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m:布列松的方法,对人物心理的处理,通常是外在的,不会描摹清楚其心理结构。这一点在他放弃旁白后更甚,所以哪怕是一个有内在深度的角色,也仅仅露出冰山一角……

其实,《钱》的手法比之从前,反而有点特别,我们还是能看到,他(布列松)花了很大的力气,想去说明主角性格转变的原因,不过仍是借助外在的示意:从社会、集体方面,到个体心理方面,几乎都(从逻辑、概念层面)做了伏笔。现存的理解鸿沟始终还是因为人物的心理转变过于重大,观众仍需要一个对其心理动力的展示说明。

而另一方面其实也因为,布列松引起了观众对主角进行心理代入的冲动。

...
...
...
很可能是魔鬼,1977

lm:一方面,布列松的方法并不擅长呈现心理深度,但另一方面,他其实又经常有刻画内心的冲动。在前期,他猛烈地使用独白,以应对这一问题;而中后期的他不怎么用独白,问题便浮现出来了。

反而他更好的几部作品,都较少描摹人物的心理动向,如《湖边武士》和《很可能是魔鬼》。不过,《钱》比起《驴子巴特萨》《穆谢特》《梦想者四夜》,其实都已经好很多。在前两者那里,他拍两位女主都有些失败。《穆谢特》里,最让人难受的段落是他去拍女孩因盗猎人而情窦初开。

htb:那段的确有些……尴尬。(本文首发于“电影滑动门”公众号)

很可能是魔鬼,1977