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高中毕业,谷川俊太郎开始写诗。他没学过诗歌写作,甚至不太热衷于阅读诗歌,但十七八岁时许多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自然而然促使着他去写诗。这本《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出版,对他十七岁到十九岁期间创作的所有诗歌进行了汇编,也成为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


关于这个书名,他解释道,“二十亿光年”是当时公认的宇宙规模,他在这广阔宇宙中,一边同家人和朋友一起生活,一边又无可避免地感到孑然一身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源自于人际关系,“而源于想在无限的时空中确立作为自己独一无二存在的自我坐标。”我将这句话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按照他人的标准去活,不也应该被统一定义,而确立专属自己的坐标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这是一段注定孤独的路,因为在这二十亿光年里,只有一个“你”。他在诗中写:


向着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哲学上唯物主义提出了三大问题,即“如何更好地认识宇宙、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谷川俊太郎的诗多讨论生命、生活和人性,也探讨自然与宇宙,正与哲学问题巧妙契合。这些诗歌体现出了他朴素的哲思,以至于读起来能让读者感受到反思的力量。

为日常编写词典

谷川俊太郎热衷于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写短诗,编排在一起仿佛是一本极其简短的词典。他并非从宏大视角理解人类社会,而是站在人群中观察世间,写下感性的诗句。如他而言,他不写论文,只写“天然色的神话”。他对天空和土地保有敏锐的直觉,夜幕降临,他仰头观察星空,发问:我们真的知道自己的处境吗?于是,他带着“黑暗翅膀”,希望可以更了解社会的一切。


笔记本承载着事实和情感,是“一无所有”的人类的记录者,但也确实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墨水瓶盛满乌黑的墨水,他尽量不去沾染,就像不愿去触摸社会的黑暗,但如果没有它,如果没有对黑暗的感受,他就无法写诗;博物馆的玻璃柜内是人类漫长的过往,星座旋转,无数事物消失,又有无数事物出现,“历史重演”还在时常发生;医院让人恐惧,原来白色也不能成为太大的慰藉,它像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如同一座现代都市……

...


他写“士兵”的诗歌,坚定地反对战争,他怀揣最大善意,认为士兵们也是困惑的。何为战争?何为胜利?虽然士兵们有强壮的肌肉和坚强的意志,但是,谷川俊太郎认为,城镇的简单爱情和云朵的歌声才应该是人类活着的目的——为了活得自由和幸福,为了活得更像“人类”。


他关心着“平等”这一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在《毛毛雨》一诗中,他在意着黑人歌手受到的冷漠,并愿用热烈的掌声抵抗着这样的种族歧视。虽然洛杉矶有着美丽的星空,但东京却下着雾一样的毛毛雨,这样的雨,落在他心上,又或者说,落在所有追求平等自由的人身上。

青年的他触碰人类社会,却没有更加深入地回答那个哲学问题,不过,诗歌本身并非哲学文本,谷川俊太郎诗歌中的理趣已经足够让人惊叹。他很好地展示着青年人对世界的发现,并给予全体人类真诚的信任:


我在等待一位天才

倒不如

相信全人类

——《一九五一年一月》

在山峦和花朵里祈愿


或许有的人认识谷川俊太郎是因为一首名为《春天》的诗,这首诗也被收录在这本诗集中。这首《春天》的最后两句诗在今年春天一度成为微博文案的“热门选手”。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

电车放慢了速度

我让瞬间的宿命论

换上梅花的馨香

在可爱的电车沿线

除了春天禁止入内

——《春天》


最后的短短十六个字——“可爱”不仅形容电车,也仿佛在说春天;“电车”一出场,立刻将我们带到樱花飞舞的日本春天。明媚春光和馨香一同漫入电车,谁又能不感叹车厢满载着春天呢?春天这节车厢载着诗和歌,向读者驶来,又载着幸福,像新年驶去。谷川俊太郎说,生活太正经,只好开始写诗。这样活泼又可爱的诗句,或许正是十七岁青年人感知到的世界,如此清新,把人都点亮了。

...


他的另一首《春天》不如上一首有名,但同样反映出他对自然的喜爱。他笔下的自然和人亲近,是富有灵性的,是宇宙赐予人类的宝藏。


越过花朵

越过云朵

越过天空

我可以一直上升

在春天的某一刻

我跟神

悄悄交谈过

——《春天》


在这样简洁的曼妙诗句中,我们仿佛可以窥见雨季青年的细腻与浪漫。他观看自然,并感知自然的脉搏,带着一张独属于这个年纪青年人的脸,写满了敏感。他爱着这不断变化的四季和自然之景,说永恒是令人倦怠和恐怖的。他把每一个轮回复返的夏天都当成初夏,当作他第一次遇见的夏天,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情,徐徐向前。


跳跃的联想和丰富的意象是构成他自然诗歌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它们让他十七岁的感性有迹可循,流于笔下。大自然对他有着无限的启发,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调动他的情感,拓宽着他对世界的认知,对于一个敏感的青年人来说,他不禁产生了哲学的思考。

谷川俊太郎来到山庄,写下四首《山庄通信》,在山峦与高原的拥抱中思考历史与未来,长调的风和积雨云带着他的感伤而来。背靠群山,俯瞰大海,他感到时间和空间像经历地壳运动般重叠在一起,而新的纪元像太阳初升。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让他思考人类社会和人生的轨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然中各类事物的本质,思考他该何去何从。


迎接春天 期待更新的夏天

为了知晓一切新的事物

而且

为了回答自己的所有提问

——《奈郎》

...

我想一直这样默默坐着

 

对自我的探索是他的诗歌里不可或缺的主题。他诗中的少年总是热血而无畏,年轻把他们放大,让他们勇敢地相信着、活着、前进着,这或许也是谷川俊太郎的少年时期。但他到了十七八岁的年纪时,回望过去,不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他在《成长》一诗中写到:从三岁到十四岁,源源不断摄取知识让他的过去不断被拉长,他发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宇宙的亘古光阴产生着无法割裂的联系;他曾以为自己所学的课本就是一切的历史,但在十六岁,他开始“诚惶诚恐凝视过去的无限”;写下这首诗时,他感到自己“对时间一无所知”。知道的越多,越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而且是视野的拓宽,是心智的成熟。

也正是因为心智的成熟,使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他感到孤独,急切地想要在宇宙中确立自己的坐标。他写下:


万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

宇宙正在倾斜

所以大家渴望相识

宇宙逐渐膨胀

所以大家感到不安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这个“宇宙”,说的或许是我们所身处的宇宙,又或者是每个人内心的宇宙,我们渴望逃离孤独,我们时常感到不安,但最后,我们还是需要独自面对二十亿光年的宇宙,在宇宙中找到自己,认识自己,正如雕刻在希腊德尔斐神殿上的那句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


“有的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能被淋湿。”谷川俊太郎就是这样能够感受雨的人,他在静静的雨夜感受着惊奇与悲伤,看着林荫和路灯,仿佛观看着过去与未来在这样的静坐之中发生和交替。对待人类社会这样的大命题,他从小处着笔;而对待自我,他将自己置身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他搭建起人与宇宙的新联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系,是心跳频率的共振。


无限地热爱自己的同时

我一直想要这样默默坐着

——《在静静的雨夜》


...

独处和思考是谷川俊太郎对抗虚无的方式,在放任思想奔跑之后,他仿佛更了解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认识自己”是孤独的——在人群中,人们永远无法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喧嚣之中,内心的声音被嘈杂所覆盖,不被听到。所以他选在这样一个雨夜,静静地坐着,并且希望能够一直这样和自己、和世界长久地静坐。


人人都能写诗,但不是人人都是诗人。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中,青年的谷川俊太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在这个忙碌、快速、吵闹、犹如巨大机器般运转的现代社会,他用他灵巧的诗句提醒我们一路捕捉更多感受,活得生动。

如今,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规模已经从二十亿光年扩大到约九百三十亿光年,面对广阔又奇妙的孤独,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