中,很多影迷可能不知道,书中路易、莱斯特和克劳迪亚的生日,对应的正是安妮.赖斯自己,安妮赖斯的丈夫和安妮赖斯的女儿的生日。
她之所以将《夜访吸血鬼》扩写成长篇,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因血液疾病夭折了,她遭遇了无法释怀的痛苦,只能通过创作来缅怀至亲,用哥特文学特有的忧郁氛围来抚慰心灵的哀伤。
由此可见,所有伟大作品都是作者用心血浇灌而来。
安妮.赖斯在2021年12月11日去世,那时候剧版《夜访吸血鬼》已经快制作完成,她生前曾激动地说:
“我一直梦想看到我笔下的两个世界相融合,这样制作人就可以探索吸血鬼和女巫广阔而相互关联的宇宙,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是我漫长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合作。”
缅怀这位吸血鬼文学女王。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