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卫林奇的最后一部作品,照理说应该留到最后观看,但是我常常不喜欢按时间顺序,直接挑选喜欢的。大卫林奇很懂得如何放大人内心的恐惧不安,痛苦,他知道那个内心世界虽然看不见,但是更深邃庞大,人能感受到的痛苦是没有底线的,或许比现实世界存在的痛苦要巨大的多。内陆帝国就是那个具像化存在。影片中碎片化和非线性的表述也更接近人的想事情的方式,如《穆赫兰道》的注脚。可以说前者是华丽歌剧,后者是地下噪音。如果拿文学来类比,前者是《尤利西斯》的话,后者就是《芬尼根的守灵夜》,更加黑暗和潜意识,想象力丰富,美感边缘化。而我往往更喜欢分析这样的作品,因为更能代表导演的内心。这样的作品也通常带有“未完成或者不够完美”之感,褒贬不一,也很难成为“招牌”,往往可以排除慕名而来的观者,留给那些真的想探寻导演内心深处的人,可能没那么完美,甚至可以看到导演本人的缺点,但一定更真实。结局团圆指向光明,或许是林奇心中对纯洁美好的孩童式向往。
对“偏激”作品的偏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八部半资料馆打卡:闷的基调和大量理论观念,朋友说就像强砸在观众脸上的感觉,并没有通过合理的角色言语引出来,意思是,不自然。对于我来说,我一向欣赏实验化的表述,但现在认为,恐怕导演只能通过这样的手法表述,这也是在表述他内心的不安,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